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奇葩——詩鐘(上)
日期: 2019.02.19 來源: 番禺日報 版次: 第A3版:國內·國際
文苑奇葩——詩鐘(下)
日期: 2019.02.26 來源: 番禺日報 版次: 第A3版:國內·國際
文苑奇葩——詩鐘(上)
一、詩鐘的沿革
詩鐘,是古代文人的一種趣味性文學活動的作品,即在短暫的時間與限定的條件下,創作七言或五言對聯(通常都以七言為主),且詩鐘的用字比律詩中的兩聯尤為嚴格。
清人徐兆豐在《風月談馀錄》中說:“構思時,以寸香系縷上,綴以錢,下承盂,火焚縷斷,錢落盂響,雖佳卷亦不錄。故名曰詩鐘也。”就是說開展詩鐘活動時,為了嚴格限制時間與統一標準,用細絲縛一銅錢,系于燃香的中段,下置銅盤。香火燃至細絲處,絲斷錢墜,“鐺啷”一下,聲如鐘鳴,表示限定的時間已到,此后作出的最好聯句也不算數。
詩鐘的形式像詩,又似對聯,在文學中別具一體,或稱“詩中之詩”。它的字數雖短,卻凝結著煉句之功。它既可以文會友相互切磋,又可健人才思,提高人們的詩聯寫作水平。一些高手甚至可以根據“鐘題”借題發揮,針砭時弊。好的詩鐘既諧趣又不淺薄,既含蓄而又富有韻味。
詩鐘大約產生于清代道光年間(1821~1850年)的閩、粵地區,而后遍及塞北江南,各地都有詩鐘社團組織。古人舉行詩鐘活動時,一般由主持人隨意翻檢字書,拈出二字(人、物、事)為鐘題(有的則將花、鳥、蟲、魚、人名、器物名寫于紙片上置簡中)。主持人出題后,限時構思。各人作好后,投卷于筒,然后匯交謄錄(亦可糊名交換抄寫)。由當時的名宿或上次的優勝者(選二人至五人)評定本次的名次。優勝者賞以美酒,劣敗者罰飲苦茗。詩鐘活動具有比博學、比巧思、比敏捷的競賽性質,故多以限時即席完成。但也有先發題后帶作品(宿構)來評卷的(現代人多采用此方式)。
詩鐘的制作,自清以來,分粵、閩兩派,粵派重典雅,講求字字有來歷;閩派尚風華,采用白描手法,自出機杼,又稱空靈派。風格不同,各有千秋。初學者只要把握住用典而不拘于史,空靈而不流于俗,自然能出好作品。
二、詩鐘的格式
詩鐘的格式為十四字的詩聯。平仄格式有兩種:
1.平起式: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2.仄起式: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運用時可參照律詩“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之法,非節奏停頓處,平仄可以從寬,但要避免“三仄腳”、“三平調”和“犯孤平”。在限定的時間內,其題可以詠一事一物,也可以詠兩物,總以詠一事一物并且詠不倫不類之事物為正宗,薰蕕同器,別具情趣。
根據目前流行的說法,詩鐘分為兩大類:即“詠物類”和“限字類”。詠物類又分“分詠體”和“合詠體”;“限字類”又分“嵌字體”和“籠紗體”。限于篇幅及方便初學者欣賞和學習,本文只介紹分詠體和嵌字體。
(一)分詠體,即兩句分別各詠一物、一事,或分詠兩物,或分詠兩事。聯中不能犯題(即出現與鐘題相同的字)。茲舉前人所作數例如下:
《孕婦·曹操》:“腹中人物容兒輩;眼底英雄數使君。”(任鋼伯)
《岳飛·蟋蟀》:“元帥精忠三字獄;相臣經濟半閑堂。”(易順鼎)
《李鴻章·女陰》:“舉世共稱和事老;大家都是過來人。”
此聯乃晚清文人用以泄憤,譏諷李鴻章“善于”和談。下聯寫得妙不可言。
《韓信·墨盒》:“國士自真王自假,兼金其外絮其中。”
《楊柳·七夕》:“三起三眠三月暮;一年一度一消魂。”
(二)嵌字體,有多種形式,任舉兩字(或數字)分嵌于兩句之中,又有“正格”與“別格”之分。
1.正格共有七種:
(1)一唱(又叫鳳頂格、鶴頂格),取兩個平仄不拘的字,分嵌在上下聯的第一字。
《永·樓》(一唱):“永字文能傳八法;樓居書已占三楹。”(陳之鼐)
