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科技革命

對于人類社會到底發生幾次技術革命,學界也有不同的說法,有二次說、三次說、四次說、五次說等。其中三次說的認可程度最高,分別指18世紀中葉的蒸汽技術革命、19世紀70年代開始的電力技術革命和20世紀40年代開始的信息技術革命。科學和技術之間存在密切聯系,三次技術革命都是在科學理論有了重大突破后發生的,科學成果轉化為技術成果、進而轉化為生產力的速度越來越快,科學革命和技術革命幾乎同時發生,故人們傾向于把兩者并稱為科技革命。

第一次科技革命

第一次科技革命是在18世紀由英國發起的技術革命,是技術發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開創了以機器代替手工勞動的時代,這場科技革命以蒸汽機為標志。這一次技術革命和與之相關的社會關系的變革,從生產技術方面來說,工業革命使工廠代替了手工工場,機器代替手工勞動。從社會關系來說,工業革命使依附于落后生產方式的自耕農階級消失了,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形成和壯大起來。

第一次科技革命首先出現于工場手工業新興的棉紡織業。1733年,英國機械師J.凱伊[注]發明了飛梭,大大提高了織布速度,棉紗頓時供不應求。1765年,英國織工J.哈格里夫斯[注]發明了珍妮紡紗機,大幅度增加了棉紗產量,珍妮紡紗機的出現首先在棉紡織業中引發了發明機器、進行技術革新的連鎖反應,拉開第一次科技革命的序幕。此后,在棉紡織業中出現了騾機、水力織布機等機器。不久,在采煤、冶金等許多工業部門,也都陸續有了機器生產。隨著機器生產的增多,原有的動力如畜力、水力和風力等已經無法滿足需要。1785年,英國發明家J.瓦特[注]制成的改良型蒸汽機投入使用,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動力,得到迅速推廣,大大推動了機器的普及和發展,人類社會由此進入“蒸汽時代”。隨著工業生產中機器生產逐漸取代手工操作,一種新型的生產組織形式——工廠誕生了。1840年前后,英國的大機器生產已基本取代了工場手工業生產,工業革命基本完成,英國成為世界第一個工業國家。

第一次科技革命使生產力大大提高,市場上的商品越來越豐富,鞏固了資產階級的統治地位。英國率先完成工業革命,機器生產代替手工勞動,科學技術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工廠取代手工工場,徹底改變了傳統生產方式,促進美、俄、德、意的革命、改革,拉開歐美實現工業化及現代化進程,使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初步形成。在工業社會中日益分裂為兩大對立階級——工業資產階級和工業無產階級,19世紀三四十年代,工人運動興起。城市化進程開啟。先進生產方式和技術傳播到各地,沖擊舊制度、舊思想,改變人們的生活觀念。加快整體世界的最終形成,東方從屬于西方,殖民侵略導致了民族解放運動高漲。

第二次科技革命

第二次科技革命,也稱電氣革命,是指1870~1914年的工業革命。其中西歐和美國以及1870年后的日本,工業得到飛速發展。第二次科技革命緊跟著18世紀末的第一次科技革命,從英國向西歐和北美蔓延。第二次科技革命以電力的大規模應用為標志。

19世紀中后期,很多科學研究成果都應用于生產,各種新發明、新技術層出不窮,突出表現在以下方面:首先,是電的廣泛應用。1821年丹麥物理學家H.C.奧斯特[注]發現電流的磁效應,10年后英國科學家M.法拉第[注]發現電磁感應現象,為電機及有線電器設備的創新奠定科學基礎。1888年,德國物理學家赫茲電磁波的發現,成為無線通信的科學基礎。1866年,德國人西門子研制發電機成功。19世紀70年代,實際可用的發電機問世,電力開始成為影響人們生產和生活的一種新能源。其次,是內燃機的創制和使用。1862年,法國人德羅夏提出四沖程理論,成為內燃機科學基礎。19世紀七八十年代,以煤氣、汽油為燃料的內燃機相繼問世,不久以柴油為燃料的內燃機研制成功。大大提高了工業部門的生產力,特別是迅速推動了交通運輸領域的革新。同時,科學家從煤和石油等原材料中,提煉出多種化學物質,并以此為工業原料,制成染料、塑料、藥品、炸藥和人造纖維等多種化學合成材料,推動了化學工業的迅猛發展。

