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什么真理無窮,進一寸有一寸的歡?喜。——胡適】
這是歡喜(huanxijoy)的第 19 篇文章
牧語
有人問:你這篇文章不就是建議嗎?
咳咳,說的很對呀。而且,我的每一篇文章都算一個建議。就讓我在沉默前胡言亂語個夠吧~
也有讀者很可愛的說:我聽從你這個建議~
你以為的好意,也許在別人眼里不過是站著說話不腰疼。
——由牧
一
最近,一個朋友事業上遇到瓶頸,想要擺脫困境。因為是同行,所以在微信上進行了多次探討。
三番五次討論下來,我發現他回復最多的就是:“你說的對”;“道理我都懂”;“關鍵是行動力”。
我和他都心知肚明要獲得重生必須要改革,要轉型。然而改變談何容易,具體到他這里,更是幾乎等同于“斷臂求生”“揮刀自宮”。
所以到后來,他甚至對我說,你說這些沒用。
我把自己了解的傾囊相告,花費精力幫他分析,看到相關資料第一個想到轉發給他,結果卻并無裨益,自然有些心灰意冷。
再后來我就傲了個嬌:就此打住,以后我再也不跟你討論這個話題了。
二
靜下心來,我設想了一下:換作我是他,我會如何抉擇?
立馬揮刀自宮吧,奔著那一線生機無怨無悔地舍棄已有;也許,假如我是他,從一開始就不會讓自己走到如此困境。
然而,我終究不是他。我們各自的先天性格,加上后天環境,二十幾年遭遇的人和事,造就了今天這個獨一無二的自己。一模一樣的問題擺在眼前,必然會做出截然不同的抉擇。
即使我們聊起天來如此投緣,價值觀如此接近,但到了具體的問題上,又扯上千絲萬縷的現實關聯。他目前的生存狀況,他的家庭環境,都會影響他做選擇,而所有這些恰恰都是我無法感同身受的。
所以我給出的建議,就顯得那么蒼白無力。也只能是建議,而不是切實可行的解決策略。
三
在各種平臺上,經常看到有人問問題。有情感的,有職場的,很多無非就是選擇。
一般一兩百,三五百字,多一些的也不過一兩千字,描述一下事情梗概,自己的經歷,然后讓別人給些建議。
我也曾經寫過幾次試圖求助,但是每次都是把事情描述完,答案就呼之欲出了,所以從未發出過。
不過,我還是挺喜歡看這些,看問題,看回答,看評論,看出形形色色的價值觀。截然不同的選擇,分析起來卻各有各的道理。
比如咨詢婚姻問題的,明明一樣的場景,有人勸和,有人勸離。即使一樣的勸和,基于的原因卻又大相徑庭。
有人說,寧拆一座橋,不毀一樁婚,秉持勸和不勸分;真離了,女人在婚戀市場的價值大幅貶值,再嫁未必有現在的老公好。
有人說,要看情況,分析利弊,得出最優選擇。
也有人說,既然過得不快樂那就趁早分開過上新的生活。
每個人去評價雖然不至于無視題主的境況,卻無不昭示著自己的個性。
大家都非專業咨詢師,所有人都不過是評論著別人的故事,做著自己的選擇罷了。
四
隨著見的人和事越多,就會越盡量避免用自己淺薄的人生閱歷,自己的偏見,去評判別人的生活。
記得剛工作的時候,有個同事跟相戀8年的女友結婚,聲稱要丁克。我不解地問:你不想要,你老婆也不想要嗎?他說,她也不喜歡孩子。
我追問:哪怕你們都不想要孩子,你父母不想抱孫子啊?難道會允許你們丁克?我甚至拿出自己朋友“白丁”了的例子,丁克了近十年,三十多歲突然又想要孩子了。
現在想想那時候真是傻里傻氣,單薄的價值體系,看什么都是新鮮,甚至無意識要去說服別人接受自己的價值觀。
現在卻常常覺得我還沒有構建好自己的價值體系。有次跟朋友說:總是覺得大家都好有道理,即使表達的是完全相反的觀點。
而我自己,也可能一年后對一個事物的看法與此時此刻截然不同。無關對錯,也許是成長,也許是倒退,都是環境和選擇塑造出來的一個真實的有血有肉的自己。
我現在特別喜愛這種迷人的不穩定性,這種不斷地變化似乎已經成為我力量的源泉:可以接受自己打倒昨天的堅信,反駁昨天的自己,明天似乎有著無限的可能性。
五
又有誰會真正需要別人的建議呢?
