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懷疑自己得了冠心病,到底應該怎么做?
正確的做法是:
如果懷疑自己得了冠心病,不要隨便吃藥,應該去正規專業的醫院,專業的科室就診,醫生會給你開心電圖、心臟超聲、運動負荷試驗、心臟CT和冠脈造影等檢查。
但其實大多數人在拿到醫生開的檢查化驗單后不明白這些都檢查的什么?是否有必要做?下面就來給大家講講不同檢查的意義。
1.驗血化驗:通過心肌酶發現早期心梗
1)心肌酶檢查:發現早期心梗
血清中的肌紅蛋白通常會在心梗2小時內升高,12小時內達到高峰,對高度懷疑心肌梗死患者的診斷有幫助。
肌鈣蛋白常在起病后3-4小時升高,24-48小時達到高峰值,在血中會持續1-2周時間,是診斷心梗的特異性指標。
肌酸激酶的同工酶CK-MB,常在發病后4小時內升高,16-24小時達到高峰,3-4天恢復正常,對診斷早期心肌梗死有重要價值。
2)血脂、血糖檢查:冠心病的危險因素
檢查血脂、血糖(空腹和餐后2小時),一方面可以明確患者是否存在高血壓、血脂異常、糖尿病等誘導冠心病的高危風險因素,另一方面可以為今后疾病的發展病程留下數據對照。
2.心電圖:觀察心臟電活動是否發生特異性變化
在眾多的檢查方法中,心電圖經濟、實用,是診斷冠心病簡單常用的方法。當心肌缺血時,心臟的電活動會發生特異性的變化,一般來說,冠狀動脈供血不足,心電圖可表現為有定位的動態ST一T改變。可以幫助判斷冠心病。心電圖檢查包括安靜狀態下描記的心電圖、心絞痛發作時的心電圖、做運動負荷試驗時的心電圖,還有24小時動態心電圖。
3.心臟彩超:看清心臟結構
心臟彩超能夠清楚的顯示心臟結構,如心壁厚薄、心腔大小、心臟瓣膜啟閉、心壁的運動情況等,能較準確的測定患者的心功能,對冠心病的診斷與鑒別診斷有很大的參考幫助。心絞痛患者的超聲心動圖改變主要表現為心腔大小變化,室壁運動幅度減低、不協調等,它還能顯示心腔內出現不同方向的血流。
除超聲心動圖,頸動脈彩超可以通過超聲檢測頸動脈病變,來幫助篩選冠心病的高危人群。
4.冠脈CTA:看不到鈣化斑可排除冠心病
通過檢測冠狀動脈的鈣化情況,預測冠狀動脈是否存在狹窄,以及狹窄的程度與部位。如果沒有鈣化斑,基本可以排除冠心病。
有的患者在接受支架或搭橋術后,可以把接受治療的血管顯示清楚,了解冠狀動脈在治療后的情況與變化。
5.冠脈造影:冠心病診斷的“金標準”
冠脈造影是將特殊的導管經大腿處股動脈或上肢橈動脈處穿刺后沿通道至冠狀動脈開口,再將造影劑注入冠狀動脈,通過X線下的顯影,來判斷冠狀動脈有無病變、病變范圍及病變具體嚴重程度。若發現狹窄的部位,同時還可以進行介入治療。冠脈造影是目前診斷冠心病直接可靠的方法,對于其他無創檢查方法都不能確診的患者,冠脈造影檢查是唯一一種可提供有力診斷依據的手段。
需要強調的是,冠脈造影雖然是診斷的“金標準”,但并不是人人都能做或者是需要做的。是否需要做,應該由醫生根據您的情況做出判斷。
有很多人一看到醫生給開了一大堆檢查項目,會懷疑是不是醫院亂收費,但其實檢查項目本身各有各的檢查意義。講到這里,想必大家對于這些檢查項目都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