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某種性格的人,容易生病,那有沒有某種性格的人更易患癌癥?
還真有這事!
早在1988年,已有研究發現,有一類心理行為模式相似的人群,患癌癥的風險會更高。通俗說即是,這類人都有相似的“癌癥性格”。
醫學家們發現:許多癌癥病人在發病前,其性格具有慣于自我克制、情緒壓抑、傾向防御等特點。大體而言,“癌癥性格”常鐘情于情緒極端者,譬如——
壓抑
壓抑,是癌癥性格最重要的特征。這類人習慣于壓抑自己的各種情緒和需求,包括憤怒、欲望、痛苦等等。
極端完美主義
癌癥性格的人比較追求完美,極端地嚴謹認真,但這常常建立在認為事事不滿意、不完美的基礎上,所以不可避免地陷入了極端矛盾和焦慮的情緒中。
懷才不遇
多表現為保守內斂,自感懷才不遇,內心壓抑著強烈的不滿情緒。
潛意識創傷
童年經歷過喪親等重大變故,潛意識層面長期壓抑著不良的情緒。
癌癥性格為何易致癌?
最早《黃帝內經》中,就有關于“七情致病”的論述,指人體在過分的喜、怒、憂、思、悲、恐、驚影響下,會出現五臟六腑功能失調,久之,就可以演變為癌瘤。
而現代醫學研究發現,情緒心理的變化,能夠影響人體免疫的生理數據。
人的心理活動是健康人腦對外界刺激的主觀反映。大腦的活動會影響人的神經系統,作用于內分泌系統,最終影響到我們的免疫功能。
當然,不良的情緒心理給我們的身體健康帶來負面的影響,相反,積極樂觀的情緒也能帶來正面的促進。
如何判別自己是否具有癌癥性格?心理學家設立了一個自測表。
上述問題,如果中了三個或以上,即可能具有癌癥性格的特征。
萬一是癌癥性格怎么辦?無需恐慌!
不妨以此為起點,從今天開始,學會正確對待和應付生活中的不良事件,管理好自己的情緒,這也是抗癌的上佳良策。
雖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但通過自我的調適,親朋的互相扶持、疏導,或者進行一些必要的心理干預,改善不良的心理行為并沒有那么難。
建議每天不妨多講講這三句話,放松心情。
“我一定行。”
樂觀是非常重要的正面心理特征,樂觀積極的人生態度,能夠幫助人面對和解決生活遭遇的困境。
“沒什么大不了的。”
面對生活固然要積極,卻不應過分強求。更多的時候,順其自然是人生的常態,把心放寬,懂得緣有聚散。善于理解,才能更好地接納自己、接納他人、接納這個世界的好與壞。
“真舒服!”
保持心境豁達,不耽于細枝末節的困擾,也不過分壓抑自我的情緒和想法。
最后,建議大家培養一個興趣愛好,通過工作、學習、社交、娛樂、體育等多種多樣的活動,把注意力引向外界現實和活動中,不至于造成超負荷的疲勞狀態,使情緒愉快而平穩,從而增進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