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英格蘭醫學雜志(NEJM)2018盤點來了,醫咖會每年都會整理相關內容,下面讓我們一起看看2018年合集(Notable Articles of 2018) 都有哪些研究上榜。
(感興趣的小伙伴可以留言留下郵箱,小咖把合集發給你)
1、健側頸7神經移位術治療上肢痙攣性偏癱
Trial of Contralateral Seventh Cervical Nerve Transfer for Spastic Arm Paralysis
研究概要:
這項重磅研究的研究者來自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本研究將36名超過5年病史的中樞性偏癱患者,隨機分為兩組,一組(18例)進行健側頸7神經移位術聯合康復治療,另一組(18例)進行單純康復治療。主要結局為Fugl-Meyer上肢量表評分(得分范圍為0 ~ 66分,得分越高表明治療和恢復效果越好)從基線到12個月的變化。
隨訪12個月的結果表明,接受創新手術治療的患者,偏癱上肢運動功能相比對照組明顯改善(Fulg-Meyer評分:手術組提高平均17.7分,對照組提高平均2.6分;P<0.001)。
2、糖皮質激素輔助治療感染性休克
Adjunctive Glucocorticoid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Septic Shock
研究概要:
研究者將3800名進行機械通氣的感染性休克患者隨機分配至氫化可的松(每天200 mg)或安慰劑對照組,為期7天,直至死亡或轉出重癥監護室(ICU)。主要結局為90天全因死亡率。
結果顯示在進行機械通氣的感染性休克患者中,持續輸注氫化可的松組患者的90天死亡率并不比安慰劑組低(27.9% vs 28.8%;P=0.50)。
3、輕度哮喘:按需使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羅 vs 維持使用布地奈德
As-Needed Budesonide–Formoterol versus Maintenance Budesonide in Mild Asthma
研究概要:
這是GINA前任主席Paul O'Byrne 教授等領銜、鐘南山院士團隊參與的一項研究。這項為期52周、多中心、隨機雙盲3期試驗共納入了4176名≥12歲輕度哮喘患者,比較了以下兩種方案的效果:按需使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羅和布地奈德維持治療。
結果表明,按需使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羅組與布地奈德維持治療組在哮喘年急性發作率方面無明顯差異,但前者所用ICS的劑量僅是布地奈德維持治療組的1/4。
4、體外肺膜氧合治療嚴重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for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研究概要:
該項隨機研究將重度ARDS患者進行隨機分組,一組患者立即接受ECMO治療(ECMO組),另外一組繼續接受常規治療(對照組)。主要終點為60天死亡率。
結果顯示,對于非常嚴重的ARDS患者,與常規機械通氣失敗后用ECMO作為挽救策略相比,ECMO治療并沒有顯著降低60天死亡率。
5、RNAi藥物Patisiran治療遺傳性甲狀腺素轉運蛋白相關淀粉樣變性
Patisiran, an RNAi Therapeutic, for Hereditary Transthyretin Amyloidosis
研究概要:
研究納入了225名伴有多神經病的遺傳性甲狀腺素轉運蛋白相關淀粉樣變性患者,以2:1的比例隨機將患者分配至注射Patisiran或安慰劑,并對疾病改善程度進行評估,結果顯示Patisiran改善了患者的多種臨床表現。
6、21基因檢測指導乳腺癌輔助化療
Adjuvant Chemotherapy Guided by a 21-Gene Expression Assay in Breast Cancer
研究概要:
研究人員進行了一項前瞻性試驗,納入10,273名激素受體陽性、HER2陰性、腋淋巴結陰性的乳腺癌患者。在9719名有隨訪信息的患者中,6711例(69%)的患者在21基因測試中,“復發概率”評分為11-25(為中間值,既往研究表明,10分以下的患者不需要接受化療,而25分以上的患者則需要接受化療),被隨機分配接受化療內分泌治療或單獨內分泌治療。
結果發現,僅接受內分泌治療患者的復發情況并不劣于接受輔助化療內分泌治療的患者。在長達9年的隨訪時間內,兩個治療組的無浸潤性疾病生存率相似(內分泌治療組為83.3%,化療內分泌治療組為84.3%),無遠處轉移復發率(94.5%和95.0%) 及患者的總生存率(93.9%和93.8%)也相似。