每個人的選擇其實無意識中都是當前情況下的最優解,是自我與環境兩相較量,最終平衡的產物。
一樣的境況,有人選擇不離婚,在隱忍中消耗自己。在她心中,在婚姻里隱忍是安全的,離婚后身份變化要面對的才是真正的風風雨雨。她雖然未必有思量清楚,但是潛意識也知道自己承受不住;
而有的人選擇離婚,因為知道自己受不得一絲委屈,她關注自己的內心多過別人的評判,她有單身對抗輿論的勇氣;
當然也有人不離婚,積極去修復感情,讓生活回到自己期望的正軌。她既有諒解的胸懷,又有改善的能力。
沒什么對與錯,只不過是每個人都做出了最適合自己的選擇罷了。
你非讓一個沒有勇氣離婚的人離婚,離婚后她的生活質量也許還不如離婚前。
你非要勸一個特立獨行的女子為了孩子隱忍一生,她會漸漸迷失掉真正的自己。
心理咨詢師也不過是幫助你認清自己內心,做出最適合自己的選擇,而非篡改你的價值觀,一味鼓勵你去“做自己”。
就像我那位朋友,他說自己沒有安全感。而保持現狀,至少暫時沒有風險,也有不錯的收益。
我貿然勸他斷臂求生,也不過是一廂情愿罷了。不是每個人都有能力有勇氣去承擔后果和風險。
六
有人問:我媽逼我結婚怎么辦?我媽逼我生孩子怎么辦?
照我說,管她呢,不聽就是了。
我從學生時代,就一直我行我素,父母自是百般阻擾,有時他們得逞,有時我得逞。到最后他們倒也習慣了,聽之由之,知道我有分寸,出不了大亂子。
所以,當有人對我說:你父母多好,不管你,我父母連我離家到省會工作也不同意。
我想:你沒看到我以前是多努力抗爭,才為自己爭取到的這份自由。我努力反抗的時候,你聽從父母心不甘情不愿地選擇著自己不喜歡的專業,不喜歡的工作。父母不知道更不相信你能照顧好自己,選擇好自己的人生道路。
當你看重父母的認可順心甚于遵從自己的內心,不過是求仁得仁罷了。
我們總鼓勵別人勇敢面對自己,勇敢做自己。可是卻忘記了,并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承擔做自己的后果。做自己除了能夠認清自己,還要有與之匹配的能力和勇氣。
每次選擇都必然伴隨著放棄,做自己也要付得起代價。每個人都只不過是選擇了自己更加看重的。
或者從另一個角度來說,自己又是什么?去做有點想做的事,未必就是做自己。自己就是懦弱的,那就不勇敢好了,因為怯懦也能換來你想要的:父母的順心,家庭的美滿。這難道就不是做自己了?誰規定這個世界上所有人都要一副面孔呢?
我現在時時告誡自己:永遠不要對他人的生活指手畫腳,多嘗試從各種角度考慮問題,多看到人生選擇的可能性,多與自己對話,勝過喧囂無數。
文|由牧 圖|Pixabay
作者:由牧,寫字愛好者。
~~~~~~~~~~~~~~~~
交朋友的意義在乎利用
原創 2016-12-19 航億葦 人生茶館
別相信任何人,但是要讓任何人相信你。交朋友要交可以利用的朋友。當朋友有難時,千萬不要來什么江湖意氣,干那為朋友兩肋插刀的傻事。朋友有難,最機智的做法是暗地里踢他一腳,為他落井下石。這時,你盡可以語言上關心他,裝作為他千里奔波的樣子。等到別人扶他或他自己站起來時,你才可以假心假意地扶他一把。
交朋友要有分寸。首先,看他有沒有錢,其次看他有沒有門路,再其次看他是不是有些傻樣。沒有錢的人不值得與之交往,因為這種人動不動愛向朋友借錢,你不借給他,他會說你小氣,如果借給他,他要么不知道還錢,要么不懂得這是犧牲了你的利息,總之很麻煩。沒有勢力的人不值得與之交往,因為這種人不能為你辦半件實事,和他交往,除了給你添負擔外,不會給你帶來任何好處。沒有社會地位的人更不值得與之交往,因為這種人是真正的社會草根,你無法利用他,他卻可能將你利用。因此,在交朋友前要有一查、二問、三觀色。查就是查他的老底,看看他有沒有錢,有無重要的社會背景。問就是通過閑談打探他有沒有對你隱瞞什么,以防止那些名不符實的家伙躲過你的眼睛。觀色就是看他的面色,他如果看起來有些鬼聰明,你就立即敬鬼神而遠之,免得日后上他的當。
交了朋友以后,關鍵在于“用”。巧用朋友才能使你身心愉快,辦成很多好事。朋友之間,常處于相互不設防狀態,利用他時,應巧言令色,達者,可至不露痕跡的化境。要記住,好多人的失敗正是他們的朋友送給他禮物。你不主動利用朋友,等到朋友坑了你時,你再想亡羊補牢,為時已晚。
