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淄博市將實施“重大項目建設攻堅行動”作為年度“十二大攻堅行動”之首,牢牢抓在手上,多措并舉、精準服務,強力推進總投資1597億元的96個省級重點項目和總投資3850億元的265個市重大項目建設,上半年85個建設類省級重點項目(不含準備、儲備類項目)完成投資93.6億元,完成年度投資計劃的47.8%。
一、提高審批服務效率
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以打造“三最”城市為目標,以“一次辦好”改革為抓手,進一步簡化環節、優化流程,打造一流營商環境。一是精簡審批事項,優化審批環節。政府投資項目前置條件由10多項縮減為2項,企業核準類項目僅保留土地預審意見書、規劃選址意見書2項前置審批條件,企業備案類不再有前置審批條件。大力開展網上辦理,全面啟動運行投資項目在線審批工作,企業投資項目備案均實現了“不見面審批”。二是創新服務模式,推動項目落地。出臺《淄博市工業投資項目“1+ N”審批制度改革實施意見》,推行工業項目“拿地即開工”審批模式,實施承諾審批制等審批方式,項目從立項審核到開工建設的審批時間可壓縮至50個工作日以內,審批時間可壓縮80%以上。三是探索實行區域化評估評審改革。在去年印發《淄博市工程建設項目區域評估評審實施辦法》的基礎上,在全市21個區域設立評估示范園區,其中高新區、臨淄區、博山區等區縣已全面啟動區域評估。采用“政府買單、普惠企業”的方式,變“企業逐項買服務”為“政府一次性送服務”,實現了成果共享。四是工業投資項目“先建后驗”正式啟動。出臺了《淄博市工業投資項目“先建后驗”改革實施意見》,對納入“1+N”審批范圍的項目,即除涉及危化品、非煤礦山、金屬冶煉、煙花爆竹,以及關系國家安全和生態安全、涉及重大生產力布局、重大公共利益,直接關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財產安全的項目外的其他工業投資項目,允許在簽訂《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后,若其他相關審批手續尚未辦理完成,項目建設單位可按照相關審批部門要求作出承諾,申請“先建后驗”,并依法依規開展項目施工,促進項目早日落地投產。
二、強化要素資源保障
按照“資源要素跟著項目走”機制,促進土地、能耗、資金等關鍵要素應保盡保。一是強化土地保障。實施重大項目用地聯審制度,所需土地由市里統一調控、統籌解決。印發《關于加快第一批亟需用地重大項目手續辦理工作的通知》,為天辰己二腈、吉利新能源、山鋁鋁基新材料產業二期等30余個省、市重大項目明確用地保障方案,提前開展土地征地材料組卷工作,積極對上爭取。截至目前,已為省、市重大項目保障土地指標3000畝。二是強化能耗保障。在全省率先出臺了《淄博市煤炭消費指標統籌調劑管理辦法》,對全市煤炭消費指標進行統籌調劑,用于支持重大項目建設。上半年,為金誠石化環氧丙烷、山鋁鋁基新材料等重大項目保障煤耗指標60萬噸,為尚正聚醚多元醇等6個項目統籌保障能耗指標20萬噸。三是強化資金保障。市發改、金融監管、人行等部門聯手,對項目融資需求進行調查摸底,篩選有融資需求的項目91個、融資需求124億元,全部推介給各金融機構,并導入“山東省企業融資服務平臺”和“淄博智慧金融綜合服務平臺”,動員各金融機構加大融資支持。目前淄博智慧金融綜合服務平臺已接入企業5999家,發布融資需求1148筆309.82億元,成功對接發放貸款664筆84.4億元,其中涉及省重點項目相關企業發放貸款16筆8.88億元。
三、加大調度協調力度
市委、市政府先后組織多次重大項目集中督導推進活動,強力推進重大項目建設。對年度省優選第一批、省“雙招雙引”重點簽約項目,全部落實到8個市相關產業專班,強化專班督導項目建設的主體責任,加強上下聯動,配合區縣共同抓開工、抓推進,上半年兩類項目投資完成率均超過50%。對投資規模大、引領帶動作用強的58個省、市重大項目,實施市服務專班推進工作制度,由分管市領導和牽頭市直部門組成,強化協調推進力度,破解制約項目建設的難點堵點問題。堅持“五個一”協調機制和問題、責任、進度“三張清單”制度,分別于今年4月份、6月份兩次梳理確定“亟需解決問題清單”,明確問題辦結時限和責任單位。目前,兩批“問題清單”共涉及的221項問題辦結率已達到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