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燃料電池板塊持續上漲,其中美錦能源近一個月漲幅達到200%以上、華昌化工近一個月漲幅達到60%以上、京城股份近一個月漲幅達到60%以上。結合政府工作報告寫入推動加氫設施發展,我們認為政策面將迎來持續利好,燃料電池是未來十年最確定的新能源投資機會,建議投資者重點關注。
近期燃料電池產業迎來密集利好:
地區動作:地方政府跟進,規劃與流程共同推進
企業動態: 3 月27 日,鴻基創能膜電極項目竣工,并發布Hykey1.0 產品;3月28日,嘉化能源與氫能領軍企Airproducts達成合作協議,推進氫能綜合利用。4月16日宗申動力4月16日晚公告,為加快公司戰略轉型升級步伐,公司擬以自有資金向子公司宗申氫能源公司增資5000萬元。
首先我們來看下什么是氫能源?
氫能源是可再生能源的一種,是清潔能源。目前已知的所有能源中,最為清潔的是氫能,氫氣使用過程產物是水,可以真正做到零排放、無污染,被看做是最具應用前景的能源之一,或成為能源使用的終極形式。
從物質能量密度角度看,氫能源高于汽油、柴油和天然氣。
從發電建設成本來講,氫能源發電建設成本最低。據數據顯示,氫氣發電建設成本僅580美元/KW,在風能、天然氣、光伏、石油、生物質能發電等眾多方式中成本最低。
氫能源的應用
氫能產業鏈的下游應用包括傳統石化工業應用、氫燃料電池應用、加氫站等方面。除了傳統的石化行業應用以外,加氫站、氫燃料電池是目前相當重要的應用方向
氫燃料電池應用主要在三個市場,分別是便攜設備市場、固定式系統應用市場、交通運輸應用市場。其中,在交通運輸領域的裝機率占到將近70%,氫燃料電池汽車成為汽車領域重要的發展方向之一。
氫能源汽車的定義:
氫能汽車是以氫為主要能量作為移動的汽車。氫能被視為全球最具發展潛力的清潔能源之一,并被不少國家、車企及學者認為是“終極新能源汽車解決方案”。氫能源汽車分為兩種,氫內燃機汽車和氫燃料電池汽車。目前,發展較快的為氫燃料電池汽車。
那大家肯定有個疑問---即生鋰,何生氫;
從功能上來說,燃料電池和鋰電池存在本質的區別。燃料電池是發電裝置,是氫能源下游應用的一種;而鋰電池是一種電力儲能裝置。燃料電池系統通常會包含配套儲能的鋰電池。
未來鋰電與燃料電池也不會是替代關系,而是互補關系。歐陽明高院士在2018年6月的電動汽車百人會上也明確提出?鋰離子電池系統更適合替代汽油機,氫燃料電池系統更適合替代柴油機。?從邊際成本的角度考慮,鋰電車構造簡單,提升鋰電池車的續航和載重需要加裝電池,考慮鋰電自重,其邊際成本是遞增的;車用燃料電池系統復雜,但提高續航僅需增加儲氫容量即可,邊際成本遞減。因此,我們認為,鋰電池更適合乘用車領域,而燃料電池系統適合有載重、長續航要求的商用車,甚至船舶、列車領域。
氫能源關鍵技術儲備已可以支撐產業發展
在氫能源領域,技術難點一直在燃料電池系統及其關鍵零部件上。經過長時間的研發與積累,我國在質子交換膜、催化劑、雙極板、車用燃料電池控制系統、儲氫瓶等領域都已經具備優質的制造企業,其他關鍵零部件領域也初步具備量產實力。加上一直以來政策的大力支持,將會有越來越多燃料電池產業鏈中的企業具備與全球第一梯隊燃料電池企業競爭的實力。燃料電池的系統和零部件從技術條件上來說,已經達到了可以推廣的地步。
從鋰電池板塊行情看氫能源行情空間
19年的氫能源類似于13-14年的電動車起步階段,對于氫能源來說,我們再次看到了政府對于氫能源產業鏈的高度重視,多個地方政府也已經出臺了氫能源相關政策,我們認為在各方推動下,以燃料電池汽車為代表的氫能源行業將重現2014-2015年的電動車走勢。
從0到1(2013-2015)是電動車行情最美妙時期
從這個我們可以得出的結論如下:
1、行業起步階段是板塊漲幅最好的時期
2、板塊能否迎來主升浪,還需要基本面的持續兌現。就如2015年的新能源汽車,在銷量的持續超預期提振下,全年新能源汽車指數漲幅達到117.1%,而同期萬得全A指數僅為38.5%。
3、在行業銷量兌現后,板塊行情將出現分化,部分無法兌現預期的個股將遠遠跑輸行業。
氫能源能否實現?從0到1?
我們預計2020年燃料電池汽車的年銷量要突破1萬輛。2016年,中國標準化研究院與全國氫能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發布《中國氫能產業基礎設施發展藍皮書》,書中提出:到2020年,加氫站達100座,燃料電池車達10,000輛;到2030年,加氫站達1,000座,燃料電池車達到200萬輛。
目前根據TüV SüD和H2stations的統計,截止2018年底,中國約有16座;而中汽協數據表明,我國燃料電池車2018年銷量也僅1,527輛。從近期高層頻繁表態來看,當前與13年下半年類似,燃料電池車政策推廣力度正加大。考慮到燃料電池
補貼政策還沒有公布,政策公布之后行業發展會加速,?十三五?最后兩年燃料電池車從0到1是比較確定的,板塊真正大的行情即將到來。
商用車空間巨大,足夠燃料電池汽車快速增長
2018年,中國商用車銷量達到437.1萬輛,而燃料電池汽車銷量僅為1527輛,潛在市場空間足夠容納行業超高速發展。還需要考慮到燃料電池在叉車、軌道、無人機、儲能等領域的應用前景。根據公司公告,美錦能源的控股的飛馳客車今年到3月中已經交付了190輛燃料電池大巴,而公司2018年只銷售了181輛車,由此可見產業落地也正在加速。
氫能源產業鏈個股梳理
前端:$厚普股份(300471)(加氫設備)$深冷股份(300540)(加氫設備)、$濱化股份(601678)(制氫)、$鴻達興業(002002)(制氫、加氫站)、$華昌化工(002274)(副產氫)、$京城股份(600860)(儲氫);
中端:$美錦能源(000723)(控股稀缺膜電極、整車標的,參與制氫、加氫站)、東岳集團(質子交換膜)、$貴研鉑業(600459)(催化劑)、$雄韜股份(002733)(電堆、系統、整車、加氫)、$濰柴動力(000338)(參股巴拉德)、$雪人股份(002639)(電堆、空壓機)、$威孚高科(000581)(膜電極、雙極板);
整車及其他零部件:$冰輪環境(000811)(空壓機)、$科恒股份(300340)(涂覆設備)$蠡湖股份(300694)(燃料電池系統組件)、$中通客車(000957)、$福田汽車(600166)等。
風險提示
行業發展不達預期,加氫站建設不達預期,成本下降不達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