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在能力、技能、興趣、態度以及人格特征等方面的各不相同,構成了人與人之間的個別差異。由于人的心理特征不能直接被觀測,只能通過它在行為上的表現間接地加以了解。因此,編制良好的標準化的心理測驗并將它作為工具,通過科學的標準化的施測過程,心理學家就可以按照一定的規律,對人的內部心理活動或心理特質加以評估。心理測驗是對人的行為表現的客觀的、標準化的測量。
編制心理測驗,首先要明確目標,即測量哪方面的心理特質,再經過科學方法慎重選擇材料加以組織,使之能從測得的心理行為特點反映出人的心理特質。測驗是一種系統化的程序,被試對編制得較好的一組刺激作出反應,主試對此結果依據科學規律進行統計分析,最后就能對被試的心理特質給以描述和解釋。
心理測驗的編制必須有科學的理論指導。依據不同的測驗理論,測驗的編制過程有所不同。即使依據同樣的測驗理論,不同性質、不同用途的測驗,編制的具體過程也有所差異。指導測驗編制的理論主要有經典測驗理論和項目反應理論。經典測驗理論為測驗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依據經典測驗理論,測驗編制過程包括8個主要步驟:①確定測驗目的。包括確定測驗對象、確定測驗目標、確定測驗用途3個環節。②擬訂編制計劃。包括對測驗的總體設計,確定測驗的內容、結構和項目形式等,以及對每一個內容的相對重視程度。③設計測驗項目。包括搜集有關資料、選擇項目形式、編寫和修訂項目3個環節。④項目的預測和分析。初步編制的測驗需要進行預測,檢驗項目是否具有適當的難度與鑒別度等。預測是為了獲得被試對項目如何反應的資料。通過預測,編制者可以得到項目質和量兩方面的信息,還可以發現測驗使用過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些情況,如時限是否合適、哪些條件需要進一步控制等。在預測過程中,應隨時記錄被試的反應情況。預測之后,需要對項目進行質的分析和量的分析。質的分析主要考察項目內容的適當性、思想性及表達是否清楚等方面,量的分析主要是對預測結果進行統計分析,確定項目的難度、區分度及備選答案的適宜性等。⑤合成測驗。根據預測結果,選出性能優良的項目,加以適當的編排,組合成測驗。包括項目的選擇、項目的編排,以及編造復本3個環節。⑥測驗使用的標準化。測驗標準化包括測驗編制過程的標準化和測驗使用過程的標準化。編制過程的標準化可保證測驗本身符合測量學的各項要求,使用過程的標準化可保證測驗使用得當。為了控制無關因素對測驗的準確性和可靠性的影響,需要對測量過程進行標準化。⑦搜集信度、效度資料。測驗編好后,須對測驗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加以評估。通過正式實施測驗,對測驗數據進行測量學方面的分析,可以得到信度和效度資料。⑧編寫測驗手冊。指導使用者正確使用該測驗而編寫。測驗手冊一般包括:測驗的目的和功用,測驗的理論背景,編制選材的原則和方法,測驗的內容及實施方法,測驗的標準答案和計分準則,測驗的信度、效度、難度等測量學特征,常模資料等信息。
現代流行的各種心理測驗或心理量表不僅數量大,而且種類繁多。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將其加以分類。按測驗功能歸類有智力測驗、特殊能力傾向測驗、成就測驗和人格測驗;按測驗目的歸類有描述性測驗、診斷性測驗和預測性測驗;按測驗的計分方式來分,可分為客觀測驗與非客觀測驗;按測驗材料歸類有文字測驗(語言測驗)和非文字測驗(操作測驗);按測驗方法歸類有問卷測驗、投射測驗和操作測驗;按測驗方式歸類有紙筆測驗、操作測驗、口頭測驗和計算機化測驗;按測驗對象歸類有個別測驗和團體測驗;按測驗速度歸類有速度測驗和難度測驗;按測驗的應用歸類有教育測驗、職業測驗和臨床測驗。
心理測驗的主要作用有:①通過發現個體間的差異,并由此對個體將來活動中可能出現的差別進行預測,或推測個體未來在某個領域成功的可能性。②可以從個體的智力、能力傾向、創造力、人格、心理健康等各方面對個體進行全面的描述,說明個體的心理特性和行為。同時,可以對同一個人的不同心理特征間的差異進行比較,從而確定其相對優勢和不足,總結其原因,為決策提供參照。③可以了解個體的能力、人格和心理健康等心理特征,從而為因材施教或人盡其才提供依據。④可以為升學、就業咨詢提供參考,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能力傾向和人格特征,確定最有可能成功的專業或職業,進而作出最佳選擇。
隨著社會的進步,心理測驗已經被廣泛使用于日常生活中,無論是心理咨詢還是心理診斷,無論是學校心理學還是社會心理學,無論是教育心理學還是人力資源管理,心理測驗都在其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為了保證心理測驗工作的健康發展,中國心理學會制定了《心理測驗管理條例》,從測驗的登記注冊、測驗使用人員的資格認定、測驗的控制使用與保管3個方面制定了一些管理條例;另外,還制定了《心理測驗工作者的道德準則》,作為從事心理測驗的相關工作者的行為規范。
心理測驗作為研究方法,是一種對心理現象進行科學的量化的研究方法。在其發展過程中,曾走向兩個極端,造成不良后果:一個極端是測驗萬能論,無人不用,無所不用,盲目崇信測驗,甚至以一次測驗成績定終身,同時還被統治者利用,作為種族歧視和進行統治的依據;另一個極端則是測驗無用論,認為心理測驗誤差大,沒有科學性,對其全盤否定,視若禁區。反思歷史,心理測驗學家告誡人們,要以科學的嚴肅的態度對待心理測驗,既不能肯定一切,也不能否定一切;既要充分重視心理測驗的發展與應用,也要對心理測驗的局限性有所認識。心理測驗可以提供有用的信息,但不能保證絕對可靠;心理測驗是可用的,但在處理事物時,又不能完全依靠它來進行決策。
心理測驗應注意的問題有:①要注意對被試的隱私加以保護。在未征得被試同意之前,不能公布其心理測驗結果。②要有嚴格的程序。從心理測驗準備,到心理測驗實施,再到心理測驗結果的評判,都要遵循嚴格的程序。③心理測驗的結果不能作為唯一評定的依據。應結合多種方法,作出客觀評價,不能將心理測驗作為唯一的評定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