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早7時許,北京豐臺站開出的到太原南的首車G601次列車乘客開始登車。 經過4年的改擴建,百年老站北京豐臺站今天以全新面貌開通運營,首都又添城市新地標。這座車站擁有“北京最早”、“亞洲最大”等多個頭銜。今早7點26分,北京豐臺站首發高鐵列車G601次準時發出,開往太原南。疾馳的高鐵,帶領乘客穿越百年歷史,駛向未來!
北京豐臺站是亞洲最大鐵路樞紐客站,車站設計展現出傳統文化內涵與當代建筑技術有機結合。古典審美和京味兒文化裝點著整座車站。站房外觀設計選取“筑臺建城”的立意。方正的建筑坐落在方形臺基之上,整體呈中軸對稱。從空中俯瞰,豐臺站像一個“中”字造型。
站內裝飾采用麥穗黃陶板,寓意“豐收、喜慶、輝煌”。站內主通道采用藻井式吊頂,實現古韻新風。公共區域的壁畫展示了鐘鼓樓、西山永定河、沙燕風箏、盛世牡丹等多種造型,讓旅客候車時能感受到濃郁的京城地域特色。室內裝修又具有鮮明的現代工業風。
據中國鐵設豐臺站站房設計項目負責人馬輝介紹,車站融入了一些公共藝術的裝置,在南北進站廳,結合著山川和河流的文化藝術,對迎面的陶板幕墻進行了藝術處理,會呈現出輝煌的效果。在整個的建筑語言上盡量簡約,運用的元素都是統一的鋼結構、混凝土和玻璃。室內的裝修的顏色上加了一些暖色調。陶板的應用,由原來的灰色變為暖金色,來打破冰冷的感覺,使空間環境能更加溫馨和美觀。
為體現北京豐臺站的地域文化,設計方選用了北京城的胡同、城墻、城磚肌理。斑駁的陶板,不同的顏色變化能體現出這座城市的歷史積淀。
在站內中央光庭287米的背漆玻璃中運用3D打印技術設置百米長卷,百米畫卷采用傳統水墨畫與現代建筑相結合的散點透視手法,取材北京山巒起伏的地形地貌(其中包括靈山、八達嶺長城、香山、玉泉山、百望山),將北京最具代表性的車站(北京站、北京西站、北京南站、清河站、朝陽站、豐臺站、國家大劇院、鳥巢、中國尊、中央電視塔)和古都北京名勝古跡地標建筑(盧溝橋、天壇、箭樓、白塔寺、鼓樓、圓明園、國子監、天安門、長城、頤和園)嵌于其中;依據北京山脈走勢,以自西向東,由南到北的順序將之融入于,用軸號劃分的區域中,呈現北京時代變遷與中國鐵路飛速發展盛世的同時,切合“豐”之古意新解,呼應中央光庭處地面石材的“豐”字拼圖造型,與車站總體設計構思一脈相承,形成建筑文化元素與藝術表達的統一,寓意盛世太平。
北京豐臺站是我國第一座采用高速、普速客運車場重疊布置的特大型客站。站在23米高的高速站臺層,可以看到整個屋面采用簡潔的“十字柱”,體現鋼結構的力與美。車站地上四層、地下三層的設計,形成了“頂層跑高鐵、地面跑普速、地下通地鐵”的獨特立體交通模式,方便旅客“無縫”換乘城市交通。
漫步北京豐臺站高架候車大廳,溫暖的陽光傾瀉而下,讓人感覺明亮通透。高架候車大廳設置在高架車場和普速車場之間,那自然光是怎么灑進屋里的呢?原來是495米長的“中央光庭”和200多根光導管暗藏玄機。
中鐵建工集團豐臺站指揮部總工程師許慧介紹,通過中央光庭可以把自然光引入到候車廳,給旅客一個自然舒適的環境。另外,高速站臺上一共有200多個光導管可以把自然光引到候車廳,每年可以節約用電95萬度,大概節能率是10%,減碳900噸。
實現綠色節能的同時,車站注重細節的設計充滿人文關懷。室內的柱邊柱腳、樓梯扶手邊角進行了圓柔化處理。23處無障礙衛生間可以為殘疾人、婦幼家庭等重點旅客提供便利。此外,站內還設有兒童娛樂區、重點旅客服務區、軍人服務區、商務候車區、母嬰哺乳室等四區一室功能區。走進外觀像小木屋一樣的母嬰室里,兒童洗手盆、折疊式安全座椅和多功能臺干凈整潔。這些“有愛無礙”的設計,體現鐵路客站的人文關懷。
北京豐臺站開通運營后,部分京滬、京廣普速列車可不再進入北京南站,而是在北京豐臺站進行停靠,在提升鐵路通行效率的同時緩解北京南站、北京西站客運壓力,促進區域交通綜合發展。開通運營后的北京豐臺站將承擔京廣高鐵以及京廣、京滬、京九、豐沙、京原線等多條線路列車的始發終到作業;車站將與北京站、北京西站、北京南站、北京北站、清河站、北京朝陽站、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等北京鐵路樞紐客運站深度融合,優化首都交通運輸結構,完善首都綜合交通體系,強力帶動社會經濟發展。
