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行業的投資邏輯和6種投資方法
證券行業,牛市中常常先于大盤啟動,號稱牛市發動機和牛市風向標;由于牛市漲幅驚人,也叫做變壓器板塊。回顧A股歷次大牛市的每一波上漲,基本都是證券打頭陣。2006年牛市中信證券暴漲313%,2009年反彈證券指數暴漲107%,2014年牛市證券指數暴漲228%。老一點的投資者都說:“券商板塊不走強,一定沒有大牛市;行情啟動券商板塊必須先動,春江水暖券商先知。”
投資邏輯
1、券商的營業收入與市場緊密相關,是牛市的最大受益者。
來看看券商的主要業務:
證券承銷與保薦業務(企業上市、融資)
證券經紀業務(開戶、交易傭金)
證券自營業務(證券公司用自己的錢炒股)
證券投資咨詢業務及財務顧問業務(投資顧問)
證券資產管理業務(代客理財)
融資融券業務(給別人借錢炒股)
這些業務等都與市場走勢緊密相關。2015年的時候,整個上證指數全年交易額達到132萬億,而2018年全年才30萬億,牛市是熊市的4倍多,券商僅傭金收入就可以翻四倍,可見牛市放大效應多強。聽說今年稅改有可能取消印花稅,如果真的取消的話,市場活躍度會更高。
2、證券是高杠桿的行業,杠桿率(總資產/凈資本)一般在3-6倍。比如中信證券2018年三季報中總資產額6141億是凈資產1563億的3.9倍。到了牛市還會增發融資加大杠桿:中信證券2015年牛市的時候總資產額7755億是凈資產1327億的5.84倍。這么高的杠桿率,才有放大漲幅的效果。
Ps:保險行業一般也會配置10%-40%的股票,業績也與市場走勢密切相關,但波動率相對更低,保守一點的投資者也可以配置非銀金融指數(保險 證券)。
3、與國外的券商比,國內的券商還具有成長屬性。由于A股成立時間不長,市場制度不夠成熟,散戶較多,像投資顧問、資管業務這些還有非常巨大的成長空間。注冊制實行后,投行業務也會大幅增加。
4、牛市的時候證券指數是一定會有行情的,而且漲幅遠超過大盤。直接上圖,直觀的表達一下:
藍色證券指數,紅色上證指數↑
藍色中信證券,紅色上證指數↑
安全邊際
1、證券行業是永續存在的,只要有股市就有券商。即使在熊市,證券公司一樣可以存活,最多就是收入減少,不會出現企業破產的情況,經營困難可以裁員(2018年就有部分券商裁員過冬)。而有些周期性行業比如煤炭、鋼鐵都是越做越小,更不用說手表這樣的行業了。
2、證券公司一般不會破凈,大部分資產都是股票、基金、債券等,這些產品流動性極強,就算倒閉了也比較保值。不像一些重資產行業,不管是設備還是庫存都不太值錢,不易流動。
3、在熊市證券指數1.6倍PB以下投資,安全邊際較大,賣出的時候不要看PE和PB,最好結合市場情緒。
投資風險
1、受到監管政策影響很大
中國由于A股市場不成熟不規范,經濟轉型壓力大等因素,政策經常調整,再加上涉及到維穩的要求,券商們的日子既要看市場走勢,更要看政策風險。比如近年來的清理場外配資、IPO審核趨嚴、增發收緊、并購重組政策收嚴、期權業務收緊、放開國外券商進入、股權質押風險等一系列的政策變化,都牽動著證券指數的走勢。重大政策變化,更是有可能改變證券的估值中樞和變動區間。比如18年的股權質押問題,就讓已經跌到估值底部的證券再創了新低。所以說,投資證券行業,一定要緊密觀察銀保監和央行的政策變化。夸張點說,證券的頂部是政策 情緒,底部是政策 凈資產。
2、股權質押風險
目前已逐步解決,但依然有一定風險。
3、資金長期被占用的風險
資金也是有成本的。由于證券行業只有在牛市才有行情,而牛市什么時候來并不確定。如果早早布局證券板塊,有資金長期被占用的分析。
例如在A股2009.8大反彈結束后就布局證券,直到2014.11,新一輪牛市才啟動,這其中五年多,證券指數不但沒漲,還跌了32%。試想如果定投5年一直都是虧損的,有多痛苦,承受自己和家人朋友的壓力不說,資金的流動性也受到很大的影響,損失了很多資金的成本。
投資方法
投資方法1:趨勢來臨加倉上車
證券行業,不到牛市一般沒有大的獨立行情,由于自帶杠桿,熊市中可能跌的比別的指數更多,如果一直持有券商,長時間沒有賺錢,絕大多數的時間在忍耐和等待中度過,會比較痛苦。
好在趨勢較明顯,牛市必有行情,而且漲幅巨大,證券公司指數2014.11-2015.4的行情超過過去四年半的漲幅。
所以我們可以結合牛熊周期、20天、30天線、成交量、大盤趨勢,選擇上下車,在趨勢來臨時加倉證券,也能吃到大部分利潤,還不需要忍受煎熬。
15年牛市的證券指數↓
