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間盤突出癥系腰椎間盤髓核從纖維環的破裂處突出,壓迫脊神經根,而引起以坐骨神經痛為主的臨床綜合癥。腰椎間盤突出癥是一種較為常見的疾病,多發生于青壯年。最常見的原因是沒有防衛的情況下搬運或抬重物,長時間彎腰后猛然直腰。
腰椎間盤突出屬于中醫學“腰痛”,“痹癥”范疇,意指風寒濕邪是“痹癥”的病因。
【辯證】95%的椎間盤突出癥發生于腰4,腰5,及腰5骶1椎間隙,故常見的是坐骨神經痛癥狀。患者出現下腰痛、髖痛,向下放射到大腿后部小腿外側至足跟、或足趾部的疼痛或麻木。部分患者因咳嗽、打噴嚏或腹部用力臥床翻身而疼痛誘發或加重,臥床休息則減輕。風寒濕者見疼痛劇烈,天氣變化加重,脈弦緊;血瘀刺痛,入夜痛甚,脈弦澀。
【治則】舒筋活絡
【主穴】阿是穴(腰部壓痛點)、腰夾脊、殷門、承山。
【配穴】后溪、足三里、昆侖。
【灸法】艾灸盒溫和灸,手持艾條溫和灸、旋轉灸。用艾灸盒的時候,可以用一個三孔的艾灸盒,艾灸腰部上面的腰夾脊,對于腿部上面比較單一的穴位,直接可以用手拿著艾條來做,像華夏艾灸網三年陳超級大艾條和五年陳陳的超級大艾條,就非常適合用手直接拿著來做。
注:發病期間臥硬板床,休息一個月。禁止彎腰負重,下床活動用寬腰帶固定腰部。為防復發,病愈后應注意腰部保護,避免彎腰搬運重物。工作時可用腰圍或寬腰帶,以保護腰部肌肉
馬某,男,38歲,2003年12月15日初診。自訴因不慎扭腰致右下腰向右下肢放射。該診:痛苦表情,跛行,右手撐腰,舌淡,苔薄白,脈沉弦。腰4,腰5棘突有壓痛,棘突右側叩擊痛。右直腿抬高試驗35度。屈頸試驗,挺腹試驗均陽性。右小腿外側感覺減退。經CT檢查顯示:腰4、5椎間盤向右方突出0.6厘米。大艾柱隔中藥膏餅灸腰椎病變部位每處40壯(自制中藥餅藥方:川烏,延胡索,川芎、紅花,細辛,羌活,獨活,乳香,樟腦各等份共粉細末過100目篩加甘油,75%乙醇適量,調和成膏泥妝,制成厚4毫米,直徑20毫米圓餅妝,用圓利針刺18個孔備用)。每日1次,治療30次痊愈。回家后囑其繼續睡硬板床休息半個月,活動適宜,1個月后隨訪效果良好,追蹤1年未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