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經感悟老君曰:
大道無形,生育天地。
天地定位分上下,即大道衍生出空間。
空間借物質的存在以顯現。
空間本身是非方非圓,沒有形體的。
大道無情,運行日月。
日月定時分寒暑,即大道衍生出時間。
時間借物質的運動以顯現。
時間可謂世上最無情的了,英雄美人販夫走卒,一視同仁。
大道無名,長養萬物。
時空中的物質、物化、運行規律,都由大道衍化而來。
吾不知其名,強名曰“道”。
少有人知,故無名。老君知之,名之。
老君曰:
上士無爭,下士好爭。
無得失,故無爭
上德不德,下德執德。
執著之者,不明道德。
合道為德
眾生所以不得真道者,惟有妄心。
澄其心,而神自清
既有妄心,即驚其神。
既驚其神,即著萬物。
上士見萬物而不著、不貪
既著萬物,即生貪求,
既生貪求,即是煩惱。
遣其欲,而心自靜
煩惱妄想,憂苦身心,便遭毒欲,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
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靜矣。
太上道君道法彌深三清應化隨時普度罡風不壞助國金剛佛 叩
仙人葛翁曰:吾得真道,曾誦此經萬遍。此經是天人所習,不傳下士。吾昔受之于東華帝君,東華帝君受之于金闕帝君,金闕帝君受之于西王母。西王一線乃口口相傳,不記文字。吾今于世,書而錄之。上士悟之,升為天仙;中士修之,南宮列官;下士得之,在世長年。游行三界,升入金門。
源遠流長
左玄真人曰:學道之士,持誦此經者,即得十天善神,擁護其身。然后玉符保神,金液煉形。形神俱妙,與道合真。
性可自悟,命要師傳。
正一真人曰:人家有此經,悟解之者,災障不干,眾圣護門。神升上界,朝拜高真。功滿德就,相感帝君。誦持不退,身騰紫云。
感覺這篇經文要背下來,常常持誦,邊持誦邊領悟其中的道理,久久可窺“常清靜”的門徑。
有所得之后,再讀《呂祖百字碑》、東派祖師陸西星先生的《玄膚論》等,其中論述切中精要且猶有后續手段。
老君于萬物中體悟總結悟道,我等后輩于讀經的同時在萬物身上再去印證,從而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