新建北京豐臺站位于北京市豐臺區西四環與西三環之間,是國內首座采用高速、普速客運雙層車場設計的特大型車站,形成“頂層高鐵、地面普速、地下地鐵”的立體交通模式。采用雙層車場可有效節約車站建設土地,集約整合交通資源配置,減少城市交通基礎建設成本;在建設中融入“暢通融合、綠色溫馨、經濟藝術、智能便捷”的新時代客站建設理念,北京豐臺站將成為首都新地標。
北京豐臺站的規劃建設既是國家交通戰略和國家安全戰略的重要支點,也是完善首都城市功能、提升北京城南地區發展水平的重要契機,更是豐臺區改善和保障民生、調整和升級產業結構、提升城市品質和環境的重要手段。
改建后的北京豐臺站占地近40萬平方米,設計人流量14000人,它也是站城一體化的代表。市政協委員、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副總經理鄭實介紹,站城一體化使車站具有了城市公共空間的屬性,車站已經不是單純的鐵路交通用途,而是為城市生活提供各種方式出行、商業需求。高度復合化的車站與城市空間的邊界模糊,各種立體化的空間布局與交通組織使車站失去了邊界的概念,將各種城市復合功能融為一體。利用大客流的優勢,創造商業機會,使車站區域成為多功能的城市核心,帶動整個城市區域的發展。
在今年初的北京市兩會上,豐臺區區長初軍威介紹,目前,豐臺區已經啟動了“站城一體化”建設,總體建設100多萬平方米,這是重大的民生工程,也是老百姓期待的。豐臺火車站周邊集聚了大量老百姓,還有很多老舊小區,借豐臺火車站建設的契機,將對“站城一體化”進行系統的設計和規劃,包括產業植入、商業植入、環境打造等,讓附近的老百姓能享受到火車站帶來的福利。
隨著北京豐臺站開門迎客,北京地鐵10號線豐臺站今天也正式打開了換乘“大門”。記者在現場看到,走出地鐵站廳后,穿過一個寬敞的通道口,即可到達豐臺站地下一層,“無縫”換乘火車。
早上6點半,市民楊女士走進豐臺站候車大廳,安檢時拿出身份證在機器上一掃,體溫、核酸檢測結果、新冠疫苗接種等健康信息直接呈現在電子屏幕上。3秒鐘左右,就完成了刷證核驗,迅速“通關”。
走進候車大廳,不少旅客拿出手機,在495米長的中央光庭、豐臺站牌匾等點位拍照打卡,一群穿著藍色工服、戴著安全帽的建設者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四年建設,今天通車了,非常激動!”中鐵十四局豐臺站改建項目負責人田國彬介紹,列車駛離豐臺站后,一兩分鐘就能通過自己建設的京廣特大橋,“我一定要從這個視角好好看看它!”
“太榮幸了!”站臺上,旅客左榮峰驚喜得知,自己買到了豐臺站首發列車第一張車票。“1995年,我來北京當兵,當時送老兵就是到豐臺站坐車。那時,老站很破舊,站臺只有一個棚子。沒想到,20多年過去,豐臺站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首發列車長于淼介紹,這趟首發列車定員576人,從豐臺站購票上車旅客267人。為了更好服務旅客,車上準備了充電器插頭、花露水等物品,針對帶小寶寶的旅客,提供嬰兒氣墊床。列車上,乘務員還將拿著提前打印好的新老豐臺站照片,帶著旅客回顧發展建設歷程。
7時26分,首發車緩緩啟動,駛離豐臺站32站臺,開啟了百年老站新篇章。
北京豐臺站開通運營后,主要辦理經由京廣高鐵至石太高鐵方向的動車組列車,以及京九鐵路、京原鐵路方向和部分北京樞紐中轉普速列車客運業務。目前,安排圖定旅客列車58對,其中高速列車21對、普速列車37對。
從北京西南四環上空俯瞰,已經建成的北京豐臺站,以獨特的“中”字造型拔地而起,成為這座城市的新地標。6月20日,隨著全國鐵路啟用新的列車運行圖,北京豐臺站也將開門迎客。跨越了一個多世紀后,歷經三年多的緊張施工,百年老站迎來華麗蛻變。這座亞洲最大鐵路樞紐客站亮點頗多,超大工程建設有了新樣板。
