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岳大帝,又被稱為泰山神,唐代封為“天齊王”,宋代晉為“仁圣天齊王”、“天齊仁圣帝”,元代加封為“天齊大生仁圣帝”,明代又恢復為東岳泰山神。
關于這位大帝的身世眾說紛紜,有金虹氏說、太昊說、盤古說、天孫說等。不過在道教神系中五岳大帝身份特殊,如果一定要按照道教神系來評判的話,只能說僅次于三清之下,足以與四御等同地位的神靈。
根據中國古老的陰陽五行學說,泰山位居東方,是太陽升起的地方,也是萬物發祥之地,因此泰山神具有主生、主死的重要職能,并由此延伸出幾項具體職能:新舊相代,固國安民;延年益壽,長命成仙;福祿官職,貴賤高下;生死之期,鬼魂之統。
在部分傳說中,北陰酆都大帝作為冥界的最高神靈,卻是東岳大帝的下屬。由此可見,在冥界之中東岳大帝的身份也是極其特殊的。這也是我在上篇中提到東岳大帝為何能夠與北陰酆都大帝和東極青華大帝一樣作為冥界的統治者之一。
在明代《元始天尊說東岳化身濟生度死拔罪解冤保命玄范誥咒妙經》中就稱東岳大生天齊仁元圣帝:“氣應青陽,位尊震位,獨居中界,統攝萬靈。掌人間善惡之權,司陰府是非之目,案判七十二曹,刑分三十六岳,懲奸罰惡,靈死注生,化形四岳四天圣帝,撫育六合萬物群生。”
由此可見東岳泰山神在明代已經從掌管陰魂的陰王成為掌人間善惡注生錄死的大帝。
相比起三清四御,五岳大帝的每一尊神靈身世都比較復雜,傳說更是五花八門,種類繁多。其原因還是因為五岳大帝在民間流傳甚廣,由于地域因素,朝代更替,文化迭代,政治需求,流派眾多等因素導致其記載的傳說也是不盡相同,沒有一個統一性。
為了照顧到每一個傳說的可能性,個人認為誰是東岳大帝并沒有絕對正確的答案。這種現象可以理解為“一職多神”。即這個神職可以由不同的神明所擁有,其神位根據擔任的神明來決定這個神職的地位。
因此五岳大帝的地位最高時可以比肩三清,平常則是僅次于四御之下。
或許有人會疑惑為什么五岳大帝的地位可以比肩三清,那是因為傳說中的“五老君”。
或許很少有人聽過“五老君”的名字,事實上他們是早期道教尊奉的五位天神,其地位與“三清”平齊。在道教神仙體系中,五老君沒有具體職司,但地位崇尊,與天尊一樣,非后天學而得真者,又被稱為“五行之始”“五氣之祖”。
南宋道教學者金允中在論述五老君的存在時,以道教氣說加以解釋。他說:“五老上帝者,五氣之根宗,五行之本始也。及其見于天文者,則為五星,或為五帝座。……凝質具體,遂為五岳,……是為五岳之帝。……下至于物,為金木水火土,于事為帝,于人為五臟,皆此五氣也”。故“以理言之,莫若隨五氣之所寓而稱,在天中則稱五老上帝,在天文則稱五帝座及五方五星,在神靈則稱五方五帝,在山岳則稱五岳圣帝,在人身則稱五臟神君,豈不通理而易行。”
也就是說五老君中的東方安寶華林青靈始老君在山岳便是東岳大帝。故而也就有了五岳大帝地位最高時可以比肩三清的說法。
東岳大帝能夠作為冥司主宰,地位自然不低,而與之其名的其他五岳大帝又如何呢?下一期將為大家介紹五岳之一的南岳大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