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獲悉,《甘肅省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項目工作導則》已經省政府同意印發實施。
據悉,該《導則》適用于全省在能源、交通運輸、水利、環境保護、農業、林業、市政工程等傳統基礎設施領域,及科技、保障性安居工程、醫療、衛生、養老、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務領域采用PPP 模式運作的項目。
《導則》提出,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主要包括特許經營和政府購買服務兩類。新建項目優先采用建設—運營—移交(BOT)、建設—擁有—運營—移交(BOOT)、設計—建設—融資—運營—移交(DBFOT)、建設—擁有—運營(BOO)等方式。存量項目優先采用改建—運營—移交(ROT)、轉讓—運營—移交(TOT)等方式。項目入庫情況將作為安排政府投資、確定與調整價格、發行企業債券、實行資產證券化及享受其他支持政策的重要依據。
《導則》明確,項目實施機構依法通過公開招標、邀請招標、兩階段招標、競爭性談判等方式,公平擇優選擇具有相應投資能力、管理經驗、專業水平、融資實力并且信用狀況良好的社會資本方作為合作伙伴。在遴選社會資本方資格要求及評標標準設定等方面,要客觀、公正、詳細、透明,禁止排斥、限制或歧視民間資本和外商投資。鼓勵社會資本方成立聯合體投標,鼓勵設立混合所有制項目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