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往往會有這樣的認識,即認為中藥是沒有副作用的,因而冬令進補也是不會“補壞”的。所謂“人參殺人無過”的說法就是對中藥,特別是補藥有無副作用的不正確的認識。其實,不管中藥、西藥都是有毒副作用的。中藥作為一種自然藥物,直接來自于大自然,只經過簡單的機械加工,因而其中含有的有效成分濃度相對較低,同樣,對人體不利的成分也較少。而西藥是人工合成或從自然藥物中提取濃縮制成的,其有效成分濃度高,從另一方面看,其能產生副作用的成分也較多。因而,一般來說,中藥的毒副作用要比西藥小。但這并不意味著中藥沒有副作用,如果使用中藥(包括冬令進補)不得法,還是會產生明顯的不良反應的。
我們可以時常見到這樣的現象:在冬季服用膏滋藥后出現胸悶、腹脹、腹瀉、胃口減退、口苦口干、頭暈不適等癥狀,這其實就是進補不當造成的副作用。產生這些情況的原因很多,但不外乎以下幾點:
1.補不對證:首先表現在不分虛實,盲目濫補,有些患者一派實證之象,如納差腹脹,舌苔厚膩,竟然也在冬令進補,這樣往往會加重原有癥狀,可以出現口苦口干、胸悶腹脹、周身不適等副作用反應;其次表現在那些即使是虛證的患者身上,他們確實可以進補,但必須“辨證而施”,簡單地說,就是陰虛補陰,陽虛補陽,如果這個原則弄錯,就不免會產生各種不良反應,陰虛者補陽,猶如火上澆油,只能加重內熱;陽虛者補陰,好比雪上加霜,使寒者更寒。
2.補不得法:主要是指過量服用補藥會產生副作用。正像前面說過的那樣,所有藥物都是有副作用的,只不過多少不同而已。如過度服用人參、黃芪等補氣藥會導致腹脹等癥狀;過量服用紅參、鹿茸、附子等補陽藥,會出現大便秘結、煩躁、口干、血壓升高等副作用反應,;過分使用阿膠、熟地、龜板、鱉甲、首烏等滋膩藥物,會使人胃口不好、惡心、腹瀉、舌苔膩濁。
3.顧此失彼:有些患者患有多種慢性疾病,在冬令進補時須考慮周全,千萬不可一葉障目而盲目進補,否則就會“補了東墻,壞了西墻”,顧此失彼。比如說胃腸功能較弱或有慢性泄瀉的患者,進補時不宜選擇滋膩滑腸的補品,如果必須食用的話,應根據具體情況適當配入一些健脾理氣的藥物,像陳皮·砂仁、藿香,枳殼、山楂等;糖尿病患者要注意膏滋藥或補品中的糖分情況;便秘的患者進補時不宜補陽太過,像鹿茸、附子、肉桂、紅參等補陽藥物極易造成腸燥便秘。
4.體質原因: 這是由于某些人對某些藥物過敏所致,與是否正確用藥無關,盡管這類人較為少見,但確實存在。比如說雖然西洋參能益氣養陰生津,并兼有清熱解毒的功能,但某些人服用西洋參后會出現口干咽痛、皮膚發疹等癥狀,這就是體質原因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