注意事項:平時要多關注證券指數,到了該上車時,一定要果斷上車;趨勢中千萬不要貪小便宜做T,堅定持有;趨勢結束了,跌起來也很快,一定要果斷賣出,保住利潤。
投資方法2:投資龍頭券商
證券行業也具有強者恒強的特點,行業集中度提升是一個大方向。在美國,投行業務基本被高盛、摩根士丹利、美銀美林等幾家大投行壟斷。擬上市企業,定價和分銷涉及到自己的利益,根本不會去找小券商。近幾年隨著放開外國證券的門檻,科創板、CDR的啟動,注冊制的有望實施,做市商放開,龍頭券商多方受益,小券商的日子會越來越不好過。
下圖可以看出,從2011年開始,龍頭股中信證券開始持續超過證券指數,并且差距越來越大
其他幾個龍頭證券也表現不錯↓
龍頭中信證券:行業龍頭,業績穩健。四大業務收入均衡,不會因為過分依賴于單一業務而造成公司業績的大起大落。很多小證券的過于依賴經紀業務。市場行情不好的時候成交量小,加上傭金費率逐年降低,這種小券商日子很不好過的。即使是經紀類業說,中信證券經紀業務主要是以機構客戶為主,是國內唯一一家機構傭金收入超過個人傭金收入的券商,也比較穩定。
龍頭東方財富:互聯網券商龍頭,成長性十足,掌握了股民交流的社交圈子,這幾年發展迅速。
一種方法是配置證券指數作為底倉,券商龍頭作為增強進攻倉。
如果資金足夠,也可以直接分散投資幾個券商龍頭自己做一個龍頭指數。一般來說,按照歸母凈利潤中信、國泰君安、華泰、招商、廣發這5家是龍頭,他們的歸母凈利潤占了行業整整一半。營業收入方面,中信、國泰君安、海通、華泰、廣發、申萬宏源、招商等7家券商占了一半。
投資方法3:熊市定投指數基金
由于證券的巨大彈性和漲幅的確定性,我們可以結合pb估值,在熊市慢慢定投證券公司指數,積累足夠多的份額,等到牛市一飛沖天的時候全部賣掉。到了熊市再重新開始定投。
注意事項:不要太早開始定投,至少等到指數進入低估,牛市過去1-2年,再開始定投比較好,要不然會持有的比較痛苦。而一定要給自己明確持有的目標,這樣可以避免因耐心不足而放棄。
投資方法4:證券ETF網格交易
定投證券指數,往往容易越投資金越多,到后面成本也難以攤低,如果牛市遲遲不了,也影響資金使用效率。網格法結合了定投和趨勢交易,適合有一點基礎的投資者。
交易的邏輯是:過往熊市,證券指數一般都是在1.8PB-2.2PB之間波動,因此,在低估值區與中位線之間來回做網格,可以吃到很多波動的收益,提高資金的效率,又不會投入過多的金額。當牛市來了之后,再鎖倉網格,開啟趨勢交易。目前做的比較好的是@股市藥丸 ,大家可以關注一下他的公眾號,里面有網格的表格。
投資方法5:低估值券商個股輪動
這是一個比較經典的輪動操作:根據證券公司指數的33只成份股,選取PB最低的3只證券股持有,每隔5日調倉一次。最好是做成量化操作的模型,自動交易。根據@股市藥丸 的數據,從2011年到現在,總收益達239.06%,年化收益20.45%。
投資方法6:年末至第二年年初參與一波券商行情。
根據招商證券的研究,2008-2017年的這10年里,券商板塊在四季度均有明顯表現,并較市場具有明顯超額收益,僅2011年四季度行情推遲至2012年1季度爆發,但爆發的力度和超額收益都相當明顯。平均漲幅高達58%,較同期指數有35%的超額收益。即使在表現最差的2016年四季度板塊也有13%的漲幅。所以通過數據統計來看,近十年券商四季度行情都十分可觀,就算唯一一次晚到了一點,其后的爆發力反而更強,券商指數的漲幅都超過50%。
我自己也核對了一下這個規律,確實如此,今年也一樣,從2018.10.17反彈至2019.2.21,證券指數已經漲了40% 了,同期上證指數的漲幅是6.65%。證券指數的這種年底行情原因我不是特別清楚,估計與資金面的松緊有關系。
年底行情策略:每年的10月開始重點觀察證券指數,一旦發現券商板塊放量破位拉升,立即上車(證券ETF或券商龍頭),跌破20日線后,立即下車。也可以在10月開始逢低布局部分底倉等待行情,如果連續三個月都沒有較大行情,則清倉。
最后介紹一下證券指數對應基金
證券指數對應ETF常見是3個:
國泰中證全指證券512880
華寶中證全指證券512000
南方中證全指證券512900
這三個都差不多,選哪個都可以。
此外還有分級基金,不建議買,跟蹤不準,風險較大。
場外聯接基金,也不建議買,費率高,交易不靈活,因為有5%用于贖回,好不容易買了個動力猛的發動機,卻是個95新的。
結語:買券商不擔心倒閉,行業有成長,牛市一定會有行情,收益巨大,知道賣出時機,風險容易觀察,確定性非常強,你值得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