對朋友,當然也不能一毛不拔。人這種動物都有因小失大,丟西瓜撿芝麻的本性。只要你留心觀察一下,就能明白。好些人在菜市場上為一二毛錢會爭來爭去的,但在商場,生意聲,被別人宰了幾萬元,也全然不覺心痛。貪小便宜吃大虧,人一直就這樣活在自己的悖論里面。朋友之道就是要學會利用人的這種弱點,從朋友貪你的便宜中吃你的大虧。給朋友小比較便宜的方法是嘴巴甜和小恩小惠。嘴巴甜,是贏得朋友上當的第一步。人們交朋友,主要動機之一就是為了有人給他說好話。你說他有能力,說他熱情大方,說他前程似錦,他聽了會很受用。有人以為對朋友應該坦誠相告。這是非常錯誤的思想觀點。他要上刀山、下油鍋,你偏偏去掃他的興致,試問他要你這個朋友干什么用呢?尤其是朋友在戀愛時,你明知道朋友追求的對象不地道,卻對朋友實話實說,你以為朋友會在乎你嘮叨嗎?好些人喜歡做注定要失敗的事,喜歡不見棺材不掉淚,喜歡不到黃河心不死。朋友在征求你的意見時,一般是要你加強他的決心。他想做什么,你都應該順著他,鼓勵他,支持他。哪怕他是要跳火坑,你也是他的順風耳,應聲蟲。給朋友小恩小惠,就是逢年過節帶點小禮物給他。這種小禮物雖然要你稍稍破費,但這是值得的。釣魚要用魚餌嘛,這點花費值。
利用朋友不等于可以濫用。要掌握分寸。你可以用一個小本子,把朋友歸為三類:小小有用的朋友、中等有用的朋友和最有用的朋友。平常需要搬家、借點小錢及需要給你敵人制造點小麻煩時,就可以去找小小有用的朋友;涉及調動工作、做生意和需要給你敵人一頓狠揍時,就要用上中等有用的朋友;到了必須升大官發大財和把敵人置于死而后快的程度時,則就非動用最有用的朋友的不可了。小小有用的朋友經常去煩他,沒有多大關系,中等有用的朋友得過幾個月煩他一次,最有用的朋友則應過幾年煩他一次。凡是已經使用過的朋友,都應該作好記載。利用朋友應注意平均些,讓每個朋友都能被你利用到。
防止被朋友利用,信息最重要。你要隨時關切朋友的生活狀況、家庭狀況和工作狀況。朋友經濟困難時,你要適時地避開他,等到他度過難關時再去找他。那時,他照例會把前一段時間的苦日子告訴你。這時,你只需輕飄飄地對他說:“怎不早點告訴我?現在還要錢嗎?要只管開口,別不好意思。”假使實在躲不過,你要使用先發制人的方法,在他沒開口前,先向他借錢。這一招是古人發明的。財主有位窮朋友,朋友上門的來意財主已預知。所以尚未待朋友寒暄二句,財主就已訴起苦來,望朋友能借點銀子給他。窮朋友失了先機,不但不開口借錢,反而回去張羅著為財主找起錢來。過了三個月,窮朋友求爹爹拜奶奶,總算湊了幾兩銀子送到財主的府第,把個財主笑得肚皮都脹破了。
坑朋友、騙朋友或拐朋友,不要動不動來什么良心發現。心不夠黑,手不夠辣,成不了大器。被你宰的朋友一旦知道真相時,自然會極端心痛和憤怒。有些不好對付的人,除了蔑視你之外,可能還會有一套卑鄙手段向你報復。這時,你一定得戴副無辜的或悔過的面具,以博取他人的同情,教這個人心慈起來,手軟下來。裝無辜可在朋友懷疑你而又沒確鑿證據指責你時采用。裝悔過用于實在無法抵賴的場合。裝的時候,力求逼真、自然。不必過于擔心朋友會把你怎么樣的。大部分朋友知道朋友欺騙他以后,只會高姿態地不理你。不理就不理好了,他已經被你利用過了,未必還有價值。少他一個朋友,無足輕重。即便你一個朋友沒有了,也還能去與找其他有用的人做朋友。人永遠耐不了寂寞,總需要這樣那樣的朋友,這就注定了你不會缺少可被坑、蒙、拐、騙的冤大頭。你騙他、坑他、拐他、蒙他,也是盡朋友的義務,可以幫助朋友增長社會閱歷。我們不少人老是長不大,自以為這世界還有友誼的存在。哪有這回事?時代不同了,社會進步了,再去侈談人與人之間的真情,不現實。
也許你這樣做,到老死時會見不到任何一個朋友替你送終。到那時再說吧。應這樣理解:我們這些善于利用朋友的人,是必能大富大貴的。到那時,沒有朋友送我們上天堂,但我們可以請鬼判官領我們下地獄呀!天堂可能亮光些,地獄可能昏暗些。亮光的地方想去的人多,肯定會太過擁擠,未必有昏暗的地方讓人呆得舒服。人們不是夜夜都要躺到黑暗中睡覺做夢嗎?相反的,白天才不好,又是學習,又是勞動的。地獄不會是想象中的那么可怖的。經驗證明,人類已有過的好些假設是錯誤的。比如,17世紀前,人類一直認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19世紀前后,不少人以為鴉片是種補藥。所以,實際上很難肯定地獄當真那么糟。再說,誰也沒有在生的時候見過地獄。就算地獄不是人呆的地方,我們也還是可以再用交朋友的方法對付閻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