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很多朋友在小的時候都讀過,里面一共記載了504個姓氏,其實中國姓氏可遠遠不止這些,根據統計中國的姓氏大概有5600多個。
眾所周知,中國人都有尋根問祖的傳統和情懷,有的家族排有家譜,所以可以一目了然地了解詳細的情況,而有的家族則因為各種原因,沒有留下尋根問祖的依據。
上古八大姓
其實中國的大部分姓氏都源于上古八大姓,分別是:姬、姜、姒、嬴、妘、媯、姚、姞。看到這八個姓很多人都會覺得奇怪,為什么都帶著女字旁呢?
要了解這個情況,就需要追溯到遙遠的上古時代,因為那個階段處于母系社會。氏族社會的早中期為母系社會,也就是建立在母系血緣關系的社會組織,每個姓氏都代表著同一母系的血緣關系。
姬姓
首先我們說一下姬姓,有很多人說姬姓乃萬姓之祖,這是因為它與華夏始祖黃帝有關,因為黃帝就是姓姬,名軒轅。至于黃帝為什么姓姬,這里有一個故事。
據說黃帝出生在一個姬水的地方,后來他發展部落,壯大實力都是在姬水,因此就將自己的姓氏改為了姬。自黃帝之后,姬姓還出現過很多了不起的人物,比如周朝的文王姬昌和武王姬發。
春秋戰國時代的吳國、魯國、燕國、衛國、晉國、鄭國、曹國、蔡國等諸侯也都是姬姓。百家姓當中的411個姓氏都是從姬姓當中衍生出來的,比如王、李、張、周、楊、吳、朱等等。
其他七大姓
接下來說一說其他七個大姓,在我們的印象中,歷史上最早出現姓姜的人,似乎是周朝的開國丞相姜子牙,這主要是姜子牙的名聲太大了,所以我們只記住了他。
實際上姜姓的始祖是炎帝,也就是神農氏,根據傳說,炎帝生于姜水,因此以姜為姓,春秋戰國時期的姜姓諸侯國有齊國和鄣國。
在百家姓中,共有102個姓氏源于姜姓,比如呂、許、謝、紀、丘、盧等64個單姓,以及淳于、東郭、高堂、子雅、雍門等38個復姓。
姒(sì)姓的祖先也是大名鼎鼎,他就是三過家門而不入,被人們傳頌千年的治水英雄大禹。正因為如此,姒姓也是夏朝的國姓,春秋戰國時期的姒姓諸侯國主要有蓼國、繒國、杞國、越國等等。從姒姓衍生出的分支姓氏主要有廖、夏、曾、相、鮑、歐陽等等。
嬴姓自不用說,最響當當的人物便是統一天下的秦始皇,嬴姓始于皇帝的長子少昊,因為少昊出生于嬴水之濱而取嬴姓。
嬴姓為秦國及趙國的國姓,還有春秋時期的徐國和江國也是嬴姓。廉、徐、江、趙、黃、梁、馬、葛、谷、繆、鐘、費、瞿等源自嬴姓。
姚姓和姬姓一樣,也是起源于母系氏族社會,姚姓出自虞舜,舜生于姚墟,他的后裔子孫便以地為氏,稱為姚氏。
媯(guī)姓則與姚姓一樣,也是源自五帝之一的虞舜,舜帝生于姚墟而居于媯水。春秋戰國時期的陳國、齊國和遂國等諸侯國為媯姓。陳、田、袁、陸、王、車、薛等就是裴姓所派生。
妘(yún)姓也是最為古老的一個姓氏,源自顓頊帝之孫祝融氏之后裔。
姞(jí)姓的記載非常少,據說是黃帝子得姓中的一個,春秋時期的南燕即是頡姓國。
中華民族經過幾千年的變遷和更迭,這上古八大姓有的已經不為人所知,有的則是衍生出其他許多姓氏。但是中國人尋根問祖的傳統則一直在延續著,中華民族歷經無數的磨難,飽經滄海桑田的巨變,然而五千年薪火相傳,生生不息,皆得益于文化的傳承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