2022年4月14日,北京豐臺站站房全部完工。圖為站房出站外景。
北京豐臺站總規模17臺32線,建筑面積約40萬平方米,是我國第一座采用高速、普速客運車場重疊布置的特大型客站,呈現“頂層跑高鐵、地面跑普速、地下通地鐵”的獨特布局。超大、重疊,意味著建設需要突破重重難關——
為了承擔高速、普速列車動荷載,豐臺站鋼結構工程用鋼量近20萬噸,而第一根大截面鋼骨梁僅鋼筋綁扎就用了10天,這樣的時間成本是“耗不起”的。中鐵建工建設團隊首創“箍筋直螺紋連接”實用新型專利,不用現場焊接,既減輕工人的勞動強度,也節約了工期。
2019年4月21日,北京豐臺站改建工程新建站房第一根鋼柱開始吊裝,這標志著北京豐臺站正式啟動主體工程鋼結構施工。
年20203月13日,北京豐臺站改建工程全面復工復產。“點對點”協助1500余名施工作業人員安全返京復工。
年20208月30日,京滬線、京廣線普速鐵路正式撥入新建北京豐臺站內,舊線路開始拆除。
21年205月28日,北京豐臺站實現主體結構全面封頂。
臨近既有地鐵10號線盾構施工,運營安全至關重要,為了實現沉降量不超過3毫米,建設中巧用“跳倉法”,地基土層中注入混凝土水漿硬化土質,進行人工及自動化監測確保地鐵運行安全。
“大兵團”作戰、避免發生安全事故,自主研發基于北斗系統、精確到厘米級的“塔吊和履帶吊防碰撞系統”,為“鋼鐵戰士”們設定安全的運行半徑和軌跡;開工以來,中鐵六局建設者們克服了行車干擾大、多專業交叉作業多、場地狹小等困難,新建豐臺特大橋六線高架平臺8.5萬平方米,完成線路鋪設78公里、建設框架涵洞13座、框架橋4座、地下行包庫及配餐中心4.3萬平方米,地下行包通道2.1萬平方米。
21年209月2日,北京豐臺站開始鋪軌施工。
在京廣、京滬、豐沙線不中斷的情況下,通過三次大的鐵路正線撥線過渡施工,騰移既有線位,為豐臺站站房、豐臺特大橋、普速場施工提供場地條件……
北京豐臺地區古為拜郊臺,站房建筑取“筑臺建城”之意,方形建筑形體坐落于方形臺基之上,采用兩側裙房建筑略低、中央建筑高起、屋檐出挑的建筑形態,與中國古建“三段式”相契合。
21年2012月10日,北京豐臺站聯調聯試試驗進行測試。
室內外裝修上,北京豐臺站采用工業風搭配麥穗黃陶板,寓意“豐收、喜慶、輝煌”,候車區域吊頂采用藻井造型,融入古建結構之美。出站路徑兩側墻壁立柱布置有馬賽克壁畫,述說前門歷史、節慶民俗、胡同傳奇等北京文化故事。
高架候車大廳位于高鐵站臺下層,如何讓自然光灑進屋內?答案就在496米長的中央光庭上。行走其間,陽光傾瀉,通透明亮。高鐵站臺也暗藏玄機,200多根導光管通過反射材料,將自然光“傳送”至高架候車大廳。利用6萬多平方米的屋頂空間布置光伏發電板,預計每年可發綠電700萬度,為站內照明、取暖、制冷、通風等提供綠色能源。
改建完成的北京豐臺站候車大廳。
老豐臺站始建于1895年,是北京最早的火車站,如今站在北京豐臺站站房三樓向西眺望,百年老站依稀可見。改擴建后的北京豐臺站,主要辦理經由京廣高鐵至石太高鐵方向的動車組列車,以及京九鐵路、京原鐵路方向和部分北京樞紐中轉普速列車客運業務,初步安排旅客列車120列,其中高速46列、普速74列。正式開通后,北京地區主要客站功能優化調整,北京站、北京西站等既有車站壓力疏解,首都鐵路樞紐綜合服務能力進一步提升。
END
豐臺幼兒園入園 ↓
新能源汽車交流→
入園 & 買車
來源:北京新聞廣播、北京日報,新豐臺整理,轉載請注來源;文章內容僅為傳遞信息,文中內容和觀點不代表本公眾號立場,目的僅在于為大家的思考和研究提供資料,不構成投資建議或政策依據。
若信息有誤,請以官方為準;若侵權,請聯系刪除。
有突發事件在微博上@新豐臺網 就有可能上頭條哦!
合作/商務微信:weifengbbs
點個“在看”,疫情 “消散”!
6月20日早7時許,北京豐臺站開出的到太原南的首車G601次列車乘客開始登車。
經過4年的改擴建,百年老站北京豐臺站今天以全新面貌開通運營,首都又添城市新地標。這座車站擁有“北京最早”、“亞洲最大”等多個頭銜。今早7點26分,北京豐臺站首發高鐵列車G601次準時發出,開往太原南。疾馳的高鐵,帶領乘客穿越百年歷史,駛向未來!
