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男人的感情問題在于從小就聽到:不要玩了!快點去學習!
開始認識女孩子的時候,爸媽說一定不要早戀。
到了18歲之后,父母又說:這早交女朋友么干什么?好好學習,才能找好工作!
畢業工作了,周遭的人數說:唉啊!別擔心啦!多賺一點錢,就會有女朋友了!
等到小有積蓄之后,卻發現:能用錢換到的女生,你都不想要。
你想要的是“用錢換不到”的女人,卻發現自己除了錢什么都拿不出來。(甚至拿不出錢)
沒有情趣、不懂生活、沒耐心溝通。只剩下工作,又往往厭惡自己的工作。
這些人會說:“我沒有情趣,我不懂生活,都是因為我沒有能力用錢砸出一個興趣跟一個專長。
我沒有耐心溝通是因為我工作很忙。”
“如果我是個有錢的富二代,我當然就會很有耐心溝通,也會很有生活情趣啊!”
所以一切都是我沒有錢的問題。(進入上述問題的循環。)
但是多數男生又想要一個符合以下條件的女生:
1、不在乎我沒有很多錢(在乎錢的女人都很邪惡)
2、長得漂亮(漂亮是基本的吧?現在美女這么多,鳳姐和春哥,還是離我遠一點吧)
3、溫柔體貼(公主病最糟糕了!)
4、不會要求我(公主病最糟糕了!)
5、孝順(孝順“我”爸媽)
6、懂得做家務(你看看我們的上一代人)
于是乎很多人覺得這樣的要求非常基本。似乎讓男生“付出最少、得到最多“的女生才是好女生。
好女人的條件變成:男人付出最少,女人付出最多。
而能夠滿足這些條件的女人便覺得:“那我何苦找你呢?”
從另一面講,一旦這樣的女孩子在進入感情沒有遇到好男人時,但又想當個男人定義下的“好女人”時,自然容易在愛情中感到一直“被冷淡”“被當好人”“被無視”的下場。
當女孩子看破這一切時,久了之后就覺得:
“當好女人有個屁用!我要當壞女人!”
“愛情很難得, LV很好買!”
另外一些女生就覺得:“我干脆單身吧!”
而女人能就日趨變得:
1、等人追、不主動、不表態(因為女孩子會認定:太主動男生會不珍惜我,人性本賤么)
2、不切實際(偶像劇看太多)
3、愛跟人比較(用媽媽比小孩作業的態度去比男友)
比輸了就考慮:要不要換一個? 不能換就用罵的!(還是用媽媽罵小孩的態度去罵)
所以你會發現現在男女之間越來越多地存在這樣的關系:交往很容易、換人很簡單、承諾很困難、分居很正常、離婚很普遍。
這就是當下社會的愛情市場的惡性循環。所以,最后搞得,大家都不愿意做善事,都不想做好人,都抱著戒備心理,都不愿意投入和付出,最后真愛什么的,一切都已經只付笑談中。每個人都做壞人,最后搞亂了愛情這個市場。
這個社會現象,可以被經濟學解讀為“劣幣驅良幣”。關于這個詞的解釋,朋友們可以自己去查查。
這里給一個例子來告訴你,為什么美女一般找豬頭,劣幣為何驅良幣:
假定優男A,劣男B,美女C。若從資源配置來看,A、C結合實屬大快人心的。然而現實并非如此簡單。
A男因自身稟賦或客觀條件好,選擇面比較廣,“吊死在一棵樹上”的機會成本過大,而B男則相反,可能是“一無所有”,索性“孤注一擲,拼命一搏”。這樣B男在追求美女C的努力程度上顯然會大于A男,而C女只能憑借對方的行為表現來評判其愛戀自己的程度。往往會被B男刻意粉飾的“海枯石爛,一心一意”的傾慕和忠誠而迷惑,被B男拖入婚姻的“圍城”。于是婚戀角逐畫上了句號。
更多男追女潛規則,去看此神人 【
@bdc90 】 文章,字字璣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