7、口服免疫治療藥物AR101可治療花生過敏
AR101 Oral Immunotherapy for Peanut Allergy
研究概要:
該研究對496例4-17歲花生過敏患者按照3:1分組,分別給予AR101(n=372)或安慰劑(n=124)治療。結果顯示,與安慰劑相比,AR101組的患者可以攝入更高劑量的花生蛋白,且沒有劑量限制性癥狀,在花生暴露期間過敏癥狀程度更低。
8、阿司匹林對健康老年人無殘疾生存的影響
Effect of Aspirin on Disability-free Survival in the Healthy Elderly
研究概要:
2010~2014年,ASPREE研究納入了年齡≥70歲(或年齡≥65歲的美國黑人和西班牙裔),且沒有心血管疾病、癡呆或殘疾的澳大利亞和美國社區居民。參與者被隨機分配至每天接受100 mg阿司匹林腸溶片組或安慰劑組。主要復合終點為死亡、癡呆或持續性身體殘疾。次要終點為主要終點的單個指標和大出血事件的發生。
結果顯示,在5年的隨訪中,健康老年人使用阿司匹林不會延長無殘疾生存期,而與安慰劑相比會有較高的大出血發生率。
9、VX-659–Tezacaftor–Ivacaftor三聯療法治療攜帶1或2個Phe508del等位基因的囊性纖維化患者
VX-659–Tezacaftor–Ivacaftor in Patients with Cystic Fibrosis and One or Two Phe508del Alleles
研究概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新一代囊性纖維化跨膜傳導調節蛋白(CFTR)校正劑VX-659與tezacaftor和ivacaftor聯用的三聯療法(VX-659-tezacaftor-ivacaftor),恢復囊性纖維化患者的Phe508del CFTR蛋白功能。
研究者使用人支氣管上皮細胞,評估VX-659-tezacaftor-ivacaftor對Phe508del CFTR蛋白的加工、運輸和功能產生的影響。結果顯示,VX-659-tezacaftor-ivacaftor在體外顯著改善了Phe508del CFTR蛋白的加工和運輸以及氯離子轉運。
10、宮頸癌:微創vs開腹根治性子宮切除術
Minimally Invasive versus Abdominal Radical Hysterectomy for Cervical Cancer
研究概要:
該項試驗納入組織學亞型為鱗狀細胞癌、腺癌或腺鱗癌的IA1期(淋巴血管浸潤)、IA2期或IB1期宮頸癌患者,患者被隨機分配至接受微創手術或開放手術治療。共有319例患者被分配接受微創手術,312例患者被分配接受開放手術。接受微創手術的患者中,84.4%接受了腹腔鏡手術,15.6%接受了機器人輔助手術。
結果表明,在早期宮頸癌患者中,與開腹根治性子宮切除術相比,微創根治性子宮切除術的無病生存率和總生存率較低。
11、急性冠脈綜合征后使用Alirocumab治療與心血管結局
Alirocumab and Cardiovascular Outcomes after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研究概況:
這項多中心、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試驗,納入18924名1-12個月前發生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接受強化劑量或最大耐受劑量的他汀類藥物治療的患者。患者每2周被隨機分配接受皮下注射 Alirocumab 75mg(9462名患者)或安慰劑(9462名患者)。主要終點為冠心病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致死性或非致死性缺血性卒中或需要住院的不穩定性心絞痛。
結果顯示,既往發生過急性冠脈綜合征以及接受高劑量他汀治療的患者,接受Alirocumab的患者,缺血性心血管事件的復發風險要比安慰劑組低。
12、唑來膦酸鈉預防老年女性骨質疏松性骨折
Fracture Prevention with Zoledronate in Older Women with Osteopenia
研究概況:
這項為期6年的雙盲試驗,納入2000名≥65歲的骨量減少的女性,隨機分配接受4次5mg的唑來膦酸鹽輸液(唑來膦酸鹽組)或生理鹽水(安慰劑組),中間間隔18個月。該研究的主要終點是首次發生非椎骨或椎骨骨折的時間。
結果顯示,接受唑來膦酸治療的骨量減少女性,非椎骨或椎骨脆性骨折的風險明顯低于安慰劑組的女性。
更多閱讀
1. NEJM發布全球人群的卒中終生風險,中國人風險最高!
2. 2018 JAMA年度盤點:最受關注的Top10文章
3. 阿司匹林一級預防,NEJM和Lancet上多項試驗紛紛Say No
來自于SCI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