北京豐臺站是亞洲最大鐵路樞紐客站,車站設計展現出傳統文化內涵與當代建筑技術有機結合。古典審美和京味兒文化裝點著整座車站。站房外觀設計選取“筑臺建城”的立意。方正的建筑坐落在方形臺基之上,整體呈中軸對稱。從空中俯瞰,豐臺站像一個“中”字造型。
站內裝飾采用麥穗黃陶板,寓意“豐收、喜慶、輝煌”。站內主通道采用藻井式吊頂,實現古韻新風。公共區域的壁畫展示了鐘鼓樓、西山永定河、沙燕風箏、盛世牡丹等多種造型,讓旅客候車時能感受到濃郁的京城地域特色。室內裝修又具有鮮明的現代工業風。
據中國鐵設豐臺站站房設計項目負責人馬輝介紹,車站融入了一些公共藝術的裝置,在南北進站廳,結合著山川和河流的文化藝術,對迎面的陶板幕墻進行了藝術處理,會呈現出輝煌的效果。在整個的建筑語言上盡量簡約,運用的元素都是統一的鋼結構、混凝土和玻璃。室內的裝修的顏色上加了一些暖色調。陶板的應用,由原來的灰色變為暖金色,來打破冰冷的感覺,使空間環境能更加溫馨和美觀。
為體現北京豐臺站的地域文化,設計方選用了北京城的胡同、城墻、城磚肌理。斑駁的陶板,不同的顏色變化能體現出這座城市的歷史積淀。
在站內中央光庭287米的背漆玻璃中運用3D打印技術設置百米長卷,百米畫卷采用傳統水墨畫與現代建筑相結合的散點透視手法,取材北京山巒起伏的地形地貌(其中包括靈山、八達嶺長城、香山、玉泉山、百望山),將北京最具代表性的車站(北京站、北京西站、北京南站、清河站、朝陽站、豐臺站、國家大劇院、鳥巢、中國尊、中央電視塔)和古都北京名勝古跡地標建筑(盧溝橋、天壇、箭樓、白塔寺、鼓樓、圓明園、國子監、天安門、長城、頤和園)嵌于其中;依據北京山脈走勢,以自西向東,由南到北的順序將之融入于,用軸號劃分的區域中,呈現北京時代變遷與中國鐵路飛速發展盛世的同時,切合“豐”之古意新解,呼應中央光庭處地面石材的“豐”字拼圖造型,與車站總體設計構思一脈相承,形成建筑文化元素與藝術表達的統一,寓意盛世太平。
北京豐臺站是我國第一座采用高速、普速客運車場重疊布置的特大型客站。站在23米高的高速站臺層,可以看到整個屋面采用簡潔的“十字柱”,體現鋼結構的力與美。車站地上四層、地下三層的設計,形成了“頂層跑高鐵、地面跑普速、地下通地鐵”的獨特立體交通模式,方便旅客“無縫”換乘城市交通。
漫步北京豐臺站高架候車大廳,溫暖的陽光傾瀉而下,讓人感覺明亮通透。高架候車大廳設置在高架車場和普速車場之間,那自然光是怎么灑進屋里的呢?原來是495米長的“中央光庭”和200多根光導管暗藏玄機。
中鐵建工集團豐臺站指揮部總工程師許慧介紹,通過中央光庭可以把自然光引入到候車廳,給旅客一個自然舒適的環境。另外,高速站臺上一共有200多個光導管可以把自然光引到候車廳,每年可以節約用電95萬度,大概節能率是10%,減碳900噸。
實現綠色節能的同時,車站注重細節的設計充滿人文關懷。室內的柱邊柱腳、樓梯扶手邊角進行了圓柔化處理。23處無障礙衛生間可以為殘疾人、婦幼家庭等重點旅客提供便利。此外,站內還設有兒童娛樂區、重點旅客服務區、軍人服務區、商務候車區、母嬰哺乳室等四區一室功能區。走進外觀像小木屋一樣的母嬰室里,兒童洗手盆、折疊式安全座椅和多功能臺干凈整潔。這些“有愛無礙”的設計,體現鐵路客站的人文關懷。
北京豐臺站開通運營后,部分京滬、京廣普速列車可不再進入北京南站,而是在北京豐臺站進行停靠,在提升鐵路通行效率的同時緩解北京南站、北京西站客運壓力,促進區域交通綜合發展。開通運營后的北京豐臺站將承擔京廣高鐵以及京廣、京滬、京九、豐沙、京原線等多條線路列車的始發終到作業;車站將與北京站、北京西站、北京南站、北京北站、清河站、北京朝陽站、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等北京鐵路樞紐客運站深度融合,優化首都交通運輸結構,完善首都綜合交通體系,強力帶動社會經濟發展。
新建北京豐臺站位于北京市豐臺區西四環與西三環之間,是國內首座采用高速、普速客運雙層車場設計的特大型車站,形成“頂層高鐵、地面普速、地下地鐵”的立體交通模式。采用雙層車場可有效節約車站建設土地,集約整合交通資源配置,減少城市交通基礎建設成本;在建設中融入“暢通融合、綠色溫馨、經濟藝術、智能便捷”的新時代客站建設理念,北京豐臺站將成為首都新地標。
北京豐臺站的規劃建設既是國家交通戰略和國家安全戰略的重要支點,也是完善首都城市功能、提升北京城南地區發展水平的重要契機,更是豐臺區改善和保障民生、調整和升級產業結構、提升城市品質和環境的重要手段。
改建后的北京豐臺站占地近40萬平方米,設計人流量14000人,它也是站城一體化的代表。市政協委員、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副總經理鄭實介紹,站城一體化使車站具有了城市公共空間的屬性,車站已經不是單純的鐵路交通用途,而是為城市生活提供各種方式出行、商業需求。高度復合化的車站與城市空間的邊界模糊,各種立體化的空間布局與交通組織使車站失去了邊界的概念,將各種城市復合功能融為一體。利用大客流的優勢,創造商業機會,使車站區域成為多功能的城市核心,帶動整個城市區域的發展。
在今年初的北京市兩會上,豐臺區區長初軍威介紹,目前,豐臺區已經啟動了“站城一體化”建設,總體建設100多萬平方米,這是重大的民生工程,也是老百姓期待的。豐臺火車站周邊集聚了大量老百姓,還有很多老舊小區,借豐臺火車站建設的契機,將對“站城一體化”進行系統的設計和規劃,包括產業植入、商業植入、環境打造等,讓附近的老百姓能享受到火車站帶來的福利。
隨著北京豐臺站開門迎客,北京地鐵10號線豐臺站今天也正式打開了換乘“大門”。記者在現場看到,走出地鐵站廳后,穿過一個寬敞的通道口,即可到達豐臺站地下一層,“無縫”換乘火車。
早上6點半,市民楊女士走進豐臺站候車大廳,安檢時拿出身份證在機器上一掃,體溫、核酸檢測結果、新冠疫苗接種等健康信息直接呈現在電子屏幕上。3秒鐘左右,就完成了刷證核驗,迅速“通關”。
走進候車大廳,不少旅客拿出手機,在495米長的中央光庭、豐臺站牌匾等點位拍照打卡,一群穿著藍色工服、戴著安全帽的建設者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四年建設,今天通車了,非常激動!”中鐵十四局豐臺站改建項目負責人田國彬介紹,列車駛離豐臺站后,一兩分鐘就能通過自己建設的京廣特大橋,“我一定要從這個視角好好看看它!”
