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疫情的原因,孩子們開啟了居家在線學習之旅。在線學習存在一些弊端,比如老師不能當面盯著、學習氛圍不如學校濃厚、學生注意力容易分散、作業容易應付抄襲等。
疫情的危機,也是教育孩子的契機。這次災難給了家長們一個較長教育時段,提供了一個較長的親子教育時間,實現了家長在教育權力上的“王者歸來”,給家長思考、實施家庭教育提供了一個重要的機會。最好的時機就是現在。抓住當下,千萬不要想著等孩子返校后讓老師好好抓,那時就晚了。
可是現在,有的家長已經開始上班了,有的家長為日常的生活、照顧家庭忙得焦頭亂額,有的家長對疫情仍然焦慮、無助,有的家長和學生還阻隔在外地,我班還有三位家長戰斗在抗疫一線……。不管有多少困難和理由,作為家長,我們只有一路可走,那就是多想辦法,迎難而上,積極行動!在孩子成長的關鍵時期,如果我們在孩子的教育上偷懶、畏難、不作為,多少年之后,就會變成最深的遺憾,讓你悔不當初,卻又無力追回。值得高興的是,我班全體師生家長,目前沒有一個人感染新冠肺炎,這是大家健康保衛戰的階段性勝利!我期待著,疫情結束時 我們班能取得健康和學業方面的雙勝利!
真正決定我們命運的并不是目前發生了什么,而是我們選擇如何應對目前的發生。現階段,正是孩子之間拉開差距的時刻。怎樣盡量做到揚長避短、防止正式返校時嚴重的兩極分化呢?
孩子們宅家上網課,學習效果一要靠老師的教學,二要靠孩子的自覺和家長的督促。目前孩子宅在家,家長肩上的擔子更重一些。作為班主任,我對家長們有如下建議:
一、為孩子營造一個合適的學習場所,創設出必要的學習氛圍。
學習場所最好能固定下來,環境安靜,光線明亮,專門作為學習之用。最好能遠離美食、寵物、床和沙發、玩具等。在上課前,提醒孩子準備好上課必需的工具書、文具、筆記本、草稿本、課本、作業等,除了必要的學習工具,其它東西都收起來,以免分散注意力。讓孩子一進入這個地方就有進入教室的感覺,盡量減少家庭環境對學習的負面影響。絕對不能坐在床上進行空中課堂的學習。
二、客觀準確認識自己的孩子,根據孩子的情況,家長適當地陪伴孩子上課,督促遵守課堂紀律。
網上有老師作了總結,在學業方面,孩子們大概可以分成以下4種類型:
主動學習型:平時就很自覺,自己會安排好學習,筆記、作業、聽課、預習、復習、總結各個環節落實得比較到位,因為居家學習有了更多可以自己支配的時間,這些學生還可以通過自學,學得更好。
家長督促型:孩子有惰性,但在家長監督下,能按時打卡上網課,及時做作業,這部分孩子的成績一般不會有大的問題。
糊弄假學型:孩子能上課、做作業,但表面上看似在學習,實際上卻人在曹營心在漢:上課時他可能在跟同學私聊,可能在玩游戲,可能在看網絡小說,可能在發呆,可能在睡覺,作業可能只是應付甚至抄襲,課后不復習不總結……,就是各種狀態的糊弄假學。這部分學生返校后,一定會掉隊。
干脆不學型: 找種種借口,干脆不上課,甚至不交作業,不管老師批評還是不批評。這類孩子比糊弄假學型的孩子更糟糕,不但學學業耽誤了,在行為習慣品質方面一定也下滑了。
疫情期間,老師都變身了“主播”,家長們及時華麗轉身為“網管”也很有必要。愛玩愛動是孩子的天性,我們都能理解,但家長對孩子的違紀行為不能放任。在家里上課,也要按照在學校上課的標準來要求孩子。比如不能隨便走動、吃東西、喝水,不準隨意上廁所,課間休息才可以自由活動。按照老師的要求,提前3-5分鐘進入直播室等待上課,認真記筆記,積極回答問題,積極參與課堂上的聽、說、讀、寫、練等種種活動。孩子分心時,家長要及時提醒督促。對于學習習慣不太好和不太自覺的孩子來說,從全程陪伴到完全放手,是需要一個過程的。
家長還要告訴孩子,居家學習也需要“儀式感”:按時起床,梳洗干凈,穿著整齊,端正坐姿,這樣能讓孩子真正進入學習狀態。
堅決制止做作業時使用手機、電腦查答案、聊天、聽音樂。
堅決制止做作業進鎖著房門不接受監督。
堅決制止上網課時不接受家長監督。
反對孩子沉迷于游戲、動溫言情類書刊,多讀語文老師推薦的課外閱讀書刊。注意檢查、排除孩子的電子設備上的其它干擾因素,比如游戲,微信等不需要的功能。如果條件允許,專門準備一個上課用的iPad或者電腦,設置為未成年人監控模式,不下載任何游戲,解散不必要的學生群。
三、嚴格遵守作息時間
假期里有的孩子熬夜看電視、玩電腦、刷手機、睡懶覺,沒有一個固定的作息時間。現在已經開學兩周課了,有些孩子的狀態還沒調整到位,這就需要家長嚴格要求孩子過規律的生活,幫助孩子進行時間管理和內容管理,不能做“貓頭鷹”型的孩子晝伏夜出,要做“百靈鳥”型學生早睡早起。盡早調整好作息規律,嚴格按作息時間表來行事,能讓孩子收心,讓孩子有最佳的學習狀態,保證自己不掉隊,還能培養孩子健康的生活習慣。
一日之計在于晨,賴床不早起的現象要堅決制止。
家長在督促的同時,更重要的是激發孩子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促使孩子自律自強,增強自我管理能力。
四、提醒孩子及時進行課后復習、總結歸納、認真完成作業。
預習、上課、復習總結歸納、作業、訓練、考試是學習中的幾個必要環節,缺一不可,少了哪一個環節都會影響考試成績。
