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君秋(1920年10月23日-1997年5月27日),出生于北京,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著名京劇旦角,著名京劇演員,四小名旦之一,旦角張派創始人,原名滕家鳴,字玉隱,祖籍江蘇丹徒。 他自幼家貧,父滕聯芳,隨母張秀琴在各地客串演出,后經李多奎介紹,14歲拜李凌楓為師,專攻青衣。
在三十年代初,北京前門外的一所茶樓里,有兩位在京梨園界舉足輕重的人物在品茶敘談。一位是北平國劇公會的副會長趙硯奎,此人原為尚小云的琴師,后來成為尚小云班社的管事。尚小云在京劇界任國劇公會會長,趙硯奎任副職,在梨園界是位有影響的人物。另一位是爺爺,爺爺經營劇院有方,業務一向紅火。又作了多年經勵科工作,經常給名角兒組班。在爺爺眼里,大小名角兒見得多了,他對演員藝事興衰發展,心里有桿秤。
兩個人談到了當今的旦角童伶,除了當時富連成正在著重培養的李世芳、毛世來,以及中華戲校正在培養的宋德珠外,私人授業的張君秋也成為他們的談資。提起張君秋,爺爺挑大拇指,說是好樣的,日后能成大氣候。趙硯奎說話有點保守,能不能成氣候還得看一段時候,舞臺上這一畝三分地不那么好崴咕,弄不好栽了的有的是,成氣候,談何容易?兩個人說來說去,竟爭執起來了,誰也說服不了誰。爺爺把話說到了絕處——“日后張君秋成不了大氣候,我這兩只眼睛讓它瞎了。”趙硯奎也把話說絕了——“真要是張君秋成了氣候,我把閨女聘給他。
話出如風爺爺和趙硯奎的戲言很快傳到了尚小云的耳中。尚小云聽了這件事,心里頭又好笑又吃驚。好笑的是趙硯奎打這個賭,聰明。如果張君秋成不了氣候,爺爺該怎么樣得怎么樣,那是爺爺事兒,反正趙硯奎贏了;如果張君秋日后真的成了氣候,趙硯奎打賭是輸了,可他還得了個好女婿,沒虧吃,旱澇保收。吃驚在于爺爺的話說得太絕了,你在梨園界里頭混,憑的是什么?憑的就是這雙眼睛。真要是張君秋成不了氣候,你就是眼睛不瞎,梨園界里頭你還混得下去嗎?又想,爺爺敢夸下海口,想必有他的根據,或許張君秋這個孩子真的有過人之處?想到這里,尚小云特意請爺爺到自己的椿樹胡同居所,兩位在“芳信齋”正廳敘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