“太榮幸了!”站臺上,旅客左榮峰驚喜得知,自己買到了豐臺站首發列車第一張車票。“1995年,我來北京當兵,當時送老兵就是到豐臺站坐車。那時,老站很破舊,站臺只有一個棚子。沒想到,20多年過去,豐臺站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首發列車長于淼介紹,這趟首發列車定員576人,從豐臺站購票上車旅客267人。為了更好服務旅客,車上準備了充電器插頭、花露水等物品,針對帶小寶寶的旅客,提供嬰兒氣墊床。列車上,乘務員還將拿著提前打印好的新老豐臺站照片,帶著旅客回顧發展建設歷程。
7時26分,首發車緩緩啟動,駛離豐臺站32站臺,開啟了百年老站新篇章。
北京豐臺站開通運營后,主要辦理經由京廣高鐵至石太高鐵方向的動車組列車,以及京九鐵路、京原鐵路方向和部分北京樞紐中轉普速列車客運業務。目前,安排圖定旅客列車58對,其中高速列車21對、普速列車37對。
從北京西南四環上空俯瞰,已經建成的北京豐臺站,以獨特的“中”字造型拔地而起,成為這座城市的新地標。6月20日,隨著全國鐵路啟用新的列車運行圖,北京豐臺站也將開門迎客。跨越了一個多世紀后,歷經三年多的緊張施工,百年老站迎來華麗蛻變。這座亞洲最大鐵路樞紐客站亮點頗多,超大工程建設有了新樣板。
2022年4月14日,北京豐臺站站房全部完工。圖為站房出站外景。
北京豐臺站總規模17臺32線,建筑面積約40萬平方米,是我國第一座采用高速、普速客運車場重疊布置的特大型客站,呈現“頂層跑高鐵、地面跑普速、地下通地鐵”的獨特布局。超大、重疊,意味著建設需要突破重重難關——
為了承擔高速、普速列車動荷載,豐臺站鋼結構工程用鋼量近20萬噸,而第一根大截面鋼骨梁僅鋼筋綁扎就用了10天,這樣的時間成本是“耗不起”的。中鐵建工建設團隊首創“箍筋直螺紋連接”實用新型專利,不用現場焊接,既減輕工人的勞動強度,也節約了工期。
2019年4月21日,北京豐臺站改建工程新建站房第一根鋼柱開始吊裝,這標志著北京豐臺站正式啟動主體工程鋼結構施工。
年20203月13日,北京豐臺站改建工程全面復工復產。“點對點”協助1500余名施工作業人員安全返京復工。
年20208月30日,京滬線、京廣線普速鐵路正式撥入新建北京豐臺站內,舊線路開始拆除。
21年205月28日,北京豐臺站實現主體結構全面封頂。
臨近既有地鐵10號線盾構施工,運營安全至關重要,為了實現沉降量不超過3毫米,建設中巧用“跳倉法”,地基土層中注入混凝土水漿硬化土質,進行人工及自動化監測確保地鐵運行安全。
“大兵團”作戰、避免發生安全事故,自主研發基于北斗系統、精確到厘米級的“塔吊和履帶吊防碰撞系統”,為“鋼鐵戰士”們設定安全的運行半徑和軌跡;開工以來,中鐵六局建設者們克服了行車干擾大、多專業交叉作業多、場地狹小等困難,新建豐臺特大橋六線高架平臺8.5萬平方米,完成線路鋪設78公里、建設框架涵洞13座、框架橋4座、地下行包庫及配餐中心4.3萬平方米,地下行包通道2.1萬平方米。
21年209月2日,北京豐臺站開始鋪軌施工。
在京廣、京滬、豐沙線不中斷的情況下,通過三次大的鐵路正線撥線過渡施工,騰移既有線位,為豐臺站站房、豐臺特大橋、普速場施工提供場地條件……
北京豐臺地區古為拜郊臺,站房建筑取“筑臺建城”之意,方形建筑形體坐落于方形臺基之上,采用兩側裙房建筑略低、中央建筑高起、屋檐出挑的建筑形態,與中國古建“三段式”相契合。
21年2012月10日,北京豐臺站聯調聯試試驗進行測試。
室內外裝修上,北京豐臺站采用工業風搭配麥穗黃陶板,寓意“豐收、喜慶、輝煌”,候車區域吊頂采用藻井造型,融入古建結構之美。出站路徑兩側墻壁立柱布置有馬賽克壁畫,述說前門歷史、節慶民俗、胡同傳奇等北京文化故事。
高架候車大廳位于高鐵站臺下層,如何讓自然光灑進屋內?答案就在496米長的中央光庭上。行走其間,陽光傾瀉,通透明亮。高鐵站臺也暗藏玄機,200多根導光管通過反射材料,將自然光“傳送”至高架候車大廳。利用6萬多平方米的屋頂空間布置光伏發電板,預計每年可發綠電700萬度,為站內照明、取暖、制冷、通風等提供綠色能源。
