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麗來襲——古今中外王冠大PK
本文來源:詩壇圣手988的博客
定陵中萬歷皇帝的皇冠,這頂金冠,需用 150根細如絲發的金線,經非常復雜的工藝才能制作完成,這說明明朝的手工業者已掌握了高超的貴重金屬制作工藝。
萬歷皇帝的皇冠
定陵中孝端皇后這件鳳冠是三龍二鳳冠,高35.5厘米,口徑20厘米,重2.95公斤,鳳冠共享紅、藍寶石一百多塊,大小珍珠五千余顆,色澤鮮艷,富麗堂皇,堪稱珍寶之冠。其拍賣市場價值已經達到了2億元人民幣。鳳冠前后左右共飾有三條金龍,在金龍之下飾有兩只翠鳳,每只鳳的嘴里也都銜著珍珠和寶石。鳳冠的下部有兩排以紅、藍寶石為中心,用珍珠圍成的小圓圈。鳳冠后面垂著六條葉狀的裝飾物,上面滿是珍珠和寶石。
孝端皇后鳳冠
清.嘉慶.銀鎏金冠高20厘米,寬12厘米,長14厘米.重636克.冠上整體造型別致,結構精堪.具有巧奪天工之美,鬼斧神工之妙,令人拍案叫絕!不能不讓人欽佩我們祖先的智慧與才能。剩有螺絲工藝做成21條不同完整的龍,最高的一條龍嘴上含有一顆黃色琉璃,兩只鳳一只長著翅膀的鼠,一只饕餮,47顆琉璃珠,冠上還鏨刻有鶴單腳站在石柱上,舞著翅膀向后望,還刻有芙蓉花,荷花,菊花圖案等,團壽字等。
清.嘉慶.銀鎏金冠
中國古代皇帝、皇后的皇冠集合,及能工巧匠奇思絕藝于一身,集天下金銀珠寶于一體,件件都堪稱稀世奇珍。
中國古代皇帝、皇后的皇冠集合
這頂王冠代表著英國國教首腦的基督教權利。它是為查爾斯二世的加冕禮而制造,鑲嵌了珍貴的寶石和珍珠。
英國國教首腦的王冠
印加帝國部落用來裝飾的用金銀制成的王冠
巴西最后一位國王堂·帕德羅的王冠。下落不明
這頂王冠屬于拿破侖一世的第一任妻子約瑟芬。約瑟芬經常用一套珠寶、一頂王冠,一個項鏈和手鐲來裝飾自己。她擁有許多藍寶石、祖母綠和紅寶石。
約瑟芬的王冠
巴伐利亞王后的王冠
巴伐利亞第一位國王馬克西米連一世(1806-1825)命令珠寶匠為他的妻子卡羅琳王后打造了這頂王冠,王后經常戴著它出席重要的場合。這頂王冠用鉆石和各種顏色的寶石制成,它屬于巴伐利亞王宮的珠寶收藏,是歐洲王冠的珍品之一。巴伐利亞的部分珠寶由懷特巴赫皇室的后代收藏,他們已經不在統治這一地區,但仍然居住在巴伐利亞,巴伐利亞已經是德國的一部分。
埃及艷后顆克利奧帕特拉的王冠
盡管一些浮雕和繪畫描述了埃及艷后的皇后們戴著類似的帽子,但是無法確認克利奧帕特拉戴過這種王冠。這個王冠上裝飾有埃及人崇敬的動物形象。在重大的儀式中,法老王一般戴著代表上埃及的白色王冠和代表下埃及的紅色王冠組成的雙層王冠。
閃亮的鉆石王冠
印度王冠
它是1911年英王喬治五世為在印度德里接見印度藩王而打造的。打造新王冠主要是因為根據法律,英國王冠禁止離開英國。1911年英王喬治五世與瑪麗皇后巡幸印度,并向印度王子宣布兩人成為印度國王和王后。然而加冕儀式并沒有舉行,因為坎特博雷大教主認為在印度教國家實行基督教的儀式并不合適。因此,國王在進入接見藩王的大廳的時候就戴著這頂王冠。它重34.05盎司,用翡翠、紅寶石、藍寶石和6100顆鉆石制作而成。從那以后,這個王冠就沒有被任何君主戴過。
頭巾王冠
在中亞一個被稱為五兄弟的皇室墓穴里發現的類似頭巾的王冠,上面的黃金和珠寶閃閃發光。這些珠寶大約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世紀。
圣愛德華皇冠
圣愛德華皇冠高達31.5厘米,重量接近1公斤,金質皇冠上鑲嵌了4粒紅寶石,11粒祖母綠,16粒藍寶石,22粒珍珠和超過2800粒大大小小的鉆石,其中罕有的黑王子紅寶石和頂上的圣愛德華藍寶石已令人目眩神迷,而再看那方形的世界第二大鉆石“非洲之星Ⅱ”,它的傳奇經歷和317克拉超大重量,以及它那幽幽的淡藍色,面對它就會令人激動得幾近窒息,圣愛德華皇冠帶給佩戴者的氣勢和威嚴撲面而來。圣愛德華王冠是英國王室的王冠之一。
加冕禮王冠
這個王冠專門用于新君主的加冕禮,同時也是伊麗莎白二世加冕使用的王冠。它是為1661年查爾斯二世的加冕禮而制造。真正的圣愛德華王冠已經在克倫威爾的命令下和其他的珠寶一起融化掉了。底座上有交錯的百合花,上面圍著兩個拱形的十字架。中間是天鵝絨的帽子,并帶有貂毛的鑲邊。王冠用金子制成,并鑲嵌了444顆珍貴寶石。最初,為了準備加冕禮上面鑲嵌了許多寶石,后來寶石都被拆下來只剩下了底座。然而在1911年,那些寶石被永遠地鑲嵌在了王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