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衛視《養生堂》為您特邀北京協和醫院副院長張抒揚教授告訴您,控制血壓光靠醫生遠遠不夠,要自我管控高血壓,做自己血壓的主人。 5月16日至5月19日,17:23《養生堂》——《我的血壓我做主》系列,敬請收看。
《我的血壓我做主1》高血壓
專家:北京協和醫院副院長張抒揚教授
北京衛視《養生堂》為您特邀北京協和醫院副院長張抒揚教授告訴您,控制血壓光靠醫生遠遠不夠,要自我管控高血壓,做自己血壓的主人。 5月16日至5月19日,17:23《養生堂》——《我的血壓我做主》系列,敬請收看。
高血壓現狀
高血壓目前是全球發病率最高、并發癥最多、病死率最高的心血管疾病之一。近年來,我國經濟迅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隨之而來的是不良的飲食生活習慣和日益增加的工作壓力,這些都是導致高血壓發病的重要原因。因此,我國目前高血壓的發生率正在逐年遞增,據估計,我國現有高血壓患者超過2億,6、7個成年人里就有一個高血壓的人,它導致人們生活質量下降,甚者可致殘致死,給個人、家庭乃至整個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
關于高血壓引起的器官損害
血壓高是個表現,實際上的危害是對血管的損害。血壓高會引起細胞功能的障礙,動脈粥樣硬化發生。長期血壓高不控制,中小動脈,以及全身的小動脈都會出問題。由血管引起的全身疾病,越是重要器官影響越大。任何一個器官出問題,致殘致死。
1、心臟:長期高血壓的患者,由于其心臟射血的阻力明顯升高,心臟為克服這種阻力將心臟內的血液射向周圍血管,必須增加自身的射血功能,這種功能的增加需要通過心肌的肥厚來實現,就有如跑步運動員長期跑步后的腿部肌肉適應性的比普通人發達一樣的道理。心臟的這種改變稱為高血壓心臟病。然而這種長期超負荷工作會導致心臟也隨著擴大,終有一天心臟無法代償,將出現心功能衰竭,也就是臨床上所說的心衰。此外高血壓還會加速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導致冠狀動脈狹窄或堵塞,從而出現心絞痛、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甚至猝死。
2、腦:高血壓對大腦的損害主要表現在腦血管上,經過長期高血壓后腦血管動脈粥樣硬化,血管開始逐漸狹窄或堵塞,導致腦供血不足,腦梗塞。而小動脈的堵塞則梗死灶較小,呈針尖大小,臨床上稱為腔隙性腦梗塞(患者往往沒有癥狀)。此外,長時間的高血壓可以導致腦血管缺血壞死,形成微動脈瘤,血壓升高時容易出現腦血管破裂,造成腦出血。
3、腎臟:腎臟的損害主要為腎血管包括腎動脈及腎小血管出現類似于腦血管的粥樣硬化,管腔變窄,導致腎臟出現缺血。腎臟的主要結構包括有腎小管和腎小球2部分,腎小管對缺氧缺血較為敏感,故高血壓患者一般先出現腎小管損害,濃縮功能受損,臨床上表現為夜尿增多,同時出現腎小管性蛋白尿,隨著病變加重,出現腎小球病變,腎單位逐漸減少,最終尿毒癥。
4、視網膜:視網膜的小動脈在高血壓早期開始出現痙攣,隨后出現上述動脈粥樣硬化,血壓急劇升高時可導致視網膜滲出和出血,從而出現視物模糊,視力減退,甚至失明。
關于癥狀
高血壓是一種慢性病,多數病人的起病均較緩慢,而無特異性癥狀。其實臨床有1/3左右患者并沒有癥狀,通常在因為其他疾病就診時才發現高血壓。常見的癥狀為頭暈、頭痛,可伴有頸部堅硬感,疲乏、無力,心慌,嚴重高血壓時可有胸悶、胸痛癥狀。以上癥狀一般與血壓呈平行關系,也就是說血壓升高時癥狀加重,通常為活動后或情緒激動時,休息后或服藥后血壓下降,則癥狀減輕或消失。
學會正確量血壓
測量血壓之前,首先應該學會辨認上肢的兩條重要的血管,一條是肱動脈,一條是橈動脈。將自己右上肢完全平放在桌上,手掌朝上,用左手示指及中指在手腕近端拇指側及肘部中線偏內側處均可觸及搏動感,此2處的搏動分別為橈動脈和肱動脈所在之處。
測量血壓時,將袖帶綁在上臂,(袖帶的選擇非常重要:袖帶的標準長度約12-13cm,手臂過粗,袖帶偏小時測量值偏高,而手臂太細或兒童測血壓時袖帶偏大,則測量值偏低。為了保證測量準確,必須使用合適的大小的袖帶。袖帶的寬度則要求必須可以覆蓋上臂的2/3。不恰當的測量方法可導致測出的血壓值比真實值偏高或偏低。)用手擠壓充氣球向氣囊內充氣,使袖帶內的氣囊壓力超過肱動脈的壓力,這樣血壓無法通過肱動脈,故橈動脈搏動消失(被測量者可能有出現被測量上肢一過性麻木的感覺),然后開始放松氣囊,袖帶內氣囊壓力逐漸下降,當低于肱動脈內血壓的時候,肱動脈血壓開始間斷通過并產生和心臟搏動同步的敲擊音(需要使用聽診器方可聽見)。聽到的第一聲輕而清脆的敲擊音時水銀柱的讀數為收縮壓,隨著袖帶的壓力逐漸下降,聲音強度逐漸發生改變,當壓力小于動脈舒張壓時整個血管血流完全通暢,動脈搏動的聲音消失,聲音消失的瞬間水銀柱的讀數為舒張壓。
提問:電子血壓計有這兩種,一種是在上臂式的,一種是在手腕上的,這兩種有差別嗎?
