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秦悅民 章祺輝 錢如一 上海通力律師事務所
本文由作者向無訟閱讀獨家供稿,轉載請標明作者和來源
為防止在民商事糾紛訴訟過程中對被申請人錯誤采取財產保全措施,進而造成被申請人經濟損失,人民法院會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以下稱“《民訴法》”)相關規定,要求訴訟財產保全申請人提供擔保。
訴訟財產保全中常見的擔保形式有物的擔保、現金擔保、第三方提供的信用擔保等。近期,保險公司也逐漸以推出與訴訟財產保全相關的保險產品方式間接參與到訴訟財產保全擔保中。如2015年8月,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分公司成功售出首個訴訟財產保全責任保險產品;2016年9月,中國人壽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襄陽中心支公司承保襄陽市首筆訴訟保全責任保險等。
那么,在推出相關保險產品并參與到訴訟財產保全的擔保過程中時,保險公司應當具體采取何種方式,并需防范哪些可能的風險?本文將通過梳理現有規定與相關司法案例,對保險公司參與訴訟財產保全擔保問題進行簡要研究。
一、保險公司介入訴訟財產保全擔保的路徑
(一)訴訟財產保全擔保的性質
在保險公司介入訴訟財產保全擔保前,需厘清訴訟財產保全中的擔保性質為何,以及其與我國《擔保法》項下所稱“擔保”含義是否一致。
首先,正如2013年8月載于人民法院網《試析財產保全擔保的法律問題》一文所述,訴訟財產保全擔保并不能簡單地以對公權力或對私權利的擔保作為劃分的標準。僅從單方面認識財產保全擔保的法律性質是不全面的,財產保全擔保應綜合其對公權力和對私權利擔保的特點決定所適用的法律。就訴訟財產保全中所提供的擔保,我們認為,其應認定為《民訴法》項下的擔保,兼具對公權力和對私權利的擔保,不能簡單地等同于《擔保法》項下的擔保。
其次,就保險公司參與訴訟財產保全擔保的情形,對于申請人與保險公司來說,雙方之間僅發生保險合同關系,此屬于私法上的關系,而申請人基于保險合同所購買的保險產品為其所擁有的財產;而對于申請人與人民法院來說,申請人以其財產(即其所購買的保險產品)為其所申請的訴訟財產保全提供《民訴法》項下的擔保。因此,在申請人、保險公司和人民法院這三者間的關系中,同時涵蓋了私法關系與公法關系。
(圖為申請人、保險公司和人民法院三者間的關系)
(二)保險公司為參與訴訟財產保全擔保所提供的保險產品性質
根據現有司法案例與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以下稱“保監會”)公布的對各保險公司保證保險條款和費率的批復來看,目前保險公司實際參與訴訟財產保全擔保的保險產品種類有兩類,分別為保證保險與責任保險。下圖我們從當事人、保險利益、保險標的以及保險事故四方面簡要對比分析了責任保險和保證保險之間的差異。
(圖為責任保險與保證保險的區別)
司法實踐中,就保險公司為參與訴訟財產保全擔保而推出的保險產品而言,投保人與被保險人均應當是因錯誤保全而承擔損失賠償責任的申請人本身;相應的,其保險標的為錯誤保全情況下申請人對被申請人應負的賠償責任;且除申請人與保險公司之間存在保險合同關系以外,其并不涉及其他合同,故保險利益應當為因錯誤保全而致使被申請人遭受損失的侵權之債,并非為合同之債。因此,結合上述兩種險種之間的區別以及保險公司為參與訴訟財產保全擔保而推出的保險產品特征,我們認為其應當屬于一種責任保險,并非保證保險。
二、保險公司介入訴訟財產保全擔保的現狀
(一)各地方法院認可訴訟財產保全責任保險的形式
近幾年,各地方法院逐漸采用默示或出臺相關規定的形式認可保險公司以提供訴訟財產保全責任保險的方式參與訴訟財產保全。各地方法院出臺的部分規定我們整理如下:
