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華為在2017年德國柏林國際消費類電子產品展覽會發布了首款人工智能(AI)移動計算平臺——麒麟970,麒麟970也成為第一款集成了深度學習模塊的AI手機芯片,這塊芯片將被用作抗衡對手蘋果和三星。
在海思芯片集成的關鍵AI技術中,剛剛完成1億美元融資的獨角獸公司“寒武紀”貢獻了一臂之力。跟隨華為AI芯片再次進入到市場聚光燈下的寒武紀,不僅顯示出其背后“孵化”平臺中科院的技術實力,也牽引出一道“中科系”資本運作的魅影。
智能手機頭部品牌蘋果、三星、谷歌、小米,芯片龍頭高通,都強調過AI技術在智能手機上的應用,但是華為率先將深度學習模塊集成到芯片中,且搶在今年10月份將牌打出,超越競爭對手高通、蘋果、三星,搶占移動端 AI 芯片先機。
那么,AI芯片到底牛在哪?
從現場演示來看這種處理數據遠勝高通以及蘋果。根據華為海思披露的資料,麒麟970處理器為8核設計、10nm臺積電工藝,集成55億顆晶體管。對比之下,高通最新產品驍龍835是31億顆,蘋果A10是33億顆。相對于上一代產品麒麟960,麒麟970能效提高140%,功耗減少50%。 最大亮點是AI計算模塊。在麒麟 970 上,華為探索了另外一種思路:在傳統的手機芯片配備的 CPU、GPU、ISP、通訊基帶等模塊之外,額外增加一顆同類產品沒有的東西——一顆為人工智能運算專門設計的 NPU(神經網絡處理單元),讓手機本身具備 AI 能力,完成一些和 AI 相關的應用。從余承東展示的一張在進行AI運算時對比圖看,NPU 和 CPU、GPU 的對比,性能上,NPU 是 CPU 的 25 倍,GPU 的 6.25 倍。
余承東表示,麒麟970將在今年10月份應用在華為MATE10手機上。在智能手機首次有了AI計算平臺的加持,預計將給華為帶來較強的競爭力。如果考慮上一代芯片麒麟960在華為Mate9、P10、榮耀9等旗艦產品上的出貨量將近3000萬臺,麒麟970或將是發貨量巨大的AI芯片。
余承東
華為也宣布向開發者開放其移動 AI 平臺,如果華為AI芯片首次試水能在產品和生態上獲得成功,那么大概率將引起手機產業鏈的跟風?;蛟S到明年這個時候,AI芯片會像 CPU、GPU 那樣,成為智能手機中一個‘常規’零部件。
國內高科技研究機構芯謀研究首席分析師顧文軍認為,華為搶先發布集成NPU IP的手機,營銷的考量很重,該功能的實用價值還有待展現。近期內不宜對AI功能報以過高的期望,這并非是全新的新功能,而更可能是循序漸進的功能改進和提升。但集成類似于NPU的IP,目的是讓處理器能夠更好的熟悉情況以增強智能化能力,是發揮處理器功能的芯片的一個趨勢。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麒麟970的關鍵部件NPU,采用了來自寒武紀的IP指令集。
9月5日,有媒體披露了中科院發給華為的賀信,賀信稱寒武紀公司研制并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寒武紀1A深度學習處理器”,在人工智能應用上達到了四核CPU25倍以上的性能和50倍以上的能效。此次,麒麟970芯片集成寒武紀1A處理器作為其核心人工智能處理單元,實現了手機上本地、實時、高效的智能處理。
寒武紀官網簡介
寒武紀官網資料介紹,其在2016年推出的寒武紀1A處理器(Cambricon-1A)是世界首款商用深度學習專用處理器,面向智能手機、安防監控、可穿戴設備、無人機和智能駕駛等各類終端設備,在運行主流智能算法時性能功耗比全面超越CPU和GPU。
8月18日,寒武紀剛剛完成1億美元的A股融資,與華為的合作或許是“獨角獸”身價飆升的原因之一。這一被稱為全球AI芯片界首個獨角獸的初創公司,其戰略投資方包括阿里巴巴、聯想、科大訊飛等。寒武紀CEO陳天石近日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公司目前為止已進行了兩輪融資,經過之前的天使輪投資努力將寒武紀1A處理器IP產業化,此次A輪融資,是為了布局研發更先進的產品。 公開信息顯示,寒武紀是中科院計算所所孵化出的一個新創公司,根據其工商信息顯示,在截至2017年04月24日股東名單中,北京中科算源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科大訊飛均系寒武紀股東。據天眼查數據,北京中科算源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持股比例達到26.88%,而中科算源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為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研究所全資子公司。科大訊飛持有寒武紀2.08%股份,此外,背后浮現“涌金系”的上海謹業股權投資合作企業持股2.08%。
寒武紀的橫空出世,也點燃了A股市場對“中科系”上市公司的投資熱情。8月份,有寒武系股東身份的科大訊飛,以及在去年4月份曾于寒武紀達成戰略合作關系的中科曙光均迎來資金的一波熱捧,而疊加了次新股概念的中科信息,過去的10個交易日收獲8個漲停。
科大訊飛近期走勢
AI戰略之于中國的意義不遑多說,尤其中科院系統背書,這一概念在近期走出獨立行情,足見市場中先知先覺的資金都在布局。
受華為AI芯片發布消息刺激,9月4日A股人工智能、電子信息板塊個股普遍走強,“中科系”表現搶眼。
券商分析報告認為,華為AI芯片事件潛在受益公司,首先是中科系上市公司,如科大訊飛、中科曙光等,科大訊飛作為寒武紀股東直接受益。而中科曙光除了與寒武紀簽署戰略之后外,在人工智能領域還有頗多動作,今年6月份,中科曙光宣布與大華股份戰略合作,打造人工智能聯合實驗室。此外中科曙光曾聯合GPU龍頭供公司英偉達在深度學習領域合作,并推出面向人工智能的XSystem 深度學習計算平臺。 中信證券認為有望從華為AI芯片概念中受益還有AI技術落地的安防子行業及相關芯片公司如海康威視、大華股份、富瀚微等。另外還有AI相關布局的芯片公司如:景嘉微、全志科技。 據悉,在人工智能芯片領域,景嘉微目前是A股市場在GPU半導體行業的唯一標的,盡管華為引入NPU作為AI計算模塊,但目前人工智能計算平臺多數仍依托在GPU平臺,且GPU國產化需求空間較大。
而10個交易日收獲8個漲停板遭特停的中科信息,除了自身“中科系”背景與寒武紀“沾親帶故”,也與其標榜的人工智能(AI)概念股有關,中科信息在招股說明書曾6次提及人工智能,并且都與公司主營業務密切相關。
記者梳理發現,在A股市場有著中科院“血統”的上市公司還包括機器人、福晶科技、奧普光電、中科三環、東方中科、漢王科技、超圖軟件、天地科技、東寶生物等。9月4日收獲漲停板漢王科技,人臉識別已成為其第三大產品線。
“中科系”在資本市場上的高光,首先與其自身研發水平相關。中科院在“十三五”擬重點突破的量子通信、超導、人工智能等領域,都已成為資本市場的熱門概念。
此外,中科院也在積極擁抱資本市場,據不完全統計,“中科系”在控股、參股的A股公司約有10余家。此外,中科院積極溝通監管機構,為旗下企業的資本運作架橋鋪路。今年3月,中科院與上交所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圍繞支持重點企業改制上市、兼并重組、發行公司債等資本運作及科技金融創新等方面展開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