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下面我就簡單講講自己關注過的學生心理問題和自己的一些不成熟的做法,不當之處希望各位老師多多批評指正。高中生心理健康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類:
(一) 學習類問題
由于高中生的升學壓力比較大,因學習而產生的心理問題是高中生心理問題的主要方面,其問題有1. 學習的心理壓力越來越大,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從而導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經衰弱、記憶力下降,反應遲緩等。
針對學生這種心理問題,我的采用了幾種手段:
(1):班會課。通過班會讓學生明白壓力無所不在,不是只有自己才會緊張、不是只有自己才有壓力,所有的人都會有這種情緒,我們的目的是如何調整自己的緊張情緒。
(2):幫助學生分析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學習方法的指導,引導學生走出學習的誤區。
(3):運用各種手段刺激學生感受成功的喜悅,發掘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中的各種閃光點。讓學生找到成功的快樂。
如我們班學生付鈺,是一個心思細密的敏感的女孩子。給人感覺悶悶的,話不多,學習成績不是很好,給人感覺學習很吃力。每次考完試以后,都會大哭一場,不知道該怎么學習。于是我找到她,幫她分析試卷。其實這類學生有一個通病,就是學習效率低下,學習發展方式是粗放型的,不擅于與同學和老師交流。我的做法是,首先幫她樹立起信心,人肯定是不笨的,我和她一起回憶從前成功的點點滴滴,從過去的成功中培養自信心。再次,分析了現在的學習方法,結論是學習方法是一定要改進的。其實,這類學生之所以學習成效不高,就在于精神集中度不高,時間花了沒有效果,常常是坐了半天結果什么也沒有完成。所以我覺得當務之急是確定每月的學習任務,每周的學習任務,每天的學習任務。制定完任務以后,在一個月的時間內不能增加和刪除,確保必須完成各項任務。這樣就做到了有的放矢,自己也從盲目學習到有計劃有目的的學習。第三;針對其薄弱科目,加強與教師的溝通和交流。每次考試完畢后,必須到薄弱學科教師處把試卷錯的地方重新做一遍。就這樣讓她堅持了一段時間后,成績在不斷上升中,對學習充滿了信心。成績體處于上升趨勢,也能夠較正確的對待學習和生活中的困難和挫折。
2. 厭學是目前學習活動中比較突出的問題,不僅是學習成績差的同學不愿意學習,一些成績較好的同學亦出現厭學情緒。
針對這種情況,利用班會活動做好前期動員工作。其次,在班級設立各種小職務,如家電委員專管家電,秘書專門記錄班級的瑣碎事情,聯絡委員專門負責每天到政教處和教務處和油印室交東西或者是復印東西,植物委員專管我們班級的花花草草,通過這些小職務,幫助這些后進生樹立起參與班級管理的意識,從而感覺到自己在班級的存在價值,既鍛煉了學生的能力,又可以把消極作用轉化為積極作用。再結合學校的小組活動,開展小組內評比,利用學生的競爭意識,團隊意識,幫助他們進步。
(二) 青春期心理問題
1. 青春期閉鎖心理。中學生若在消極情緒控制之下,會封閉與外界的任何心理交流,將是一個值得注意的征兆。
如我們班的學生白桂秀由于家庭條件的原因,父親是個殘疾人,對自己極不自信,導致高二上期成績一般都在班級十五名。其實在高一的時候成績還不錯,就是在自卑中成績一落千丈。針對這種情況,首先在班級大肆表揚白桂秀,其次再找她談心,激發她的斗志,讓她知道家庭是我們的溫暖的港灣,父母賜予我們生命,全心全意為我們付出,他是我們心中最平凡的英雄,我們要讓父母在自己的成功中收獲喜悅,要讓父母以我們為榮,改變他們的生活,提升他們的生活品質。再次,讓她擔任班級的語文課代表,每天早上領讀,鍛煉膽量。通過這些一系列的措施,現在該生在我們班進入了前五名,信心也大增,發展勢頭較好。
2. 情緒情感激蕩、表露而又內隱。青春發育期的生理劇變,必然引起中學生情感上的激蕩。這種動蕩的情感時隱時露。一個微笑可以使情緒飛揚,徹夜興奮,然而他們內心里激動、高興或苦惱、消沉而表面上似乎很平靜;他們有話有秘密想與別人傾吐,但碰到父母或老師卻又緘默不言,這種情況如果得不到理解,便會出現壓抑心理,出現焦慮與抑郁。
針對這種情況,我的做法是一周找1到2個同學到操場或者是其他地方與學生分享成功或者是失敗,拉近了與學生的距離。
3. 早戀。中學時代,特別是高中生,正值青春發育期,而這一時期最突出的矛盾之一是性發育迅速成熟與性心理相對幼稚的矛盾。中學生由于受認知能力和個性發展的限制,特別是在教育引導不及時不得力的情況下,使得中學生的性心理的發展表現出相對的幼稚性,所以朦朧狀態下的戀愛出現了,盡管這種戀愛帶有好奇和模仿成份,但卻是一個比較普遍的問題。
處理早戀每個老師有不同的方法。我的方法是針對學生的逆反心理,與其“堵不如疏”。針對不同的“小情侶”,使用不同的手段,最終的目的是要讓他們找到比戀愛更好的事情。但是,我認為我們應該特別注意的是,千萬不要去否定那種青春期最美妙的事情,不管二者相不相配,絕不要用成年人的眼光來看待他們的情感。也不要操之過急,能分就分,實在不行不要硬來。
(三)人際關系問題
人際關系問題也是高中生反映較多的問題。其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
