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富是如何煉成的?(組圖)
2007-06-25 07:55:52
大中小標簽:
中國首富楊國強張茵黃光裕施正榮陳天橋丁磊(玖龍紙業董事長張茵)
(廣東碧桂園董事長楊國強)
(無錫尚德董事長施正榮)
(國美電器董事長黃光裕)
(網易聯合首席技術執行官)
2007年4月20日上午10時,在香港聯交所內,又一個中國首富誕生了。
一根代號為“2007.HK”的股線,如一輛飛速爬升的過山車一般,滿載著人們驚訝的目光,在上市后短短的兩分鐘內,就從每股5.38港元竄升至7.21港元。如果以當天收市價7.27港元計算,持有95.2億股的楊惠妍當天身價達到692.104億港元,把前任首富張茵遠遠拋到了后面。
業內人都知道,楊惠妍只是這支叫碧桂園股份的股權代持人,隱身其后的是楊惠妍的父親、現年53歲的楊國強。低調的他從來沒有出現過在公眾的視線之內。
從丁磊到黃光裕、陳天橋、施正榮、張茵,再到楊國強,每一屆新首富的誕生,都吸引了媒體和公眾好奇和燥熱的目光。那么,這些首富是如何煉成的呢?
丁磊是知識創富的典型代表。“人生就像酒心巧克力,誰都不知道下一顆會是什么味道?”酷愛看《阿甘正傳》的丁磊,一心想要品嘗到味道最好的那顆酒心巧克力,于是在1995年,他不顧家人的強烈反對把自己從待遇優厚的電信局“開除”。兩年后,他創辦了網易。
并不是每一顆巧克力都味道甜美。2001年,丁磊遭遇了事業最大的危機——在網絡泡沫論的刺激下,網易公司內部人事動蕩,同時面臨馬上被美國納斯達克暫停交易的命運。但堅持2年以后,網絡行業開始回暖。2003年10月14日,網易股價達到70美元的歷史最高位,作為58.5%控股大股東,丁磊的身家達到91億人民幣,被胡潤和《福布斯》雙雙評為“中國首富”。
在歷屆首富中,丁磊應該算得上是睡眠質量最好的一個——因為他的財富最透明,每一分錢都像剛從銀行取出來的新幣一樣干凈,背后沒有貓膩、沒有愧疚、沒有潛規則、沒有人性扭曲、沒有灰色交易。
陳天橋也是網絡致富的代表。2004年8月10日,在納斯達克上市的盛大網絡首次公布財務報表。第二天,陳天橋所持股票市值達到了約11.1億美元,超過網易創始人丁磊,成為新任中國首富。短短5年的創業時間里,他的財富飆升了1.8萬倍!
陳天橋的成功,得益于網絡的衍生產品——網絡游戲。但他這個首富,卻背負了過多的罵名。越來越多的青少年沉溺于網絡游戲無法自拔,陳天橋卻在此時憑一款《傳奇》登上首富的寶座,這自然引發了家長們的積怨,所有的社會輿論指責“幸運”地聚焦于陳天橋的身上,他當年的心情可以用王朔的一部小說來形容:《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他在首富的榮光與社會責任詰問中備受煎熬。據說,他當年和央視的年度經濟人物失之交臂,也與此有莫大關系。
也是在2004年,黃光裕以105億元人民幣的身家登上了胡潤中國百富榜榜首的寶座,演繹了一個“三無人員”(沒有家底、沒有文憑、沒有靠山)是如何一飛沖天的神話,讓更多普通的中國人目眩神迷。
黃光裕的成功,利益于他的膽識、眼光和控制能力。黃光裕16歲便開始出來闖天下,然后在販賣電器的過程中敏銳地覺察到家電零售這個巨大而空白的市場。當然,光有膽識和眼光還不夠,要想成就大事,控制能力顯得更為重要??刂颇芰τ袃煞矫妫菏紫仁菍ν饨缳Y源的控制能力。從一無所有,到攫取、利用、借用,再到掌控和嫁接一切有利的資源,恐怕是任何大學里面也學不到的東西,但在社會這所殘酷無情的大學里,黃光裕卻得憑自己的悟性與堅忍深得其中的精髓;更為重要的,是對自己的控制能力。在殘忍的生存與商界斗爭中,容易人性扭曲、失去平衡,從而最終迷失自己或陷足于深淵。但黃光裕卻顯示出了超常的韌性,能夠迅速糾正自己的心態和作法,在飛速前進的過程中仍能很好地掌握好手中的平衡木,避免陷入原罪的泥沼和商業的陷阱之中。
兩年后,首富的光環又戴在了施正榮頭上。在2006年美國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上,43歲的施正榮以22億美元排名內陸富豪最前列。從一名科學家轉變為新科首富,施正榮只用了短短4年時間。