《日·中》(一唱):“日暮何堪途又遠;中干其奈外猶強。”(陳寶琛)
據說此聯轉到關東軍參謀坂原征四郎手中,坂原抄入手冊,并寫道“陳寶琛詩鐘譏日本。”陳得知日軍欲加害于他,便立即趕回北平。
(2)二唱(又叫燕頷格、鳧頸格),取一平一仄兩個字,分嵌在第二字。如:
《然·起》(二唱):“偶然風雨驚花落,再起樓臺待月明。”(林則徐)
《有·無》(二唱):“豈有文章驚海內,斷無富貴迫人來。”(郁達夫)
(3)三唱(又叫鳶肩格、鴛肩格),兩個字不拘平仄,分嵌第三字。如:
《夢·紅》(三唱):“坡老紅綃初擘荔;謫仙夢筆忽生花。”(沈文蔚)
《香·流》(三唱):“柴門流水依然在;油壁香車不再逢。”(張恨水)
(4)四唱(又叫蜂腰格),兩字一平一仄,分嵌第四字。如:
《存·素》(四唱):“神交有素三生契;手澤猶存一卷書。”(洪 鈞)
《牧·陶》(四唱):“詩吟杜牧梢頭蔻;相憶皋陶削面瓜。”(易順鼎)
(5)五唱(又叫鶴膝格),兩字一平一仄,分嵌第五字。如:
《中·鼓》(五唱):“蜀主伐吳中道逝;淮陰拔趙鼓行前。”
《飛·比》(五唱):“隔院風香飛紫燕;卷簾人瘦比黃花。”(王以慜)
(6)六唱(又叫鳧脛格),兩字一平一仄,分嵌第六字。如:
《兩·空》(六唱):“不住猿聲啼兩岸;但聞人語響空山。”(易順鼎)
《原·影》(六唱):“劍提三尺追原鹿;杯照雙弓誤蛇影。”(易君左)
(7)七唱(又叫雁足格),一平一仄兩字分嵌第七字。如:
《有·麻》(七唱):“春水桃園珍別有;秋風茅屋雨如麻。”(張之洞)
《甲·啼》(七唱):“龍騰滄海頻舒甲;猿聽巫山不住啼。”
2.別格十余式,常用的有:
(1)魁斗格。二字,一字嵌上聯之首,一字嵌下聯之末。
《仙·姬》(魁斗格):“仙露銅盤懷漢武;秋風紈扇感班姬。”(易順鼎)
《佛·紅》(魁斗格):“佛子座邊蓮葉碧;美人簾底棗花紅。”
(2)蟬聯格。二字,一嵌上聯之末,一嵌下聯之首。如:
《立·夏》(蟬聯格):“鑄鼎有金空憶夏;立錐無地悵逃秦。”(譚耀華)
《可·下》(蟬聯格):“流水相隨夕陽下;可人期共好風來。”(李嘉樂)
(3)鴻爪格。三字,分嵌于上下聯中,不得相連、相對,為不規則三角形。如:
《涼風至》(鴻爪格):“客至柴門風掃徑;涼生水閣雨催詩。”
(4)鼎足格(又叫鼎峙格)。三字,二嵌上聯首尾,一嵌下聯第四字;或反之,一嵌上聯第四字,二嵌下聯首尾。如:
《大司馬》(鼎足格):“大宛職貢來天馬;少昊官司有祝龍”。
(5)小鼎足格。三字,所嵌三字,不拘何位,只要能構成等腰三角形即是。如:
《盛人文》(鼎足格):“清時盛治人同樂;名世鴻文眾所欽。”
(6)雙鉤格。四字,分嵌上下句首尾。如:
《半夜中宮》(雙鉤格):“半畝蛙喧聲破夜;中天蟾冷影沉宮。”(林季丞)
《馬家春慢》(雙鉤格):“馬知路遠行來慢;家有花多看盡春。”(張伯駒)
(7)碎錦格。四字以上,任意分嵌于兩句之中,不連不對。如:
《張三李四》(碎錦格):“四壁圖書三尺劍;半肩行李一張琴。”(易順鼎)
此聯化俗為雅,一個書劍飄零,功名未遂,游于四方的書生形象躍然紙上。
《澹安詞懷》(碎錦格):“一字詞成吟未妥;萬懷愁滿澹能安。”(張伯駒)
《七才子八鄉兵》(碎錦格):“七步詩才曹子建;八門兵法武鄉侯。”
如果題目字面太寬,又有集句之限,以增加難度。如:
以《雪·珠》嵌字格(一唱)為題,并限集唐詩:“雪膚花貌參差是,珠箔銀屏迤邐開。”(鄭孝胥)
這是集白居易《長恨歌》詩句。
又以《女·花》嵌字格(二唱)為題,并限集唐詩:“商女不知亡國恨,落花猶似墜樓人。”
這是集杜牧《泊秦淮》和《金谷園》詩句。
又云:“青女素娥俱耐冷,名花傾國兩相歡。”
這是集李商隱《霜月》和李白《清平調詞》句。
又云:“神女生涯原是夢,落花時節又逢君。”(陳寶琛)
這是集李商隱《無題》和杜甫《江南逢李龜年》句。
以上3例皆妙手偶得,渾然天成,極富情韻。
亦有“分詠”而集句者。如以《庸醫·八字》為題分詠:“新鬼煩冤舊鬼哭,他生末卜此生休。”