1. 與父母的關系問題。高中生的自主意識越來越強,會經常與父母產生沖突,同時,部分家庭出現種種傷痕如夫妻關系不和、單親家庭等,會給孩子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傷害。
2. 與同學間的關系問題。高中生都希望在班級、同學間有被接納的歸屬感,尋求同學、朋友的理解與信任。由于同學關系不融洽,甚至關系緊張,有的同學就流露出孤獨感。
3. 與老師的關系問題。學生都希望得到教師的關心、理解與愛,如果這時教師特別是班主任缺乏理解、耐心與關心,不能以熱情的態度給予指導幫助,反而橫加指責,學生則會產生對老師的不理解、不信任以至產生對抗心理。這種情況下,學生會有一種壓抑感并產生消極情緒。
二、高中生心理健康問題的疏導策略
作為一名高中班主任,有責任和義務去關注中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我們要與任課教師與家長一道共同去做好這項工作。一方面要做好預防學生心理失衡的"超前干預",另一方面要注重做好疏導工作。下面,本人結合自己多年的工作實踐,談談心理健康問題的預防與疏導。
(一)引導學生客觀評價現實,提高適應環境的能力。
高中生受認識水平的局限,還不能正確、客觀地評價客觀現實,往往由于自我估計過高或過低,造成主客觀不協調,無法滿足自己的心理需求,于是有可能出現以上一系列心理問題,所以我們班主任有必要幫助學生正確認識和評價社會及自我,學會情緒調節,發揮自身潛能,面對現實,迎難而上。如能對學生做出恰如其分的分析與評價,可增進學生自我認識的能力。另外,班主任可通過家長會向家長闡述,使家長正確對待考試成績、孩子早戀等問題,從而減輕學生來自家長的壓力。
(二)加強學習方法的指導,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
學業壓力無疑是高中生心理壓力的主要來源。進入高中以后,學習負擔加重,對學生的自學能力要求高。特別是我們這些普通班,他并不是智力的差異,關鍵是學習方法和技巧較差,學習往往是眼高手低。一些學生從一開始沒有很好地加以調整,掌握高中階段正確的學習方法,以適應這一轉變過程,就會感到學習壓力大,學習效果差,成績跟不上。所以,班主任要注重加強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引導學生制訂學習計劃,合理利用時間,注重勞逸結合,學會科學用腦,使學生不會感到學業壓力過大,減輕學生的焦慮情緒。
(三)積極開展文體活動,建立新型師生關系。
不少班主任感受到,良好班集體是一個巨大的教育力量,對學生的心理發展產生不可忽視的功效,對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有著重大的意義。我們要注意利用多種渠道,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鼓勵各類型學生參加課外科技、文藝、體育、制作等興趣小組和校園文化活動,使大部分學生在各類型的群體活動中發揮自己的特長。這樣,既為學生創造了實現自我價值的機會,保持愉快、積極的情緒,又可促進建立團結和諧的師生關系和同學關系,有利于使教師及時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及時做好疏導工作。
(四)強化心理素質的訓練,增強競爭意識和自信心。
大部分能夠進入高中的學生都是小學、初中的優秀生,經常得到老師和家長的表揚和獎勵,但很容易使他們只能表揚不能批評,只許成功不許失敗,一味追求獎賞和追逐名利。進入高中以后,一旦失去了以往的優勢,就容易引起個體欲求上的沖突、失衡而引起心理障礙。所以,在做心理障礙的預防和疏導工作時,從長遠來說,還要強化心理素質的訓練,培養學生良好的意志品德,增強競爭意識和自信心,使學生在遭受挫折時不至于茫然無措,心理失衡。所以我們一方面要減少對優秀生的過分呵護,讓他們正視壓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另一方面,我們不妨有意設置困難和挫折,培養學生不怕失敗,勇于克服困難的堅強意志。
(五)利用各種有效途徑,做到學校與家庭教育相結合。
研究表明,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與家庭的教育方式和家庭的人際關系有直接或間接的關系,有些甚至是家庭總體的表現和延續。無論是了解學生心理與行為異常的原因,還是咨詢、矯治計劃的制訂和實施,都需取得家長的積極支持和配合,共同作好學生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我們有條件可以定期召開家長會,舉辦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講座,幫助學生和學生家長共同了解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掌握一些轉移情緒、宣泄痛苦、發泄憤怒、克服自卑、樹立自信等心理調節手段。
總之,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并不可怕,只要我們從事班主任工作的同志注意加強學習和研究,在學生中樹立良好的教師形象,幫助學生解決學習和生活上的困難,做學生的知心朋友,把特別的愛給特別的學生,就能夠預防學生心理障礙的出現,并及時發現問題,及時做好心理輔導和疏導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