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觀與內功”功夫實修是佛醫堂特別推廣的調理疾病與養生禪修,這里編輯了近幾期佛醫堂實修課的講座錄音摘錄,供學員們作為學修參考,點此打開“禪觀與內功”實修課錄音摘錄>>>
師兄們好!由于夏季炎熱,常會導致孩子不想吃飯,或者肚子總是鼓鼓的,專家表示這些都是兒童積食的癥狀之一,如何防治兒童積食,家長可以用食療加上按捏法雙管齊下,有助緩解兒童積食癥狀哦!
從中醫上講,經過肚子的是脾經、肝經和腎經,通過摩腹可以達到調節肝、脾、腎三臟功能的作用,讓身體里的“痰、水、濕、淤”的集聚自行散開。
按捏療法
如果寶寶出現積食情況,家長可經常給其捏捏脊。方法:讓寶寶趴在床上,夏日可脫去上衣,露出背部。然后從大椎穴(正坐低頭,脖子正中最高椎突處)開始,用雙手食指和拇指將脊柱兩旁皮膚捏起,兩手不放松(即捏住皮膚不能掉),交替向前推動,一直推到孩子臀溝的長強穴。一般沿著脊柱,由上向下推捏4遍,再由下向上推捏6-8遍。每天一次,15天為一療程。一個療程結束后,休息15天后可以開始下一個療程。
家長還可給寶寶揉揉腹部。方法:把四個手指并攏,放在他的肚子上。然后輕輕盤旋狀揉動,順時針36次,逆時針9次。順揉為清,逆揉為補。連續揉上30分鐘即可,對孩子的腸胃非常好。如果揉的時候孩子的肚子咕咕叫,說明出現了腸鳴音,或者孩子在排氣,家長不用緊張,這是正常現象。
另外,家長還可按捏寶寶足部,緩解積食癥狀。方法:足底心即是涌泉穴,家長以拇指壓按涌泉穴,旋轉按摩30~50下,每日兩次。
注意:捏脊法適合5歲以下的孩子,這個方法沒有副作用,還可以提高孩子的免疫力,但要注意,孩子皮膚嬌嫩,推捏前,要在局部抹一些爽身粉或香油。
揉捏四指穴
四縫穴每只手只有4個,因它位于掌心朝上,從食、中、無名、小指指尖朝下數,第二個關節的橫紋中央,故稱“四縫”。揉搓這8個穴位時,要有一定的力度。可用自己的大拇指指腹在上,食中指在下,沿著孩子的小手指,一直揉捏到食指,每個穴位揉40次左右。
溫馨提示:揉捏四縫穴配合捏脊,效果更好。
飲食療法
1.熬山楂水
將新鮮山楂洗凈,切成小塊,用小火燉煮3~4個小時,煮出湯色后,把山楂過濾掉,在湯中加冰糖喂寶寶喝。
2.薏米山藥粥
將薏米、山藥、小米適量一起熬粥食用,能祛濕健脾、滋陰養液,尤其適用于積食不消、吃飯不香、體重減輕、面黃肌瘦的孩子。
3.麥芽梔子水
用麥芽、梔子煲水給孩子喝。用量方面要根據孩子的年齡大小而定,例如1歲以下的寶寶,麥芽、梔子各6克,一到三歲的孩子可以各用9克。
4.蘿卜粥
功能:開胸順氣,健胃。對小兒消化不良,腹脹有療效。
做法:白蘿卜1個,大米50克,糖適量。把白蘿卜、大米分別洗凈。蘿卜切片,先煮30分鐘,再加米同煮(不吃蘿卜者可撈出蘿卜后再加米)。煮至米爛湯稠,加紅糖適量,煮沸即可。
作為佛醫堂公眾平臺的義工編輯,希望能和各位師兄互動溝通!如您對我們有任何意見或問題,都請您在本文底部“寫留言”,我們將會根據您的提問做相關編輯,以及在佛醫堂的講座中回答提問。(責任編輯/寶妹)
昆明《迷你禪觀》實修課講座摘錄音頻已經發布,您可以用手機安裝“考拉FM”并關注佛醫堂收聽,也可掃描二維碼可收聽:
昆明“迷你禪觀”摘錄音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