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只要節食,體重就會下降,而有的人減起肥來卻困難重重。一項新的小型研究發現,在決定減肥的難易程度方面,人們體內的腸道細菌可能發揮了一定的作用。
這項研究顯示,減肥困難戶的腸道細菌往往能更好地利用碳水化合物,從而為人體提供更多的能量。通常來說,這是件好事,因為人們需要能量來給身體補充燃料。但研究人員說,對那些想要瘦身的人而言,腸道細菌提供能量的能力可能是減肥的障礙。
美國梅奧醫學中心的腸胃病學家、這項研究的聯合高級作者珀納·卡斯海普(Purna Kashyap)說,該研究“告訴我們,除了生活方式和飲食干預以外,腸道細菌可能也是減肥程度的一個重要決定因素”。
研究人員強調,這些只是初步發現,需要開展更大型的研究來加以證實。但卡斯海普說,這項研究不僅表明“在減肥的臨床研究中必須把微生物菌群納入考慮,還為肥胖病的個性化護理提供了一個重要的方向”。
為了進行這項新研究,研究人員分析了26名超重或肥胖者的數據。這些人參加了一個減肥計劃,方法包括節食、鍛煉和旨在幫助人們減肥的行為改變。研究人員還分析了研究開始之時和減肥計劃進行三個月之后收集的受試者大便樣本。
在這三個月期間,受試者平均減重3.7公斤。其中9人的體重至少下降了5%,被研究人員視為減肥“成功”。另外17人的體重下降程度未達5%。那些減肥“成功”者平均減重7.9公斤,而減肥“失敗”者僅為1.5公斤。
然后,研究人員利用大便樣本,分析了受試者的腸道微生物菌群,看看哪些細菌基因在分解碳水化合物方面發揮了作用。他們發現,減肥失敗者攜帶了更多的這些細菌基因。
“碳水化合物代謝能力更強的腸道微生物菌群似乎不利于減肥,”研究人員在研究論文中寫道。這篇論文于8月1日發表在《梅奧醫學中心學報》網絡版上。
另外,這項研究還發現,減肥成功者擁有更多的考拉桿菌,而減肥失敗者擁有更多的小桿菌。(研究人員表示,目前還不清楚小桿菌利用碳水化合物的特有方式是否會妨礙減肥。)
沒有參與這項研究的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醫療中心風險因素肥胖體重管理計劃醫師維賈亞·蘇拉姆普迪(Vijaya Surampudi)說,這項新研究“符合我們對微生物菌群的了解”。
上述發現確實與近期的其他研究結果相一致。那些研究顯示,腸道細菌可能對肥胖和減肥有所影響。例如,2013年在老鼠身上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接受肥胖人類“腸道細菌移植”的老鼠,其體重和脂肪量超過那些接受苗條人類“腸道細菌移植”的老鼠。2015年在人類身上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減肥手術可能導致人體腸道細菌發生有助于減肥的長期變化。
然而,蘇拉姆普迪同樣認為,這項新研究規模太小,還需要開展更多的研究來加以證實。
蘇拉姆普迪說,有朝一日,我們有可能知道人們是否會對特定飲食產生反應。例如,假設上述新發現是正確的,這可能意味著如果體內利用碳水化合物的細菌更多,這樣的人會對低碳飲食產生更好的反應。
“我們可以利用微生物菌群,來幫助我們了解哪些飲食對人們更有利,”蘇拉姆普迪說。但把這種方法用于患者之前,還需要進行更多的研究。
卡斯海普也認為,如果以后的研究證實了上述發現,“我們可能需要根據個人的腸道細菌狀況,修改(一個人的)減肥計劃,或者利用益生菌等靶向性方法,改變腸道細菌的構成,然后再實施減肥計劃”。
翻譯:于波
校對:李莉
編輯:漫倩
來源:Livescience.Com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點擊藍字“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