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餓了么的創業團隊一水的大學生相比,美團的王興在美團之前就已經小有名氣,當年的校內網和飯否,不管最終結局怎么樣,一個讓王興賺到了錢,一個讓王興有了更高的名氣。在美團從千團大戰的死人堆中爬出來之后,甚至有人認為王興是互聯網領域的預言大師,很多創業者都是懷著朝圣的心態去向王興尋找答案的。
后來王興的“互聯網下半場”紅透了半邊天,互聯網界一夜之間都開始用“下半場”來說事。實際上,李廠長也表達了類似的意思,只不過他比較極端,說移動互聯網很難再出獨角獸了,不過,2017年冒出來的很多獨角獸讓李廠長的預言很尷尬,而2016年下半年開始創投的投資向頭部集中,則開始驗證了王興的下半場。
說白了,下半場就是互聯網紅利消失之后,線上流量已經越來越難獲得了,這個時候不像以前那樣,隨便弄個APP就有人投資,隨便寫篇無病呻吟的文章就有10萬+的點擊量,是時候要提升內涵建設,并且要開始做線下了。
馬云他沒說下半場,他說的是“五新”,實際上懂行的人看得出來,阿里巴巴團隊不僅早已知道了所謂的“下半場”的到來,甚至早在幾年前就開始了布局,去年王興喊下半場的時候,馬云的“五新”都早已開始了運作,這不,最近阿里巴巴的股價不停的漲,市值都要接近亞馬遜了。小商幫科技早在今年3月創立之初,就寫過看好阿里巴巴的文章,一直到后來寫了好幾篇,其中一篇在順豐的風口浪尖上一不小心紅了一把,當然,也被很多人罵的狗血淋頭,但最終買了阿里股票的人都發了,買了順豐股票的呢,呵呵。所以,理性很重要,這會決定你獲得財富的能力。
扯的有些遠,實際上要表達的是,關于下半場,王興預言到的時候,很多大佬也預言到了,不僅預言到了,美團的對手阿里巴巴早已開始布局了。(參看小商幫科技(公眾號:xiaoshangbang)的歷史文章《你以為阿里巴巴只想做新零售?其實他要把“五新”都做了!》)
餓了么收購百度,從消息傳出來那天,我們就寫了一篇文章《餓了么收購百度外賣之后,阿里巴巴和百度會進行全面合作嗎?》,一方面認為這件事情真實度很高,另外一方面認為,阿里巴巴與百度后續會有更加深入的合作。
實際上,本次收購的最終版本中,除了5億美金的收購價之外,還有3億美金的流量費,這個流量費,其實就是雙方合作的一種表現了。畢竟,百度有自己的流量優勢,手機百度、百度糯米、百度地圖5年的流量加上搜索引擎2年的流量,作價3億美金,一點都不貴,尤其是百度糯米,5年的流量權,這對餓了么的短板而言意義非常的重大,想當年,餓了么跟百度的談判中,一直都希望糯米能夠并進來,現在雖然沒并進來,但5年的導流也算可以了。當然,百度在新公司中有5%的股權,幫助餓了么,也等于幫助自己,畢竟上一輪餓了么估值65億美金,而這次百度能拿到5%的股權還有那么多的現金,說明餓了么下一輪的估值已經超過了100億美金,至少如果別人不買單,阿里巴巴會來買單,就看張旭豪愿不愿意。
實際上,餓了么跟美團之間的差距是很大的,因為餓了么主要就是外賣,而美團除了外賣,還有團購,酒旅等,每塊大餅都攤的很大。而美團曾經要做的遠不止與此,電影,KTV、麗人、母嬰、保潔等等,美團都曾經涉足過,現在的美團,圍繞著:餐飲、酒旅、到店綜合三大核心業務,又拓展出了民宿,共享充電寶,生鮮和網約車的一系列業務。可以說,生命不息,邊界拓展不止。
與餓了么合并百度外賣的消息一樣重要的是,張旭豪到底會選擇全面靠向阿里,還是獨立上市,盡量擺脫阿里的全盤控制。
實際上,這里分為兩個問題,第一,如果走獨立上市的路線,后續餓了么還能融多少錢?第二,融到錢之后的餓了么,能夠燒到把美團干掉的時候嗎?很顯然,即便上市,融到的錢也不足以與美團抗衡,畢竟美團號稱現金流充裕,背后還有騰訊,而且也要去上市,按照估值來看,融資只會比餓了么更多。而如果餓了么放開社會融資,則會進一步削弱創始團隊的控制力。更為重要的是,美團遠不止外賣一塊業務。
更何況,餓了么現在已經深度融入了阿里的體系中,得到了阿里的大量流量,而阿里的口碑,飛豬,新零售,高德,包括支付寶等,對餓了么后續對抗美團舉足輕重。可以說,哪怕餓了么現在要投靠騰訊系,騰訊也不可能拿出那么多的資源來支持他。
而阿里在上一輪12.5億美金的投資時,外界有傳言雙方是有對賭的,張旭豪是否有那么強的控制權還真的不一定,就算單從股份上來說,阿里系的股份已經超過了餓了么創始團隊,高居第一。
所以,無論從何種角度來看,餓了么并入阿里版圖對雙方而言應該是最好的結局,而張旭豪無論是功成身退還是成為另外一個俞永福,其實對他個人而言都是很好的選擇,畢竟他才30出頭,未來還有很多的可能性。
新餓了么該怎么對抗美團