從上述相關規定的條款內容可見,各地高院對于保險公司參與訴訟財產保全擔保的要求不盡相同,多數地方高院認可并要求保險公司提供訴訟財產保全責任保險,而也有少數地方高院要求提供信用擔保。
此外,在近期于北京召開的“新民事訴訟法及其司法解釋中的財產保全制度理論研討會”上對《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辦理財產保全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征求意見稿》”)進行了交流討論。其中,《征求意見稿》第八條規定“申請保全人可以與保險公司訂立訴訟保全責任險合同,作為保全擔保。訴訟保全責任險合同的保險利益應當確保保險事故發生時被保全人所遭受的損失得到賠償。”雖然《征求意見稿》目前尚未生效,但從《征求意見稿》的相關規定也可以看出,最高人民法院認為,保險公司可以以提供訴訟財產保全責任保險的方式參與到訴訟財產保全擔保中。
(二)接受訴訟財產保全責任保險作為訴訟財產保全擔保的司法案例
雖然《征求意見稿》尚未落地,但是在司法實踐中全國各地已經有不少法院開始接受由保險公司以責任保險形式參與訴訟財產保全擔保。根據不完全檢索結果,全國各地各級法院已有超過1,600個接受由保險公司提供訴訟財產保全責任保險作為訴訟財產保全擔保的案例。其中,較為典型的為最高人民法院于2016年4月26日作出的《北京中金國聯富盈投資發展中心與甘肅三洲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北京金豐科華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等股權轉讓糾紛、申請保全案件民事訴訟保全裁定書》([2016]最高法民終205-1號),最高人民法院于該案中接受了由申請人提交的一份由中國大地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山東分公司出具的訴訟財產保全責任保險保單保函,并認為由申請人提出的財產保全申請符合法律規定,應當予以準許。
三、保險公司對于訴訟財產保全責任保險產品的風險控制
保險公司在以提供訴訟財產保全責任保險的方式參與訴訟財產保全擔保過程中,與申請人簽訂保險合同時,應當注意審查、控制可能產生的風險,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一)財產保全標的屬性問題
保險公司應當注意,若申請人提出財產保全申請的被保全標的(例如上市公司股份、理財產品等流動性較高的金融產品)價值隨時間變化可能有較大波動的,不排除保險公司最終因錯誤保全承擔保險責任時需賠償的金額較高。建議保險公司對申請人申請財產保全的被保全標的進行審查,并合理控制保險金額上限,避免因被保全標的于財產保全期間價值波動較大,導致需承擔過重的保險責任。
(二)惡意訴訟問題
惡意訴訟,是指當事人以虛假的事實提起訴訟,利用訴訟獲取自己不正當利益的訴訟行為。若申請人所提起的訴訟為惡意訴訟,且人民法院在審理過程中發現該訴訟為惡意訴訟的,將最終導致申請人敗訴而需承擔錯誤保全的賠償責任。保險公司在與申請人簽署保險合同過程中,應盡到合理審慎的審查義務,并將申請人惡意訴訟情形作為訴訟財產保全責任保險的免責事由之一,以盡可能降低保險公司因申請人惡意訴訟而承擔保險責任的風險。
(三)訴訟時效問題
若申請人擬提起的訴訟已經超過訴訟時效,其勝訴權將不受保護,那么其所申請的財產保全最終會被人民法院認定為錯誤保全,而導致申請人需承擔賠償責任。建議保險公司在簽訂保險合同前事先對訴訟時效問題予以關注并進行審查,必要時可根據個案具體情況將訴訟已經超過訴訟時效的情形作為訴訟財產保全責任保險的免責事由之一。
除前述情形外,保險公司在推行訴訟財產保全責任保險產品時,也可根據個案具體情況調整并增加相應的免責事由。但在確定免責事由時,建議保險公司同時考慮產品的適銷性問題,降低因增加免責事由等因素而影響產品銷售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