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現場:客家美食,我來尋味。大家好,我是小強。客家人的主食是米飯,米飯中的糯米,客家人也很喜歡吃,比如來做糯米飯 糯米雞等等。這種糯米還可以做成客家人有名的娘酒。今天將帶大家去認識古法娘酒,聽說香姨做出的娘酒不僅入口醇香,很多外地人都喜歡上它。】
在梅州,喝娘酒是客家人的普遍習俗,特別在農村地區,每年冬至節前后,客家婦女都會釀娘酒的習慣。 “娘酒世家”第四代傳人香姨同我們記者講,客家娘酒也叫老酒或黃酒,制作過程講究“山味”和“土味”,一套復雜的工序十分考驗耐心。
【香姨:這就是三年以上的酒了。你看顏色和香型都不一樣,酒味都是不一樣的。你聞到了嗎?吃的話,放久了酒比較純正。】
那這娘酒到底是怎么做出來的呢?這引起了記者的興趣。香姨說,做娘酒的原料必須選取保留米皮的糙糯米,這是為了營養充分和酒糟不會爛,釀出的酒質才會清。接下來的釀造,就要先將糯米放入大飯甑中隔水蒸煮。蒸好的糯米飯不能直接倒入酒甕里,而是要將米飯放涼。
糯米飯放涼后,這個時候就要根據酒的量來放酒餅,像100糙糯米就需要50酒餅,放太多酒餅融合不入,放太少又不會發酵。香姨說,把“娘飯”放進酒缸里發酵,蓋上蓋子后,保持“娘飯”發酵所需的溫度,接下來就是等待化酒的過程。
【香姨:蒸酒時,一個對時就要去看,放了一個洞。一個對時就用手去試一下,看會不會太冷或太熱,太熱酒就會酸掉,太冷就不會出娘。】
香姨說,最傳統的制作方法,是不加米酒和水,全靠物理反應使“娘飯”變成酒娘,所以化酒的過程至少需要三個月以上。
【香姨:像我們現在全部都是沙袋,草紙放進去,把沙包放進去才不會漏氣。】
三個月后,酒就釀好了。香姨迫不及待地打開翁蓋。哇,一股濃郁的酒香味就飄散出來了,酒糟也變得晶瑩剔透。此時,記者忍不住嘗了起來。
【記者現場:這些是全娘酒,是從甕里剛剛倒出來的。你嘗一下。沒有用藥料,這個酒就沒那么純。很香,就很濃,感覺有點澀,度數比較高,沒那么滑。現在我就放藥材去,藥材吸收了就很純,很好喝。】
原來,這些工序還僅僅是完成了三分之二。還要把酒糟和娘酒用紗布過濾,還要放在火力去烤,客家人也叫“炙酒”。香姨還說,現在的人比較講究,會加入一些炒過誒黑豆、艾草、姜等藥材去炙酒。
【客家傳承研究院 周云水:客家因為山區,山泉水因為在地下過濾冒起來,相對來說,水性是寒冷的。另外,山區的溫度都會偏低 三到五度,或者十來度,客家娘酒會煮熱來吃,適當加入生姜,目的就是發汗,去除寒濕 。】
客家娘酒終于做好了,這時客家人一定會想到,用客家娘酒來煮雞是特別美味的,而且煮雞的過程中,會放入一些生姜,從而達到溫熱祛寒濕的功效。
【香姨:以前大家都住在一個老祖屋,誰家生了小孩,就要殺兩個生雞。一個是月婆吃,一個生雞煮了放些娘酒,去敬神。倒進去后放些水,散發給大家吃,告訴叔婆伯母,我做了奶奶了。】
現在,客家娘酒雞不僅成為了客家婦女坐月子滋補身子的一道良方,更是客家菜中的一道名片。
【食客:首先酒味不會很濃,很順口,然后送飯也很可以。】
【食客:來到梅州后,我就愛上了吃娘酒雞了,特別是女人,每個月都會吃一次,我覺得這是補氣血最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