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山水畫,用筆和用墨是相互依存的,要做到筆以墨生,墨因筆現。用筆一般分為中鋒,側峰等方法。元朝以后,文人畫出現,無論中鋒,側鋒用筆,不求形似,但求心跡,更注重筆情墨趣和心志的宣泄,講究“書畫同源”,這一理論,對后來的中國畫發(fā)展起到巨大作用。
中國畫講究線條,注重書法意味和金石之氣,有“力透紙背”之說,把書法中的“傳,折,提,按”等筆法,融入國畫,講求“以書入畫”,使之更加完美。這正是中國畫與其他民族畫的不同之處,這也是無論山水,花鳥,人物畫都必須練好書法的原因。
山水畫講究皴擦點染,是輔助線條表現物象的一種手段,常以側鋒居多,有“斧劈皴”,“披麻皴”,“折帶皴”等等,這些筆法不但不但恰當地表現了北方山水,還用于表現樹木,使老松古樹更加蒼勁,增加了山石的質感,還塑造了體積,有“石分三面”之說,也為現代人物畫的生成提供了可以借鑒的造型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