改建完成的北京豐臺站候車大廳。
老豐臺站始建于1895年,是北京最早的火車站,如今站在北京豐臺站站房三樓向西眺望,百年老站依稀可見。改擴建后的北京豐臺站,主要辦理經由京廣高鐵至石太高鐵方向的動車組列車,以及京九鐵路、京原鐵路方向和部分北京樞紐中轉普速列車客運業務,初步安排旅客列車120列,其中高速46列、普速74列。正式開通后,北京地區主要客站功能優化調整,北京站、北京西站等既有車站壓力疏解,首都鐵路樞紐綜合服務能力進一步提升。
END
豐臺幼兒園入園 ↓
新能源汽車交流→
入園 & 買車
來源:北京新聞廣播、北京日報,新豐臺整理,轉載請注來源;文章內容僅為傳遞信息,文中內容和觀點不代表本公眾號立場,目的僅在于為大家的思考和研究提供資料,不構成投資建議或政策依據。
若信息有誤,請以官方為準;若侵權,請聯系刪除。
有突發事件在微博上@新豐臺網 就有可能上頭條哦!
合作/商務微信:weifengbbs
點個“在看”,疫情 “消散”!
微信掃一掃
關注該公眾號
6月20日早7時許,北京豐臺站開出的到太原南的首車G601次列車乘客開始登車。
經過4年的改擴建,百年老站北京豐臺站今天以全新面貌開通運營,首都又添城市新地標。這座車站擁有“北京最早”、“亞洲最大”等多個頭銜。今早7點26分,北京豐臺站首發高鐵列車G601次準時發出,開往太原南。疾馳的高鐵,帶領乘客穿越百年歷史,駛向未來!
北京豐臺站是亞洲最大鐵路樞紐客站,車站設計展現出傳統文化內涵與當代建筑技術有機結合。古典審美和京味兒文化裝點著整座車站。站房外觀設計選取“筑臺建城”的立意。方正的建筑坐落在方形臺基之上,整體呈中軸對稱。從空中俯瞰,豐臺站像一個“中”字造型。
站內裝飾采用麥穗黃陶板,寓意“豐收、喜慶、輝煌”。站內主通道采用藻井式吊頂,實現古韻新風。公共區域的壁畫展示了鐘鼓樓、西山永定河、沙燕風箏、盛世牡丹等多種造型,讓旅客候車時能感受到濃郁的京城地域特色。室內裝修又具有鮮明的現代工業風。
據中國鐵設豐臺站站房設計項目負責人馬輝介紹,車站融入了一些公共藝術的裝置,在南北進站廳,結合著山川和河流的文化藝術,對迎面的陶板幕墻進行了藝術處理,會呈現出輝煌的效果。在整個的建筑語言上盡量簡約,運用的元素都是統一的鋼結構、混凝土和玻璃。室內的裝修的顏色上加了一些暖色調。陶板的應用,由原來的灰色變為暖金色,來打破冰冷的感覺,使空間環境能更加溫馨和美觀。
為體現北京豐臺站的地域文化,設計方選用了北京城的胡同、城墻、城磚肌理。斑駁的陶板,不同的顏色變化能體現出這座城市的歷史積淀。
在站內中央光庭287米的背漆玻璃中運用3D打印技術設置百米長卷,百米畫卷采用傳統水墨畫與現代建筑相結合的散點透視手法,取材北京山巒起伏的地形地貌(其中包括靈山、八達嶺長城、香山、玉泉山、百望山),將北京最具代表性的車站(北京站、北京西站、北京南站、清河站、朝陽站、豐臺站、國家大劇院、鳥巢、中國尊、中央電視塔)和古都北京名勝古跡地標建筑(盧溝橋、天壇、箭樓、白塔寺、鼓樓、圓明園、國子監、天安門、長城、頤和園)嵌于其中;依據北京山脈走勢,以自西向東,由南到北的順序將之融入于,用軸號劃分的區域中,呈現北京時代變遷與中國鐵路飛速發展盛世的同時,切合“豐”之古意新解,呼應中央光庭處地面石材的“豐”字拼圖造型,與車站總體設計構思一脈相承,形成建筑文化元素與藝術表達的統一,寓意盛世太平。
北京豐臺站是我國第一座采用高速、普速客運車場重疊布置的特大型客站。站在23米高的高速站臺層,可以看到整個屋面采用簡潔的“十字柱”,體現鋼結構的力與美。車站地上四層、地下三層的設計,形成了“頂層跑高鐵、地面跑普速、地下通地鐵”的獨特立體交通模式,方便旅客“無縫”換乘城市交通。
漫步北京豐臺站高架候車大廳,溫暖的陽光傾瀉而下,讓人感覺明亮通透。高架候車大廳設置在高架車場和普速車場之間,那自然光是怎么灑進屋里的呢?原來是495米長的“中央光庭”和200多根光導管暗藏玄機。
