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葉秋。
簡單聊聊最近的市場。
估計近期大家對市場是懵圈的,今天漲電力,明天漲煤炭,后天又冒出一個傳媒,市場完全沒有邏輯和主線。
看著指數好像很堅挺,蹭蹭站上3700點,但是持倉卻一直下跌。
每年的年底都是市場的最佳布局時機,存在著兩條被很多人忽視但卻很有用的規律。
一條是挖井打水定律。
一條是機構砸盤定律。
且聽我娓娓道來,保證讓你有吹牛的資本。
為什么每到年底,市場輪動就會突然加快,東一榔頭西一棒子,但短期就是走不出所謂的市場主線呢。
答案很簡單,市場在試水,通過不斷的板塊輪動,來尋找明年最有潛力大漲的板塊。
市場就好比一個打井人,看到一塊平地,就拿出鐵鍬,扒拉幾下。
如果沒有水出來,就趕緊換一塊地。
如果有水出來,立馬呼朋喚友,大家一起挖,挖出一道噴泉出來,這道噴泉就是市場主線。
現在的市場就是這么個節奏,一邊是高估值的高景氣,一邊是低估值的低景氣,究竟誰是新的市場主線呢。
不好意思,沒有人會提前知道,只能盲目猜測和試水,不斷的尋找平地扒拉。
最終能挖出水,形成噴泉的地方,必然是有基本面持續支撐的板塊,這才能吸引到機構和大資金市場參與挖井。
今年的新能源就是如此,仔細對比一下,今年的新能源并不是單純的抱團炒作,很多股票都是有業績支撐的。
而消費醫藥今年就不多說了,業績慘兮兮,被市場拋棄也是情理之中。
問題來了,現在哪個板塊最有可能挖出水來呢?
目前我比較看好的是電力板塊,包括電網系和新能源運營商。
邏輯也很簡單:時代趨勢下的高景氣和高確定性,明年是業績釋放元年,估值普遍在20-30PE,大概率成為新的市場主線。
近期我也是調倉部分倉位到這個板塊,把坑占住先。
在市場瘋狂輪動,令人捉摸不定的同時,卻頻頻出現白馬崩盤的局面。
周三藥明康德帶動醫藥股大跌;
周四山西汾酒帶動消費股下跌
周五中公教育帶動教育股跳水;
這些僅僅是跌停的課代表,12月以來更多白馬藍籌股無理由的持續下跌。
這背后是怎么回事呢?
如果對去年行情還有印象的話,一天殺一只白馬股祭天正是去年年底的重頭戲。
那個時候的市場真是風聲鶴唳草木皆兵,天天有白馬股暴跌。
只不過當時的主角是估值高高在上的消費醫藥股,而現在的主角才剛剛上演一出好戲。
經歷去年的教訓,我仔細梳理了一下,發現這樣一個規律:
在機構抱團的市場下,這幾年每到年底白馬藍籌股都會出現階段性的集體性下跌。
特別是當年的抱團性板塊,年底基本逃不了一波大回調的命運。
今年也是如此,但好在才剛剛開始,我們完全可以通過行動來回避這些可見的風險。
這背后的邏輯就是機構排名戰完畢,開始調倉換股,提前布局明年的機會。
所以別想機構和你講情懷,年終獎和榮譽該有的都有了,只會死里砸盤,特別是11月底莫名沖高的板塊和個股。
稍微有點經驗,都知道是在為排名造勢拉升,現在完成任務了,是時候拋棄,重新布局了。
年底最大的風險是“機構抱團股”的砸盤風險,機構調倉帶來20%-30%的回調是很正常的。
希望這2條規律和經驗之談,能幫助老鐵更好的應對市場的變化莫測和莫名閃崩。
今天的分析就到這,祝大家周末愉快~
下面咱們進入留言區沙發板凳時間!
希望大家看完葉秋的文章都能養成閱讀三點(點贊、在看、分享)的好習慣來支持葉秋。
特別提示:以上內容僅為個人投資思考和記錄,不構成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