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銀行等十部委聯合發布《關于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一石激起千層浪,甫一發布便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熱議。2013這一年可被稱之為互聯網金融元年,互聯網金融項目數量從這一年開始呈現井噴式增長。但是作為新興產物,它的發展也必然伴隨著諸多問題,關于行業發展“缺門檻、缺規則、缺監管”的質疑聲也漸漸浮現。2015年7曰18日《指導意見》出臺,2015年8月初《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業務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緊跟發布,而后續各項管理細則也將陸續推出,明確監管底線。業內分析普遍認為,“放養”數年的中國互聯網金融開始“有法可依”,尤其像從2014年起迅速發展的P2P網絡貸款,將告別“野蠻生長”。盡管會面臨許多未知的管制和限制,但未來無疑這一新型業態將以更加健康的姿態迎來新的發展紀元。
近幾年互聯網金融發展回顧
就互聯網金融用戶而言,2013年中國互聯網金融用戶為3.24億人,在網民中的滲透率首次超過50%,達到52.26%;2014年用戶規模為4.12億人,滲透率為 63.38%;預計2015年國內的互聯網金融用戶將達到4.89億人,滲透率達到71.91%,而隨著國內的網民用戶規模增速放緩,這一數據到2016 年將達到5.33億人,滲透率74.03%。
互聯網金融項目自2013年開始呈現井噴式的發展,一年數量激增至460余家,而截至2015年7月,項目數量更是翻倍,所需資金達到2014年總和的172%,資金缺口高達150億。其中阿里、騰訊各自依托其平臺優勢率先做大,呈雙雄爭霸態勢,而百度、新浪、京東、平安等各路諸侯亦割據一方逐鹿中原,其余搜房、人人貸、拍拍貸、金融1號店等群英薈萃各自不甘示弱。互聯網金融領域的創業熱情暴漲。
互聯網企業的金融化和金融企業的互聯網化,是互聯網金融發展的本質和基礎。互聯網與金融的結合使金融業如虎添翼,其原因在于通過互聯網能夠最有效地解決金融服務的本質需求,這也是互聯網金融核心競爭力的來源。放眼互聯網金融行業未來發展,隨著市場不斷擴展和各項規章制度的不斷完善,市場競爭也會進一步加劇,大量實力較弱的企業將逐步被淘汰整合,行業集中度將進一步提高。
互聯網金融,顧名思義,脫離不了互聯網和金融這兩個本質基點。怎樣做好互聯網金融產品也需從此處著手。互聯網思維下,重視客戶體驗、重視高速度、重視便捷性,而作為金融,也必然離不開金融活動的本質能力——信用,具體表現為資本實力即風險后的資本抵補能力、專業風險管控能力、產品和服務對接客戶需求的能力以及人才實力。資源配置高效、以用戶為中心,方便快捷普惠是互聯網金融的最大特點,在互聯網的平臺下,收集用戶在互聯網平臺上的消費行為、投融資情況等基礎數據,以大數據分析為平臺,各互聯網金融企業也將可以針對性的開發產品并進行精準營銷,這也將進一步拉動整個市場的良好發展。
在競爭加劇的同時,互聯網金融市場未來也將越趨細化。鑒于目前巨頭雄霸天下的局面和自身資金實力,越來越多的互聯網金融創業者開始走向細分的垂直行業,互聯網金融正在朝著垂直方向不斷深化和發展,目前市場已經出現了一批深耕于垂直領域的互聯網金融企業,如房產金融、汽車金融等等,正在逐漸崛起。
垂直互聯網金融的優點是顯而易見的:不同細分領域的用戶群體不同,減少了市場競爭;前進方向明確,即專注于某一個行業,更能集中人財物力為用戶提供切合實際的優質產品。而垂直互聯網金融要做好也面臨其相應的問題,比如怎樣完美結合相關行業、互聯網以及金融三方面、提高對風險的把控能力、深入理解行業發展現狀以及提高對行業未來的預測能力等。
新生事物的發展過程必然是曲折的,但是大勢卻是不可阻擋的,盡管各種“最嚴”管制陸續出臺,但最終也將成為助力互聯網金融優勝劣汰,形成健康良性發展生態圈的推手!(來源:搜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