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女兒今年5歲半,在幼兒園里和同學相處得還不錯,但有時會聽到她回來說,哪個同學上了廁所不洗手,哪個同學蛀牙了還吃糖,她就去告訴老師。聽她的語氣,她是很想我表揚她的,可每當這時候,我總覺得她像叛徒一樣,更怕她因此成為同學排斥的對象。請問,我應該怎樣向她說明呢? 明月支招:你的擔心不無道理。其實,對一個孩子來說,一發現別人做錯了什么,就去告訴老師,不僅可能會被伙伴排斥(在幼兒園里這個問題可能還不嚴重,但到了小學階段,孩子們對于這樣的人可不是一般的討厭),而且很容易變成“丈八的燈臺”,只熱衷于“照見”別人的短處,卻忽略了自己需要改進的地方。從長遠來看,的確對成長有害。
發現風險,只是警示我們防微杜漸,而不是要給孩子的行為貼上道德標簽。從你女兒渴望表揚的口氣來判斷,她應該沒有從老師那里得到多少贊美(否則她早就告訴你了),從而想從你這里得到更多的肯定,而這個肯定,是不能隨便給的。
如果我是你,我會面容嚴肅地聽她講完,然后蹲下身,直看著她的眼睛,問她:“寶寶是希望小朋友上了廁所要洗手對不對?”她肯定會點頭。然后再問她,“如果寶寶上廁所后忘了洗手,你喜歡別的小朋友自己來跟你說,然后你快快把小手洗干凈,還是喜歡她去告訴老師,然后老師來批評你?”給她一點時間思考,然后明確告訴她你的結論:“如果媽媽是那個小朋友,就不喜歡你去告訴老師,我喜歡你自己來跟我說。”你這樣明確地傳達信息,她就會明白這種行為是媽媽不鼓勵的。
為了更有說服力,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還得認真觀察孩子。就這個具體的問題而言,如果我們發現她自己在家里上完廁所后忘了洗手(肯定會有這樣的時候),那不妨抓住機會,在提醒她洗手的同時,也要讓她知道,最重要的是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而不是隨便批評別人。
看到這兒,也許有人會問,孩子看到別人做得不對,就去告訴老師,難道就完全沒有正當的因素嗎?我們當然不能完全否定“正義感”的存在,但如果我們讓孩子感覺到,只要多找別人的錯處,就能獲得大人的贊美,那她或許就會看輕“自己好好努力”的價值。畢竟,與踏實努力地做好自己的事情比起來,去找別人的錯總是要容易得多。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