家長要檢查孩子的筆記本、作業本,準確了解孩子的學習狀態,及時進行矯正。
五、培養孩子的吃苦精神、擔當意識、自我管理能力
現在大部分家庭只有一個孩子,家長們一方面是心疼孩子,不愿意讓孩子吃苦;另一方面怕麻煩,覺得教孩子做好一件事還不如直接幫他做來得快。但什么都替孩子做好,剝奪了孩子鍛煉的機會,不利于培養孩子的吃苦精神、擔當意識和自我管理能力。一個能吃苦的孩子才能有所作為,家長包辦的孩子難以獨立。建議家長:
(1)對孩子要適當示弱,不能一味示強
(2)要求孩子打掃自己的房間,自己整理衣服和學習用品
(3)安排孩子做家務,教育孩子靠自己勤勞的雙手,幫助家長減輕負擔,提高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勞動技能,共同創造美好生活。
(4)平時的上學、放學盡量不入土接送孩子
(5)注意勞逸結合,保持良好身心狀態。結合自己的興趣自主選擇健身活動,每天開展1小時左右的室內運動,如俯臥撐、仰臥起坐、廣播操、踢毽子、跳繩、下棋、聽音樂等有益身心的活動。同時要注意運動安全,不要影響周圍鄰居。
(6)使用電子產品學習40分鐘,應休息遠眺放松眼睛十分鐘,每天上、下午至少各做一次眼保健操。做操前要認真洗手。
(7)不暴飲暴食,不偏食節食,少吃油炸食品和高脂肪食物,防止肥胖;多喝水,少喝含糖飲料、不喝碳酸飲料。
(8) 孝敬長輩,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六、及時查看班級群消息
疫情期間,各種信息、通知和班級的情況老師一般會發到群里,家長們要及時查看班級群消息,多跟老師溝通。
七、身教重于言傳,做學習型家長,做孩子的榜樣
對孩子最好的教育是言行一致、言傳身教。身教重于言傳,如果家長對孩子說的是一套,自己做的卻是另外一套,教育的效果只能是適得其反。以身作則,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應該首先帶頭做到。
為了培養孩子,只是舍得為孩子花錢是不夠的。家長為了孩子的成長,愿意花時間自我充電學習,愿意花時間陪伴孩子學習、娛樂,家長孩子共同成長,這是最值得遵敬的家長。沒有父母的成長就不會有孩子的發展。希望每一個家長都做學習型家長,學習家庭教育的規律,研究孩子成長的對策,勇于承認自己的缺點不足,通過自己的進步來感化教育孩子,提升自己進行家庭教育的水平,積極樂觀向上……。
武漢的疫情防控短時間內還結束不了,除了關注孩子的學業之外,家長還要對孩子進行生命教育、責任教育、感恩教育、消費教育等,引領孩子的品格成長,作孩子成長的精神導師。
八、正確地愛孩子
什么是對孩子正確的愛?也許認真思考過這個問題的家長并不多。有些家長會不自學地陷入一個誤區:孩子是自己的,自己想怎樣就怎樣。其實不然,他雖然是你的孩子,但他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思想感情喜怒哀樂,有自己的人生理想,不是家長個人的私有財產。
愛是尊重,不是控制,簡單粗暴不是愛。
愛是好好溝通。訓斥、打罵、指責、挖苦、諷刺等強勢做法,傷害孩子自尊,也會帶來更多的不愉快。
愛是陪伴。
愛是理解,是站在孩子的角度想問題。
愛是給孩子真正的幫助,真正的幫助才能讓孩子走出陰霾。
愛是耐心,是不厭其煩。
愛是贊美和鼓勵,是善于發現孩子的進步和優點。
愛是矯正,是適時正面引導,是培養孩子各方面的好習慣,不是縱容和放任。
愛是付出。
愛是真誠。家長要敢于敞開心扉,主動與孩子交流自己的成敗得失,讓孩子從中受益。
九、制定合適的目標計劃
初一學生還處在從小學生到初中生的過渡階段,他們比較注意外界對自己的評價,想給老師和同學留下好印象,家長批評多了可能會鬧情緒、耍小脾氣,有一定的理性思維能力,但思維的獨立性和批判性還不足,易受外界影響,順利時盲目自滿,遇到困難時容易自卑泄氣,有從眾心理。成人感增強,不太愿意讓大人管自己,但當遇到困難時又希望能得到老師和家長的幫助。他們所運用的好的學習方法還不夠多。
孩子在家表現不好,家長說輕了無濟于事,說重了可能導致孩子直接對抗、反叛。家長生氣、忍耐、將就都不是解決問題的好方法。我在這里向家長推薦一個解決的方法:和孩子一起制定各種目標和計劃,能減少家庭矛盾的產生,規范孩子的行為。
目標從時間上可分為短期目標、中期目標、長期目標,從內容上可分為生活、學習、習慣、品德都行,具體到一些細節也行。
制定目標計劃時一定要與孩子商量,不能家長說了算。因為只有孩子參與了、認可了的目標協議才能得到更好的執行,也才體現出了對孩子的尊重。一般來說,目標要高于現有的水平但也不能遙不可及,目標要有可行性,并且不能只停留在口頭上,一定要落實到書面上,白紙黑字,也要有儀式感。一旦目標計劃協議制定下來,就要落實到行動上,就要堅定而溫柔地去執行,當然需要家長要幫助孩子執行。
科學合理的目標計劃,如果能夠得到認真執行,對孩子學業成績的提高和健康成長有非常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