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兒先天性膈疝(congenital diaphragmatic hernia CDH),是指于胎兒時期,橫膈發育缺陷(如裂孔、缺損等)而導致腹腔內容物疝入胸腔;胎兒期發病率較高,且男性多于女性。
病因及病理
膈肌于胚胎期約8周形成,將體腔為分胸腔及腹腔,而于此間任何發育停滯均有機會造成橫膈缺損而致膈疝的形成。
橫膈發育可由四部分組成,膈肌的腹側中央部分由胚胎原始橫膈發育而成,并可逐漸形成膈肌中心腱;膈肌左右背外側部分由胸腹腔膜發育而成;成肌細胞侵入食管背腸系膜而形成膈腳;膈周邊部分肌肉由體壁而形成;
根據膈疝部位不同,可分為胸腹裂孔疝、食管裂孔疝及胸骨后疝,其中以胸腹裂孔疝多見,且左側發生率多于右側;疝內容物大多為小腸,但也可有胃、脾甚至部分肝臟。多數膈疝形成于10周左右,當胎兒生理性中腸疝消失,腸管回縮而進入腹腔導致腹腔內壓力升高,而致腹腔內容物疝入胸腔;
因膈疝迫使縱膈移位,而導致肺組織受壓,使肺發育影響增大,同時疝入物可導致心臟移位,而導致循環障礙;此病亦可合并染色體異常;
超聲表現
胎兒矢狀切面及冠狀切面可顯示膈肌,但不可用超聲診斷膈肌的完整性,所以用超聲只能對多數膈疝進行間接診斷,可通過疝入胸腔內容物來診斷此病的存在。疝入物若為胃泡,多為左側多見,可見胃泡位于橫膈之上,仔細觀察并可見其蠕動,而腹腔內則不可見胃泡回聲;若為右側膈疝,疝內容物可為肝臟,可利用彩色多普勒追蹤門脈系統可確診,因肝實質回聲與肺實質回聲較難分辨,若單純用灰階去探查,則難以確診;
疝入胸腔內容物若為腸管,超聲診斷也困難,尤其腸管內無內容物時,更難以確認胸腔內疝入內容物;胸腔內肺臟受壓引起移位,心臟軸向異常,此為膈疝的征象;因腹腔內臟器疝入胸腔,腹圍值可縮小,所以仔細觀察胸腹腔內回聲情況,最大限度避免漏診此病。
預后情況
膈疝的預后與部位,疝口的大小有關;這些因素若引起肺臟發育不良,預后則不良;出生后,輕型膈疝可用手術修補,若為重型膈疝,預后則不良;當膈疝伴染色體異常時,胎兒存活率也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