孩子的問題,真的都是父母的問題嗎?
恩霖: 第一,父母是有局限,很多孩子出問題,確實是父母不會教育,或者父母本身就有問題造成的。
但是,不可否認,孩子也是一個罪人,帶著與生俱來的罪性:不用教和學,天生就自私、會知道以哭鬧控制父母、撒謊、驕傲、嫉妒……而美好的品性卻需要刻意栽培。
如同荊棘,無需播種照料,自己就恣意生長;而糧食蔬菜水果,卻要精心栽培。
所以,孩子的錯誤不完全是父母的失職。
第二,孩子的錯誤,是父母與孩子一起成長的契機。孩子要為自己的人生負責任,他們的問題不全是父母造成的,卻都是我們成長、經歷上帝的機會。因為父母也有限,但是,可以和孩子一起謙卑同行,以積極、感恩的態度,這樣的教養路程,是光明而有盼望的。
當然,確實存在“子不教,父之過”,那是父母失責的個案,不能作為一個絕對標準。
海麗:謝謝姐姐的解釋,以前我總會這樣講,孩子的問題是我原件有問題,現在換一種眼光,分辨著去看!
恩霖:是的,不是非此即彼,而是以分辨的眼光、平衡的心態、并以真理為標桿,和孩子一起學習成長。如此就不會在追尋各種學說、理念里徘徊困惑了。
睿欣老師說:“如果你養到比較難搞的孩子,就有機會重整生命!”所以,在黑暗中仍有光明和盼望!
睿欣:父母會影響孩子的生命,但不會“決定”孩子的生命。上帝給人有自由意志,每個人都要起來為自己的人生負責任。再說一次,我們有影響力,卻沒有決定權。這點在真理上非常清楚。現代教養學為了強調父母的角色,有時候走到極端。而心理學為了解釋原生家庭的重要性,也讓許多成年人把所有錯都怪罪到父母身上,這些都不正確。
別忘了,上帝是全世界最好的家長,卻養出了叛逆的孩子。
恩霖: 坊間關于“原生家庭”的討論和學習如火如荼,但還是要平衡來看,過分強調原生家庭的影響,會讓人輕忽自己的問題。
不可否認,每個人都是罪人,因為罪,關系才遭到破壞——人與上帝的關系,人與人的關系、人與環境的關系。
昨天讀《為婚姻立界線》,有一句話印象深刻:我們無法改變對方,但是可以在對方的生命里產生影響力。
睿欣:如果你認識上帝,真的要知道教養兒女是對上帝負責,不是在用自己的努力換取兒女美好的人生。也有兒女活在憤怒中,說自己失敗是因為有失敗的父母。
楓:是的,很多教導都是指責父母的不是,導致孩子將自己的錯誤歸到父母身上,不去反思自己,推卻自己該承擔的責任。
海麗:一段時間因著原生家庭的原因,心中有困惑、惱怒、不原諒,后來慢慢成長,知道對于爸爸媽媽,他們也是在成長,他們也會犯錯,也許他們表達愛的方式,我們不能接受……現在對于父母,懷著感恩,他們優秀的地方傳承延續,不好的,我們改正,或者去影響他們,進入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