這是集杜甫《兵車行》和李商隱《馬嵬》詩句。 (陳銘新)
文苑奇葩——詩鐘(下)
三、番禺文友“玩”的詩鐘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詩鐘活動有些被冷落了,提起“詩鐘”這兩個字,許多朋友感覺很陌生,只有在一些老先生的回憶文章中,偶有提及。打倒“四人幫”后,詩鐘這株文苑奇葩又有復蘇的苗頭。北京、福建、遼寧等地相繼成立詩鐘組織,詩鐘作者活躍于其中,也曾出版過多種詩鐘刊物及專著,如遼寧營口詩鐘社的《詩鐘報》、北京王鶴齡先生創辦的《燕山鐘韻》雜志、福建楊文繼先生著的《七竹折枝摭談》、湖南盛星輝先生編著的《詩鐘漫談》等,深受廣大詩詞聯語愛好者的歡迎。近幾年來,詩鐘的創作,亦風行于互聯網上。
10多年來,筆者曾將遼寧營口《詩鐘報》、天津《津沽聯訊》、北京《燕山鐘韻》等刊物“敲鐘”活動的情況,先后介紹給廣州、番禺的一些文友,文友們也學“敲”起鐘來,并向這些刊物投了稿。現選錄番禺文友一部分入選的作品,供讀者欣賞和指正:
《旭日·鯤鵬》(分詠):“一輪浮海驅長夜;兩翼垂云摶太空。”(陳玉華)
《江·南》(一唱):“江郎才盡文無價;夏禹功高史有傳。”(陳玉華)
以上見《詩鐘報》1999年第十一屆詩鐘擂臺賽,前一聯榮獲“探花”。
《虎·兔》(三唱):“才訝虎威狐假恃;焉知兔死狗遭烹。”(陳銘新)
《兔》(合詠,另嵌“智”字):“臨危智避鷹和犬;作狡靈通月與蟾。”(區友云)
《兔》(合詠,另嵌“智”字):“智教齊客營三窟;甘伴嫦娥住九天。”(陳銘新)
《鶯·笛》(分詠):“偏愛三春啼柳浪;橫吹一曲落梅花。”(陳銘新)
以上見《津沽聯訊》1999年詩鐘聯誼邀請賽。
《夢·蘭》(二唱):“好夢每憑良策就;名蘭喜向好春開。”(甘蔭村)
《夢·蘭》(二唱):“綺夢醒時成大覺;幽蘭香處挹清芬。”(陳銘新)
《燕·山》(四唱):“分飛勞燕重圓樂;共唱河山一統歌。”(陳耀漢)
《燕·山》(四唱):“檻外千山凝翠碧;梁間雙燕語呢喃。”(陳銘新)
《紅旗·鐘》(分詠):“招展五星光日月;長鳴萬里震乾坤。”(甘蔭村)
《紅旗·鐘》(分詠):“廣場飄艷迎朝日;遠寺傳聲送夕陽。”(陳銘新)
《云·雨》(分詠):“有意護花忙蔽日;無聲潤物貴知時。”(區友云)
《云·雨》(分詠):“臨夜潤花時慣見;遮天蔽日每能為。”(陳銘新)
《花信風》(碎錦格):“有信東風榮萬木;知時好雨潤千花。”(陳銘新)
《高峽出平湖》(碎錦格)(兩聯):“湖靜波平山月出;風高浪涌峽舟來。”“峽險高看云出月;波平獨愛雨游湖。”(區友云)
以上見《燕山鐘韻》2001年總第十三期至2003年總第十九期)
《鴻·雪》(比翼格):“漫品雪芽新舊味;高談鴻漸古今情。”(區友云)
《鴻·雪》(比翼格):“鴻來塞外思蘇武;雪映山陰訪戴逵。”(馮少東)
《鴻·雪》(比翼格):“矢志攻書常映雪;專心學弈莫思鴻。”(陳銘新)
比翼格是嵌字類的一種,又名連環格。即將兩題字任意對嵌于鐘聯中。等于一唱至七唱。
《大觀園》(鴻爪格):“大澤觀魚爭論道;鴻儒治學不窺園。”(馮少東)
《大觀園》(鴻爪格):“小園容膝觀幽景;大漠攄懷寄遠山。”(陳銘新)
《蘇軾·舟》(分詠):“赤壁有名懸兩賦;銀帆無恙歷三江。”(馮少東)
《蘇軾·舟》(分詠)(兩聯):“舉棹揚帆浮碧海;懷人把酒問青天。”“舉橈劃碎江中月;投石沖開水底天。”(陳銘新)
《寺·泉》(分詠):“日耀清漣含塔影;源流白石長苔痕。”(勞建坤)
《寺·泉》(分詠):“無俗無塵皆凈土;不污不染是清源。”(陳銘新)
《杜甫·山》(分詠):“憫人憂國稱詩圣;滴翠摩天仰岱宗。”(勞建坤)
《杜甫·山》(分詠):“百代詩中稱圣哲;千秋原上聳屏圍。”(陳銘新)
以上見《鴻雪詩刊·燕山鐘韻》2005年總第一期至2007年總第十期。 (陳銘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