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國資改革思路已過去8個月,在央企版和地方版的國資改革方案紛紛出爐的背景下,國資委的國資改革終于在7月姍姍來遲。
從多渠道獲悉,央企“四項改革”試點的第一批名單擬于今日公布,每項改革分別有兩家試點企業,入圍央企包括中糧、國投、誠通、國藥、通用、中輕、國電、中國建材。其中中國建材作為第一批混合所有制試點企業,中糧、國投將是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的試點企業。
今年,國企改革再次駛入快車道。自1月底國資委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以來,國資委先后召開了14次會議研究討論改革所面臨的問題。從會議釋放的信息看,國資委層面全面深化改革的思路和路徑日漸清晰。7月3日,國資委召開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九次會議,宣布啟動“四項改革”試點工作,即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試點、混合所有制試點、規范董事會制度試點以及紀檢工作試點。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管理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崔長林表示,這四項改革看似單獨進行,但又密切相關。國企改革的核心是管住國資,實現政資分離;而資本的變化又會在股權上有所顯現,就需要推行混合所有制,改變以往國資獨大的情況;股權發生變化后又需要和管理相適應,推動董事會制度,發揮市場的決定作用。而管理的變化又要求監管跟上,這就需要加強紀檢工作,嚴打企業腐敗。總體來看,這四項改革解決的正是國企改革面臨的最迫切問題,而且又相互聯系,牽一發而動全身。
“這四項改革都是遵循中央部署的工作要求所做的試點,有的實際上已經早就開展,比如派駐紀檢組,便是在國資委巡視組的基礎上所做的試點,董事會授權試點也早有醞釀。”國資委企業發展與改革研究部部長張志剛說。
據了解,在8家試點企業中,其中3家企業改革試點內容已經明朗,中國建材將作為第一批混合所有制試點企業,中糧、國投將是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的試點企業。
事實上,早在今年2月國資委舉辦的混合所有制研討會上,中國建材已經被國資委當做混合所有制企業的樣本。公開資料顯示,截至2013年底,中國建材所屬企業中混合所有制企業占85.4%。國資委給的評價是,中國建材用少量的國有資本撬動大量的社會資本,實現了以小博大,圓滿完成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帶動了民企共同成長,推動了全行業快速健康發展。
此外,國開投和中糧集團很可能將作為國有資本投資公司進行試點。“在這兩家進行試點有典型性和示范意義,中糧集團是一家經營多元化的央企,以后推廣經驗時,其他搞多元化的企業都可以效法。”一位消息人士稱,中糧集團下面有很多二級企業,本身也都實現了股權多元化,而且很多公司都已上市,公司治理比較完善,相應的制度比較健全,企業經營業績也比較好。而國開投本身就是一家投資公司,這次若納入試點就更明確了它的定位。
雖然對于誠通、國藥、通用、中輕、國電這5家企業具體進行那項改革還沒確認,但梳理發現,國藥集團是國資委第一批董事會試點企業,2006年即在二級公司建立了董事會,2007年9月,國務院國資委決定選擇三家央企試行外部董事擔任董事長,國藥集團是其之一。而誠通也是國有獨資公司董事會第一批試點企業。
崔長林指出,從此前公開的三家試點企業來看,這次政府選擇的企業,都是在相關領域做得較好的標桿企業。誠通、國藥是我國央企中最早董事會試點的企業,這次進行規范董事會制度試點可能性很大。而能源系統此前腐敗案頻發,中輕旗下公司領域眾多,所以國電、中輕這兩家企業進行紀檢工作試點可能性更高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