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葉刀》近日發布膳食對全球疾病負擔影響的研究報告,評估了195個國家主要食品和營養物質的消耗,并評估其次優攝入量對非傳染性疾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的影響。
2017年全球五分之一的死亡人數(1100萬人死亡)與不健康膳食有關,心血管疾病是最主要的致死因素,癌癥及II型糖尿病緊隨其后。
全球在堅果和種子、牛奶及全谷類食物方面的消費缺口最大,而含糖飲料、加工肉類以及鈉的攝入量過多。
在與不健康膳食相關的死亡人口中,由于鈉攝入量過多、全谷物及水果的攝入量不足而導致的死亡人數最多。在全部15種膳食成分中,因健康食物食用不足導致的死亡人數超過因不健康食物食用過多導致的死亡人數。
在這195個國家中,與膳食相關的死亡比例在烏茲別克斯坦最高,在以色列最低,英國位居第23位,美國位居第43位,而中國排名第140位,印度排名第118位。
長按并識別二維碼閱讀英文全文
《柳葉刀》近日發表“全球疾病負擔研究:膳食影響因素研究報告”,該研究追蹤調查了195個國家在1990年至2017年間15種膳食成分的消耗趨勢。結果表明,幾乎全球各地的人都會從重新平衡膳食使各種食品和營養物質的攝入量達到最佳中受益。
研究估計,全球五分之一的死亡人數(相當于1100萬人)與不健康膳食有關,而且不健康膳食會在全球引起一系列慢病。
2017年,因食用全谷物、水果、堅果和種子等食物過少而導致的死亡人數,超過了因食用反式脂肪酸、含糖飲料及紅肉和加工肉類食物過多而導致的死亡人數。
作者認為,本研究結果強調:迫切需要協調全球各界的努力,通過與食品供應體系內各環節的合作來改善膳食狀況,同時推動均衡膳食的政策。
“這項研究證實了許多人多年來的想法,即不健康膳食是導致全球死亡人數最多的風險因素。” 該報告作者、美國華盛頓大學健康計量與評估研究所(IHME)所長Christopher Murray博士說,“雖然鈉、糖和脂肪在過去二十年來一直是政策辯論的焦點,但我們的研究評估顯示,主要的膳食風險因素是鈉的攝入量過高或全谷物、水果、堅果和種子、蔬菜等健康食物的攝入量不足。該報告還強調,需要采取全面干預措施,從而促進所有國家對健康食品的生產、分配和消費。”
本研究評估了195個國家的主要食物和營養物質的消耗情況,并量化了不健康膳食對非傳染性疾病(特別是癌癥、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死亡和發病的影響。研究追蹤了1990年至2017年的趨勢變化。
該研究考察了15種膳食成分——包括水果、蔬菜、豆類、全谷類、堅果和種子、牛奶、膳食纖維、鈣、海鮮ω-3脂肪酸、多不飽和脂肪含量不足的膳食,以及富含紅肉、加工肉類、含糖飲料、反式脂肪和鈉的膳食。
研究人員發現,這15種膳食成分的攝入量幾乎在全球各地區都不理想——沒有一個地區的人們能夠按照最佳食用量攝入這所有15種膳食成分,全球有21個地區的人們沒有一種膳食成分的攝入量是最佳的。
2017年全球及各地區因個人膳食風險因素導致的年齡標化死亡比例和殘疾調整生命年比例
高鈉攝入量是導致中國人口死亡和殘疾調整生命年的主要膳食風險因素。
中國與膳食相關的心血管疾病年齡標化死亡率最高(每10萬人中有299 [275-324] 人死亡)。
中國與膳食相關的癌癥死亡率和殘疾調整生命年率最高(分別為每10萬人中有42人[34-49],每10萬人中有889 [744-1036] 人)。
2019年1月,《柳葉刀》發布了EAT-柳葉刀報告(EAT-Lancet Commission),該報告提出了第一個基于可持續食物生產體系的健康膳食科學目標,在星球承載極限內提供食物。此報告所引用的數據來自《2016年全球疾病負擔研究報告》(GBD2016),以此來估計世界距離健康膳食還有多遠。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