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芬蘭,各位會想到什么?極光、搖滾、諾基亞?除了這些,芬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恐怕就屬教育了。芬蘭教育作為西方教育的典范,為什么能一直領跑全世界,保持世界第一,這恐怕是全世界的父母都想知道的秘密。當然,中國和芬蘭國情不同,也許芬蘭學校對中國的孩子來說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可是,芬蘭的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方法仍然能給我們中國父母帶來一些啟示。
1. 尊重小孩的興趣愛好
芬蘭父母給小孩報的興趣班,絲毫不比中國小孩的少。但與中國父母不同的是,芬蘭父母沒有“證書”需求,他們更加看重的是小孩能玩的開心,找到興趣。芬蘭的父母給孩子報興趣班的目的,都是希望他們能有更多的選擇,讓孩子接觸更多的東西,找到自己真正喜歡并愿意花時間去琢磨的東西。
2. 電子產品不是洪水猛獸
芬蘭的首都赫爾辛基被稱為“游戲之都”,曾經風靡全球的《憤怒的小鳥》就是起源于這里。但是芬蘭的孩子卻少有沉迷游戲的。在芬蘭的父母們看來,電子產品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與其完全制止孩子使用,不如在自己的監管下,幫助孩子甄選出高品質的游戲和產品,規定每天上網的時間。只要管理得當,小孩不僅不會沉迷網絡,還能養成良好的上網習慣。
3. 戶外運動
芬蘭是一個非常重視運動的國家,無論是烈日炎炎,還是刮風下雨,芬蘭的孩子一年四季都要進行戶外運動。在芬蘭的父母們看來,小孩要親身去體驗大自然的變化,用身體去了解環境,偶爾的磕碰導致的小傷也是小孩成長的一部分。
4. 做家務
芬蘭人從小就引導孩子做家務,甚至做飯會成為學校的必修課程。孩子們不僅要學會做飯、清洗廚具,還要參與到家庭的日常生活中,學習如何分配金錢去購買生活用品。小孩子從小就要學會照顧自己,分擔家務,不能只會讀書,更要學會如何生活。
5. 講禮貌
芬蘭人十分看重人人平等,芬蘭父母進入小孩的房間要敲門經過小孩同意才可以,小孩向父母要東西也要經過父母的同意,要說謝謝。芬蘭人認為,講禮貌要做到人人平等,不侵犯別人的利益,而芬蘭的父母,也正是從生活中的一件件小事,以身作則地去教導孩子的。
最后,戶外教育網希望各位父母能有所收獲,找到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