中鐵建工集團豐臺站指揮部總工程師許慧介紹,通過中央光庭可以把自然光引入到候車廳,給旅客一個自然舒適的環境。另外,高速站臺上一共有200多個光導管可以把自然光引到候車廳,每年可以節約用電95萬度,大概節能率是10%,減碳900噸。
實現綠色節能的同時,車站注重細節的設計充滿人文關懷。室內的柱邊柱腳、樓梯扶手邊角進行了圓柔化處理。23處無障礙衛生間可以為殘疾人、婦幼家庭等重點旅客提供便利。此外,站內還設有兒童娛樂區、重點旅客服務區、軍人服務區、商務候車區、母嬰哺乳室等四區一室功能區。走進外觀像小木屋一樣的母嬰室里,兒童洗手盆、折疊式安全座椅和多功能臺干凈整潔。這些“有愛無礙”的設計,體現鐵路客站的人文關懷。
北京豐臺站開通運營后,部分京滬、京廣普速列車可不再進入北京南站,而是在北京豐臺站進行停靠,在提升鐵路通行效率的同時緩解北京南站、北京西站客運壓力,促進區域交通綜合發展。開通運營后的北京豐臺站將承擔京廣高鐵以及京廣、京滬、京九、豐沙、京原線等多條線路列車的始發終到作業;車站將與北京站、北京西站、北京南站、北京北站、清河站、北京朝陽站、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等北京鐵路樞紐客運站深度融合,優化首都交通運輸結構,完善首都綜合交通體系,強力帶動社會經濟發展。
新建北京豐臺站位于北京市豐臺區西四環與西三環之間,是國內首座采用高速、普速客運雙層車場設計的特大型車站,形成“頂層高鐵、地面普速、地下地鐵”的立體交通模式。采用雙層車場可有效節約車站建設土地,集約整合交通資源配置,減少城市交通基礎建設成本;在建設中融入“暢通融合、綠色溫馨、經濟藝術、智能便捷”的新時代客站建設理念,北京豐臺站將成為首都新地標。
北京豐臺站的規劃建設既是國家交通戰略和國家安全戰略的重要支點,也是完善首都城市功能、提升北京城南地區發展水平的重要契機,更是豐臺區改善和保障民生、調整和升級產業結構、提升城市品質和環境的重要手段。
改建后的北京豐臺站占地近40萬平方米,設計人流量14000人,它也是站城一體化的代表。市政協委員、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副總經理鄭實介紹,站城一體化使車站具有了城市公共空間的屬性,車站已經不是單純的鐵路交通用途,而是為城市生活提供各種方式出行、商業需求。高度復合化的車站與城市空間的邊界模糊,各種立體化的空間布局與交通組織使車站失去了邊界的概念,將各種城市復合功能融為一體。利用大客流的優勢,創造商業機會,使車站區域成為多功能的城市核心,帶動整個城市區域的發展。
在今年初的北京市兩會上,豐臺區區長初軍威介紹,目前,豐臺區已經啟動了“站城一體化”建設,總體建設100多萬平方米,這是重大的民生工程,也是老百姓期待的。豐臺火車站周邊集聚了大量老百姓,還有很多老舊小區,借豐臺火車站建設的契機,將對“站城一體化”進行系統的設計和規劃,包括產業植入、商業植入、環境打造等,讓附近的老百姓能享受到火車站帶來的福利。
隨著北京豐臺站開門迎客,北京地鐵10號線豐臺站今天也正式打開了換乘“大門”。記者在現場看到,走出地鐵站廳后,穿過一個寬敞的通道口,即可到達豐臺站地下一層,“無縫”換乘火車。
早上6點半,市民楊女士走進豐臺站候車大廳,安檢時拿出身份證在機器上一掃,體溫、核酸檢測結果、新冠疫苗接種等健康信息直接呈現在電子屏幕上。3秒鐘左右,就完成了刷證核驗,迅速“通關”。
走進候車大廳,不少旅客拿出手機,在495米長的中央光庭、豐臺站牌匾等點位拍照打卡,一群穿著藍色工服、戴著安全帽的建設者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四年建設,今天通車了,非常激動!”中鐵十四局豐臺站改建項目負責人田國彬介紹,列車駛離豐臺站后,一兩分鐘就能通過自己建設的京廣特大橋,“我一定要從這個視角好好看看它!”
