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慈菇為蘭科植物杜鵑蘭、獨蒜蘭或云南獨蒜蘭的干燥假鱗蓮。前者習稱“毛慈菇”,后二者習稱“冰球子”。其以假球莖入藥,具有清熱解毒、化痰散結的作用,主要治療癰腫疔毒、瘰疬痰核、淋巴結核、喉癖腫痛、蛇蟲咬傷及狂犬傷等疾病,應用廣泛,藥用價值極高。近年來由于野生過度開采,藥用資源匱乏,市場價格居高不下。而人工栽培生長年限長,產量不高,擴繁較慢。冰球子林下栽培是中藥材林下栽培的又一適宜品種。那么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山慈菇的林下栽培技術方法。
1、生長習性
野生冰球子生長于海拔 600~1200 米的高山地帶,生長環境為植被較好的山地林下,闊葉林和針葉林均有生長;多為向陽坡,坡度在 45℃以下,腐殖層深厚,蘊含水分的涼爽半陰環境。林下野化栽培應避免陰暗、潮濕、不透光、不通風的地塊。
2、整地
在選好的林下地塊連根清理雜草、小灌木及石塊,場地清理盡量大一些,種植區域向外延伸幾米清理。可人工除草也可藥劑除草,藥劑除草可減輕后幾年除草壓力,但要休田一年半以上,可做畦也可不做,但都要留作業道、排水溝。排水不暢,光照不足的地塊多做畦栽培。
3、繁殖方法
冰球子繁殖方法有兩種,一種為有性繁殖,即利用種子進行繁殖;一種為無性繁殖,即使用塊莖進行繁殖。有性繁殖由于種子細小,成熟度不好,繁殖技術要求高,且種植年限長,成苗率低,所以種子繁殖在實際生產中基本不采用。無性繁殖能縮短種植年限,又能滿足生產需要,且繁殖方法簡單,易于掌握,是目前生產中所采用的繁殖方法。
4、移栽
冰球子無性繁殖的方法,就是利用塊莖繁殖。塊莖繁殖冰球子春、秋兩季均可栽培,春季一般5~6月份,秋季8~9月份,把起獲的假球莖或野生球莖抖凈泥土,選取芽飽滿粗壯,無機械損傷,無病蟲害的假球莖做種栽,在整好的地塊進行栽植。種栽要用光滑器具運輸,如用筐類搬運筐底要墊草,以免種栽造成創傷,盡量現起現栽,如路途較遠或不能及時栽植應拌入細砂儲運。采用分級栽培;株行距一般采用10厘米×20厘米,15厘米×20厘米,視種栽大小而定。
5、除草管理
移栽前要對地塊除草,移栽后不可用藥劑除草,只能人工除草,從早春到6月下旬,為成熟性生長期,除草原則是春季早除草,可用鐮刀割除行間雜草,對苗周圍雜草只能用手拔除;6月下旬至8月中旬為休眠期,隨著種子的成熟,葉片枯萎,地下球莖開始休眠,此階段氣溫較高,雨量充沛為雜草生長旺季,可用剪草機或鐮刀清除地上雜草,除草可多次進行。8月中旬開始長出新的葉片,球莖進入生理性繁育生長期,此階段氣溫逐漸下降,雨量減少,雜草長勢不旺,人工清理個別高棵雜草即可。10月停止生長進入休眠期,清理床面。
6、水分管理
冰球子喜陰怕澇,林下栽培可保持苗床濕潤,雨季要注意排水,四周挖排水溝保持排水通暢,避免因水分過大而爛根。暴雨過后或連雨天要注意察看,若低洼處積水應及時挖溝排除,以防水分過多引起塊莖腐爛或發生病害。
7、病蟲害防治
冰球子病蟲害較少,大田栽培主要病害有根腐病、黑變病等,蟲害主要有地老虎等。野化栽培很少有病害發生,以預防為主:一是選擇無病壯苗栽植,提高抗病能力;二是避免根莖損傷,防止病菌侵入;三是避免過密栽植;四是營造通風環境;五是防水排澇。害蟲主要是地老虎,春、秋季活動較多,主要是咬食莖葉。發現被咬食的植株,可人工捕殺和誘殺。
8、采收
冰球子林下栽培一般栽植3年即可采收,4~5年采收產量為最高。冰球子林下栽培采收要比耕地栽培困難,草根多,石塊多,采挖時一要避免挖傷球莖;二要精細挑揀球莖,避免遺漏;采收時要從畦低端開始自下而上逐行采挖,將挖出的塊莖單個摘下,抖凈泥土,剪掉莖稈銷售。采收的冰球子可鮮品銷售,也可加工后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