施正榮的成功,得益于他的知識背景,以及對大勢的順應。1988年施正榮被公派到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留學,師從世界太陽能之父——馬丁·格林教授;1992年獲得太陽能科學博士學位,留校任太陽能研究中心研究員;1995年籌建太平洋太陽能研究中心,任執行技術董事;2000年,施正榮揣著幾十萬美元和滿腔熱情回國創業,決定成立一家太陽能電池生產企業。
其實,與其說是資本市場對施正榮的青睞,不如說是對高速發展的中國經濟的青睞。中國的迅速崛起,讓這個能源貧國變成了世界上能源消耗大國,而作為可再生資源的太陽能,便是解決中國能源問題的最佳途徑之一,能夠有效解決中國能源枯竭和環境污染問題。
緊隨其后的張茵,以270億元身家登上了2006年胡潤中國百富榜榜首。女性、白手起家、傳統的廢紙行業……這種種因素,自然讓她成為人們爭相關注的焦點。
張茵成功的真諦,只有八個字:“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廢紙收購行業雖然看起來屑碎卑微,卻是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有著巨大和持久的市場供應量。而張茵的聰明之處,在于進行產業一條龍的嘗試,果斷地進入了密切相關的造紙行業。更難得可貴的是她的跨國運作能力,對資源進行了嫁接、互補和再造。
而張茵最大的意義,在于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印證了一句中國的古話:“三十六行,行行出狀元。”這給很多正在從事廢品收購之類的街頭小販們以最亮的希望——干我們這行照樣能出首富!
與歷屆首富相比,楊國強應該算得上是“最土”的中國首富了。與黃光裕一樣,楊國強也出生于南方農村的一個偏僻窮困的小鄉村。因為家境赤貧,楊國強甚至在17歲之前都沒穿過鞋。而在早年,楊國強的大女兒持續發燒,但工資低微的他根本無錢醫治,以至于燒壞了頭腦。貧寒的種種刺激,無疑成為他對掙錢最直接、最原始的巨大動力。
與黃光裕從小出來闖天下不一樣,楊國強幾十年來卻一直偏守一隅,把根深深地扎在順德這片他所熟悉的土地中。透析楊國強早年創業史,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這種官商緊密結合的痕跡:他的發跡便是得益于自己在政府部門當“領導”的哥哥楊國華,因為有了大哥的照顧,他迅速成了建筑工程公司的經理。正是在這個職位上,楊國強賺取了上百萬的人生第一桶金;楊國強以后的“茁壯成長”,便是依賴于不少“貴人”的相助——幾乎每一個從順德起步的地方政府官員,都曾給楊國強提供過諸多便利。這種密切的官商合作,讓雙方達到了共贏。
在楊國強的腦海里,還有著根深蒂固的的宗室家族觀念。楊氏家族是當地是一個望族——楊國強光兄弟就有8人,家族龐大、親戚眾多。他財富聚斂過程中的“貴人”是鄉親,多年來不離不棄的事業拍檔是鄉親,而他從事建筑行業聚集的“子弟兵”建筑隊也是鄉親。而在香港上市,這種鄉親關系也幫了楊國強大忙——同為順德老鄉的恒基地產主席李兆基、新世界發展主席鄭裕彤,便各擲10億港元認購新股,引發了眾多投資大鱷的重注持股和68萬散戶股民的熱力追捧,從而造就了又一個資本運作神話。楊國強可以說是深受“地氣”的滋養。
在房地產持續高燒的今天,最“土”往往意味著最值錢!
中國歷屆首富名單:
排名
人物
公司
總部
個人財富
行業
出生年
1
楊國強 碧桂園 順德 690億港元 房地產 1953年
2
張茵 美國中南控股、玖龍紙業 美國
24億美元 廢紙回收、造紙 1957年
3
黃光裕
鵬潤投資
北京
23億美元
家電零售連鎖、房地產
1969年
4
施正榮 尚德太陽能 無錫 113人民幣 太陽能產品 1963年
5
丁磊 網易 廣州 11億美元 互聯網 1971年
(根據2007年福布斯全球富豪排行榜、2006福布斯中國富豪榜及上市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