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二孩政策全面放開的消息發布出來后,全國人民嘩然了,一時間幾家歡樂幾家愁。
但可以肯定的是,“全面兩孩”碰面“猴寶寶”,北京市出生人口將創歷史新高,根據北京市衛計委預計,2016年北京市新生兒大概會在30萬人左右。
對于二孩的教育問題,讓我們來聽聽教育家們是怎么說的?
表面對大的好 背地對小的好
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老師本身有兩個孩子,他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也曾經犯過一些錯誤。他建議,如果要生二孩的話,家長們一定要對大的必對小的好一些?!耙驗椋瑢τ诶洗髞碚f,如果家長生了老二,一般來講身心會受到很大影響,總覺得會失去父母很多的愛。所以,家長們表面上一定要對大的更好一點兒,背地里可以對小的好?!?br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俞老師還建議,兩個孩子之間間隔兩到三歲即可,不要太大。第一個孩子用完的東西可以老二接著用,的確可以節約不少成本。對于孩子的養育問題,俞老師建議,如果能夠自己帶的話,最好不要交給老人,“交給老人帶的話,八分之九十對孩子是不好的。”年輕人帶孩子也一定不要寵孩子,要給孩子定好規矩。
俞老師說,他看到有一些家長,直接用手機播放一些音樂給孩子聽,然后自己走了,這樣對孩子來講是件很沒有安全感的事兒,家長們最好還是要進行親自朗讀,因為家長的聲音對于孩子的刺激和影響是很重要的。如果說進行電子朗讀的話,大人也必須進行陪伴。
對于國家全面放開二孩的政策,清華附小校長竇桂梅表示,生二孩的確從某種意義上會彌補獨生子女的孤獨感,但是現在的家庭讓竇校長很擔心,很多家長都忙于工作,疲于奔命,無暇顧忌孩子。她經常在校門口看到一些送孩子的父親,神色匆匆,沒有一絲笑意。竇校長,孩子的成長需要家長身體力行的引導,現在很多家長真的需要“補課”,而不是盲目要二胎。對于咿呀學語的孩子,家長們不應急于讓孩子表達,而是應該讓孩子們學會傾聽,傾聽世界上最優美的文字,家長可以利用親子時間朗誦給孩子聽。但現在很多家長都將孩子交給老人,很多小孩從小成長在一個家長里短生活瑣事兒的環境里,這樣對孩子的成長不不利的。
1-6歲孩子培養必做三件事
俞敏洪老師說,對一個孩子成長期來講,1到6歲真的很重要,這里面三件事家長要注意。一是要確保孩子的安全感。小時候的安全感強的孩子,更越愿意去闖蕩世界。孩子的很多安全感來自于家長的性格和脾氣。家長情緒的穩定給孩子的日常行為會培養一種安全感。我們總認為孩子很小不懂事的時候,父母吵架是沒有影響的,但其實孩子自出生起就有察言觀色的能力,父母吵架會對孩子留下心理陰影。因而,中國的女性應該學會做一個溫柔的媽媽,一個溫柔的媽媽擁有穩定的情緒,能讓孩子在一個和睦的環境下長大,而中國的男性應該學會關注身邊女性的精神狀態。家庭和睦了,孩子的成長自然就會少很多問題。
第二,一定要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定下一些需要踐行一生的規矩,包括飲食習慣、做事禮儀、與父母相處之道等。這些不但會幫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品格特質,還有助于培養孩子有條不紊的思維和行動力。
第三,要培養孩子讀書精神。讀書不是指學文化課,而是和孩子一起讀書,讓他理解讀書的樂趣。培養孩子對知識的好奇、追求和渴望。做到這三點基本上就是高分父母,孩子也基本可以成了。如果還要有加分項,就是真情的陪伴,比如好好帶著孩子去郊游、運動、參加音樂會等。我們要給孩子足夠的時間、空間去成長,但要把握成長方向的重要性,這是未來家長的責任和使命。
不要給孩子報太多興趣班
俞敏洪老師說,興趣是孩子必須要培養的,興趣班是一種不錯的選擇,但要尊重孩子的意愿和選擇,不宜給孩子報太多興趣班,想把孩子培養成全能冠軍沒有意義,最終突破孩子的發展的是最適合自己的興趣。應該根據孩子的個性來選擇興趣班,如果孩子比較內向,家長就帶著他學舞蹈和唱歌,這樣可以讓孩子的個性稍微外化一點。如果孩子比較多動、好動,我建議學圍棋和象棋。如果選定了一個興趣班,最重要的是培養孩子的成就感,成就感跟個人的幸福感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所以一旦孩子有進步,我們要表揚和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