19世紀70年代開始的第二次科技革命,不僅極大地促進生產力發展,而且對經濟社會發展產生重要影響。資本主義生產組織方式的變化在19世紀自然科學取得重大突破,尤其是電磁學理論產生和發展的基礎上,新的科技成果迅速應用于工業生產,在生產力提高的同時加速生產和資本的高度集中,最終形成以科技為依托、壟斷形式組織生產的經濟模式。第二次科技革命開始后,最早出現壟斷組織的是鋼鐵和電力工業,之后出現在汽車、飛機制造等工業部門,與第一次科技革命相比,經濟結構實現從輕工業到重工業的飛躍,最終形成以重工業為主導的工業布局,資本主義生產進入成熟階段。第二次科技革命中,隨著發電機的成功發明,電力逐漸成為補充和取代蒸汽的新能源,人類社會進入電氣時代,以煤氣和汽油為燃料的內燃機以及之后創制成功的柴油機,推動石油開采業的發展和石油化工工業的產生。電力和石油成為人類社會使用的主要能源。隨著壟斷組織在國家經濟生活中占據主導地位,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相繼進入帝國主義階段。伴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的高速發展,資產階級調整統治政策,實行政治民主化和社會立法,在政治上工人階級已經取得了普選權、組織政黨等權利,階級矛盾相對緩和,經濟上工人的生活狀況有所改善,工人運動失去暴力斗爭的環境,多以經濟斗爭和合法、和平斗爭為主。

第三次科技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類文明史上繼蒸汽技術革命和電力技術革命之后科技領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飛躍。以原子能、電子計算機和空間技術的廣泛應用為主要標志,是涉及信息技術、新能源技術、新材料技術、生物技術、空間技術和海洋技術等諸多領域的一場信息技術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不僅極大地推動人類社會經濟、政治、文化領域的變革,是迄今為止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影響最為深遠的一次科技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呈現出許多鮮明特點:①科學技術本身的發展速度越來越快,科技產品的結構越來越復雜、精密。②科技成果商品化的周期越來越短,科學技術轉化為生產力的速度越來越快。③這次科技革命的內容極為豐富,而且聯系密切,形成了一個群體形式。④科學技術的社會化趨勢大為增強。⑤這次科技革命所形成的新的技術能力,對人類社會產生了空前巨大而深刻的影響。

第三次科技革命對經濟社會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使勞動生產率有了顯著提高,整個經濟結構發生重大變化,第三次科技革命不僅加強了產業結構非物質化和生產過程智能化的趨勢,而且引起各國經濟布局和世界經濟結構的變化。第三次科技革命不僅引起勞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變革,而且使人的觀念、思維方式、行為方式、生活方式逐步走向現代化。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動資本主義由一般壟斷向國家壟斷過渡,由于第三次科技革命極大地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使生產的社會化程度不斷提高,使得原有的私人壟斷不能適應生產力高速發展的需求,因而迫切要求國家壟斷的充分發展和國家對經濟的全面干預。第三次科技革命使人類由工業社會進入信息社會,進一步擴大國家之間的經濟差距,國際經濟格局得到調整。隨著科技的進步,大批新型產業興起,人類的衣、食、住、行、用等日常生活得到改善。與此同時,科學技術發展也帶來環境污染、軍備競賽等問題,對人類造成嚴重威脅,需要世界共同努力解決。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影響人類歷史的四次工業革命,到底多重要?
三次科技革命的時間,標志,影響
世界近現代史上的三次科技革命
科技革命專講
中國正主導第四次工業革命!
科技信息化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乡县| 天等县| 张家界市| 峨眉山市| 邹平县| 尖扎县| 南雄市| 巴林右旗| 阳西县| 沧源| 敦化市| 乐至县| 保德县| 新安县| 德庆县| 阿坝县| 临湘市| 荥阳市| 浮梁县| 金溪县| 横峰县| 吉首市| 长葛市| 东兰县| 韶山市| 尤溪县| 高安市| 济南市| 巴林左旗| 习水县| 博白县| 泰安市| 蛟河市| 甘孜| 蓝田县| 广安市| 神农架林区| 翼城县| 于田县| 柳州市| 忻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