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就是品賞茶的美感之道,通過沏茶、賞茶、聞茶、飲茶、增進友誼,美心修德,學習禮法,領略傳統美德,是很有益的一種和美儀式。茶道亦被視為一種烹茶飲茶的生活藝術,一種以茶為媒的生活禮儀,一種以茶修身的生活方式。喝茶能靜心、養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雜念。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茶道源于中國,后傳入日本與西方。皇家有皇家的茶道,凡人有凡人的茶道;俗有俗的茶道,禪有禪的茶道,道家有道家的茶道,一句話,品賞茶的美感之道,各行其道,取決于各自的審美觀。
“茶道”哲學思想
中國的茶道可以說是重精神而輕形式,它吸收了儒、道思想精華,蘊含著天人合一、尊人、貴生、坐忘、無己、道法自然等哲學精神,達到修身養道之境,讓茶人領略“情來爽朗滿天地”的激情以及“更覺鶴心杳冥”的與大自然物我玄會之絕妙感受。道家學說為茶道注入了“天人和一”的哲學思想,樹立了茶道的靈魂。提供了崇尚自然,崇尚樸素,崇尚真的美學理念和重生、貴生、養生的思想,特別注重'茶之功',即注重茶的保健養生以及怡情養性的功能。茶人們習慣于把有托盤的蓋杯稱為“三才杯”:杯托為“地”,杯蓋為“天”,杯子為“人”,意思是天大、地大、人更大。“三才杯”等茶具的命名,表現出中國茶道尊人思想。
“坐忘”是道家為了要在茶道達到“至虛極,守靜篤”的境界而提出的致靜法門。茶道提倡人與自然的相互溝通,融化物我之間的界限,以及“滌除玄鑒”“澄心味象”的審美觀照,均可通過“坐忘”來實現。道家不拘名教,純任自然,曠達逍遙的處世態度也是中國茶道的處世之道。道家所說的'無己'就是茶道中追求的'無我'。中國茶道強調在物質、行為、精神三個層次“道法自然”。中華茶道的理想就是養生、怡情、修性、證道。
“茶道”淵源流派
中國茶道分為煎茶道、斗茶道、工夫茶道等,歷史各朝茶道均有鮮明特色,“唐煮宋點明清泡”。中國茶道有貴族茶道、雅士茶道、禪宗茶道、世俗茶道四大流派。貴族茶重重“茶之珍”,旨在稀有上乘,夸示富貴;雅士茶道重“茶之韻”,托物寄懷,激揚文思;禪宗茶道重“茶之德”,提神參禪,見性成佛;世俗茶道重“茶之味”,滌煩解渴,享受人生,更多儒學的內蘊。
“茶道”意境之美
中國茶道講究五境之美,茶葉、茶水、火候、茶具、環境五者皆美,同時配以情緒等條件,達到“味”和“心”的最高境界。在松間竹下,泉邊溪側,林中石上;在僧寮道院、亭臺樓閣、畫舫水榭;在清幽茶室、客廳書房,品茶論道,忘俗忘我,得茶之韻。
“茶道”器具禮法
器為茶之父。茶器主要包括茶則、茶漏、茶荷、茶擂、茶倉等置茶器;茶夾、茶匙、茶針、茶槳等理茶器;茶盅、公道杯等分茶器;品茗杯、聞香杯、杯托等品茗器;茶盤、茶船、渣方、水方、茶巾、則容等滌潔器;以及煮水器、壺墊、蓋置、奉茶盤、茶拂、茶巾盤、香爐等茶器配件。茶器的選擇,依據茶種、人數與環境的不同而有所區別,一般而言茶器講究質地古樸、色彩和諧。
老子《道德經》有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法備,故禮儀在。飲茶有禮儀法度,因而成道。茗壺列張,爐鼎畢陳,盥手清心,然后煎水瀹茶。侯湯有老嫩之辨,投茶有上下之分,其間法度森嚴,禮儀具備,非精行修德之人不能勝任。茶道的禮法主要涉及容貌、姿態、風度、禮節四大方面。
“功夫茶”沖泡流程
1、洗茶:將沸水倒入壺中,又迅速倒出。
2、沖泡:沸水再次入壺,倒水過程中壺嘴 “點頭”三次,即所謂“鳳凰三點頭”,向客人示敬。而所謂的“春風拂面”,即水要高出壺口,用壺蓋拂去茶末兒。
3、封壺:蓋上壺蓋,用沸水遍澆壺身。
4、分杯:用茶夾將聞香杯、品茗杯分組,放在茶托上。將壺中茶湯倒入公道杯,使每個人都能品到色、香、味一致的茶,所謂“玉液回壺”。
5、分壺:將茶湯分別倒入聞香杯,茶斟七分滿。
6、奉茶:以茶奉客。
7、聞香:客人將茶湯倒入品茶杯,輕嗅聞香杯中的余香。
8、品茗:客人用三指取品茗杯,分三口輕啜慢飲。
深入了解茶道淵源流派,感悟茶道哲思,領略茶道意境、器具、禮法之美,用心泡茶,用心品茗。隨緣拿起放下,得至真至樸,得大道自然。茶道,自在心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