《我的血壓我做主2》高血壓、繼發性高血壓、鹽敏感度、低鈉高鉀
專家:張抒揚教授 北京協和醫院副院長,藥理研究中心主任兼心內科副主任,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
血壓高就是高血壓病了嗎?答案是——否!
有些人的血壓高只是一種癥狀,他們的血壓高往往是由于某些疾病導致的,去除了這個疾病,高血壓的癥狀也會隨之消失。所以不要量了幾次血壓,發現高了后,就自我定義為“高血壓患者”,然后根據身邊親友推薦,開始吃藥。高血壓確診需要醫生來完成。【繼發性高血壓疾病】
確診不可以自己來完成,但是繼發性高血壓有幾個相對于原發性高血壓的特點,可以提示您,到底我的血壓高是哪種呢?【繼發性高血壓特點】
多數的中老年人還是以原發性高血壓為主,所以生活方式的調整不僅可以預防高血壓的發生,也可以幫助患者穩定血壓。控鹽肯定是第一位,但是很多人發現吃的咸的人,血壓卻不一定高,得了高血壓病的人吃的也不一定最咸,這是為什么呢?因為我們每個人對鹽的敏感度是不同的。
《我的血壓我做主3》高血壓、高血壓前期、降壓藥
專家:張抒揚教授 北京協和醫院副院長,藥理研究中心主任兼心內科副主任,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
我的血壓140/90,我需要吃藥嗎?這個問題困擾了很多人。在高血壓“前期”,可以通過改變生活方式、改變飲食習慣、多運動,看看能不能將血壓降下來。如果堅持3個月還是無效,就應該去正規醫院看醫生了。
什么樣的情況必須用藥?
嘗試過生活方式來改變還是無法降壓,血壓超過標準之后,就要考慮用藥。 而且多數人需要吃藥。
1)高血壓2級或以上的患者(即血壓≥160/100mmHg);
2)高血壓合并有糖尿病,或者已經有心、腦、腎臟等靶器官損害和并發癥者;
3)凡血壓經過積極非藥物治療仍不能有效控制者;
4)從心血管危險分層的角度,高危和極高危患者都必須使用藥物降壓。
用藥之后,不是就能一勞永逸了,還是得控制飲食、多運動,這一點是無論是否高血壓都應該遵循的。
臨床上經常遇到一些高血壓患者,剛開始服用藥物才2~3天,發現血壓還沒有得到控制,覺得這個藥物對自己沒有效果或者這個醫生水平不夠,急忙要求換藥,或者更換其他醫生、醫院就診。
大多數抗高血壓藥物要在 4-6周甚至更長的時間才能充分發揮其最佳的降壓效果。此外,每個人體質差異、藥物代謝也不相同,且多數降壓治療都從小劑量、單藥開始,所以血中的藥物濃度要達到有效降壓作用有時需要1-3周的時間。
其實,多數高血壓患者并不需要立即將血壓降至正常。高血壓對各個器官的損害是一個慢性長期過程,也就是說即使高血壓時間持續多幾周對器官的作用也沒有太多本質上的區別。相反,機體已經適應了這種較高水平的血壓,同時老年人體內血管多已硬化、狹窄,如果突然使用強有力的降壓治療,血壓迅速下降,可能導致重要臟器如心臟、腎臟、大腦供血不足,出現心肌缺血、腎功能不全、腦卒中。
因此,對于高血壓患者我們應該采用緩慢、平穩降壓,并能在全日 24小時平穩降壓。患者應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治療,做好持久作戰的準備,并正確的評價自己的降壓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