“太榮幸了!”站臺上,旅客左榮峰驚喜得知,自己買到了豐臺站首發列車第一張車票。“1995年,我來北京當兵,當時送老兵就是到豐臺站坐車。那時,老站很破舊,站臺只有一個棚子。沒想到,20多年過去,豐臺站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首發列車長于淼介紹,這趟首發列車定員576人,從豐臺站購票上車旅客267人。為了更好服務旅客,車上準備了充電器插頭、花露水等物品,針對帶小寶寶的旅客,提供嬰兒氣墊床。列車上,乘務員還將拿著提前打印好的新老豐臺站照片,帶著旅客回顧發展建設歷程。
7時26分,首發車緩緩啟動,駛離豐臺站32站臺,開啟了百年老站新篇章。
北京豐臺站開通運營后,主要辦理經由京廣高鐵至石太高鐵方向的動車組列車,以及京九鐵路、京原鐵路方向和部分北京樞紐中轉普速列車客運業務。目前,安排圖定旅客列車58對,其中高速列車21對、普速列車37對。
從北京西南四環上空俯瞰,已經建成的北京豐臺站,以獨特的“中”字造型拔地而起,成為這座城市的新地標。6月20日,隨著全國鐵路啟用新的列車運行圖,北京豐臺站也將開門迎客。跨越了一個多世紀后,歷經三年多的緊張施工,百年老站迎來華麗蛻變。這座亞洲最大鐵路樞紐客站亮點頗多,超大工程建設有了新樣板。
2022年4月14日,北京豐臺站站房全部完工。圖為站房出站外景。
北京豐臺站總規模17臺32線,建筑面積約40萬平方米,是我國第一座采用高速、普速客運車場重疊布置的特大型客站,呈現“頂層跑高鐵、地面跑普速、地下通地鐵”的獨特布局。超大、重疊,意味著建設需要突破重重難關——
為了承擔高速、普速列車動荷載,豐臺站鋼結構工程用鋼量近20萬噸,而第一根大截面鋼骨梁僅鋼筋綁扎就用了10天,這樣的時間成本是“耗不起”的。中鐵建工建設團隊首創“箍筋直螺紋連接”實用新型專利,不用現場焊接,既減輕工人的勞動強度,也節約了工期。
2019年4月21日,北京豐臺站改建工程新建站房第一根鋼柱開始吊裝,這標志著北京豐臺站正式啟動主體工程鋼結構施工。
年20203月13日,北京豐臺站改建工程全面復工復產。“點對點”協助1500余名施工作業人員安全返京復工。
年20208月30日,京滬線、京廣線普速鐵路正式撥入新建北京豐臺站內,舊線路開始拆除。
21年205月28日,北京豐臺站實現主體結構全面封頂。
臨近既有地鐵10號線盾構施工,運營安全至關重要,為了實現沉降量不超過3毫米,建設中巧用“跳倉法”,地基土層中注入混凝土水漿硬化土質,進行人工及自動化監測確保地鐵運行安全。
“大兵團”作戰、避免發生安全事故,自主研發基于北斗系統、精確到厘米級的“塔吊和履帶吊防碰撞系統”,為“鋼鐵戰士”們設定安全的運行半徑和軌跡;開工以來,中鐵六局建設者們克服了行車干擾大、多專業交叉作業多、場地狹小等困難,新建豐臺特大橋六線高架平臺8.5萬平方米,完成線路鋪設78公里、建設框架涵洞13座、框架橋4座、地下行包庫及配餐中心4.3萬平方米,地下行包通道2.1萬平方米。
21年209月2日,北京豐臺站開始鋪軌施工。
在京廣、京滬、豐沙線不中斷的情況下,通過三次大的鐵路正線撥線過渡施工,騰移既有線位,為豐臺站站房、豐臺特大橋、普速場施工提供場地條件……
北京豐臺地區古為拜郊臺,站房建筑取“筑臺建城”之意,方形建筑形體坐落于方形臺基之上,采用兩側裙房建筑略低、中央建筑高起、屋檐出挑的建筑形態,與中國古建“三段式”相契合。
21年2012月10日,北京豐臺站聯調聯試試驗進行測試。
室內外裝修上,北京豐臺站采用工業風搭配麥穗黃陶板,寓意“豐收、喜慶、輝煌”,候車區域吊頂采用藻井造型,融入古建結構之美。出站路徑兩側墻壁立柱布置有馬賽克壁畫,述說前門歷史、節慶民俗、胡同傳奇等北京文化故事。
高架候車大廳位于高鐵站臺下層,如何讓自然光灑進屋內?答案就在496米長的中央光庭上。行走其間,陽光傾瀉,通透明亮。高鐵站臺也暗藏玄機,200多根導光管通過反射材料,將自然光“傳送”至高架候車大廳。利用6萬多平方米的屋頂空間布置光伏發電板,預計每年可發綠電700萬度,為站內照明、取暖、制冷、通風等提供綠色能源。
改建完成的北京豐臺站候車大廳。
老豐臺站始建于1895年,是北京最早的火車站,如今站在北京豐臺站站房三樓向西眺望,百年老站依稀可見。改擴建后的北京豐臺站,主要辦理經由京廣高鐵至石太高鐵方向的動車組列車,以及京九鐵路、京原鐵路方向和部分北京樞紐中轉普速列車客運業務,初步安排旅客列車120列,其中高速46列、普速74列。正式開通后,北京地區主要客站功能優化調整,北京站、北京西站等既有車站壓力疏解,首都鐵路樞紐綜合服務能力進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