餓了么和百度外賣合并之后,據說美團內部是很緊張的,還搞了一個“對決阿里作戰小組”,所以,美團是了解餓了么的,他知道餓了么并入阿里是遲早的事情。美團也知道,一場惡戰已經不可避免了。
單純從數據上來說,目前的外賣市場上,餓了么+百度的份額預計跟美團差不多,當然,不同的口徑有一些差距。
單純的外賣APP來看,易觀7月份的數據表明:
餓了么月活3561.4萬,美團外賣3154.6萬,而百度外賣是1679.5萬,即便撇開重合的人群,餓了么+百度外賣的月活也大幅高于美團外賣。當然,美團還有自己的主APP,這個月活有14398.6萬,已經超過了京東,到底有多少外賣是通過美團APP導入的,這個沒有數據支持。
而另外一家艾瑞的數據是這樣的:
餓了么月活是4361萬,美團外賣是2741萬,而百度外賣是1346萬,美團外賣顯著低于餓了么+百度外賣。在艾瑞的數據中,美團APP月活14059萬,與易觀的數據接近。其余數據則相去甚遠,但從獨立APP份額大小上看,都是餓了么+百度外賣顯著大于美團外賣。
所以,變數在于到底有多少用戶選擇從美團或大眾點評的APP直接訂餐,而不是通過美團外賣APP。按照1.4億的美團APP月活基數來計算,只要這些月活用戶中有15%以上通過APP訂餐,那么其總的月活就能超過餓了么+百度外賣。
綜合而言,小商幫科技認為,截止7月份,餓了么+百度外賣的總體市場份額與美團外賣相當,甚至會略低一些。
這里還需要比較幾個維度(基于艾瑞的數據):
從表格上可以看出,三家公司在7月份都出現了環比增長,增幅餓了么最高,美團最低,這說明餓了么和百度外賣近期的拓展力度更大,美團略低,或者可能是推廣效果方面餓了么最佳,美團最差。而獨立設備的月度市場來看,美團第一,百度外賣最后,時長高可能說明兩個問題:一是消費者在APP上的選擇更多,二是消費者打開的次數更多。從數據上來看,美團外賣的滿意度應該會更高一些,但非常的有限。
此外,美團外賣和餓了么的月活數量創了新高,而百度外賣則是在今年遭遇大幅下滑后,出現了一點回暖,外賣市場中,百度外賣確實有邊緣化的傾向。
從餓了么并購百度外賣來看,大概有幾點最重要的原因:
1、餓了么的后臺系統做的比較差,而百度則做的比較好,這方面急需補齊短板。實際上,美團的后臺系統也是從百度挖了王莆中過去做的;
2、百度外賣在某些區域做的比較出色,比如說,在河北地區,百度外賣7月份的月活大約是116萬,在石家莊等地是市場的老大,餓了么在河北176萬的月活,加上百度外賣之后就會成為該區域的絕對老大。
3、百度的流量包對餓了么有很大的吸引力,畢竟百度搜索在移動端有3.88億月活,百度地圖在移動端有3.42億月活,百度糯米也有1664萬的月活,加上PC端,流量是非常驚人的,并不比支付寶的流量要差。
4、餓了么總部在上海,美團總部在北京,而百度外賣的總部也在北京,從戰略上需要一些地理位置上的遏制。
從戰略上來看,餓了么+百度外賣要想把美團給擊敗,首先第一步就是要:大力提升服務質量。
我們從上面的表格中已經可以看到,美團的獨立設備月度時長是三者中最長的,但三者其實都很短,以美團為例,平均一個活躍用戶一個月才打開了0.386小時,相當于23分鐘左右,這基本上就是當成純工具在用了,就是點完后很快關閉的狀態,這種狀態談什么用戶的粘性和忠誠度?這樣的大數據,用戶畫像也是非常可笑的,因為維度太少,時間太短。
所以,在合并之后,單純的價格戰并非重點,重點在于提升內涵質量,包括更快的送達,更好的服務以及對于爭端更快的響應速度。
除此之外,要避免工具類產品替代性強,粘性差的命運,在內容,社群等方面需要下足功夫。這里實際上有比較大的空間可以挖掘,比如說,百度外賣的APP中引入了以吃為主的內容來增強用戶的粘性,雖然目前并沒有發揮很大的作用,但如果運作得當,未來那部分發揮更大的作用是可以期待的。
餓了么+百度外賣,后面有UC頭條,社群方面阿里則有閑魚的經驗,如果加上百度的百家以及貼吧等等產品的話,未來在粘性方面得到較大幅度的提升是很有可能的。
當然,大眾點評目前也在增強內容的體驗,而美團背后有騰訊,騰訊的新聞流量更大,把美食部分對接過來也將能增強粘性,不過,騰訊現在跟美團的關系有些微妙,小程序更是直指美團核心產品的布局,到底還能不能愉快的合作實際上是存疑的。
所以,提升服務質量并且提升粘性,會是雙方在后續競爭的重頭戲,鹿死誰手,要看誰更加用心。
2、加強三四線城市的能力
餓了么在1,2線城市實際上跟美團外賣之間并沒有太大區別,加上百度外賣之后,餓了么在1,2線城市的份額會取得一定的優勢,但美團外賣的能力在于,其通過美團和大眾點評APP,在三四線城市的滲透力超過餓了么,尤其是關鍵用戶方面,雙方差距較大。
所以,在變成兩強爭霸之后,三四線城市的爭奪戰將成為雙方最終分出勝負的關鍵。但這并非容易打的仗,光靠餓了么的在外賣方面的單點突破難度很大。
美團APP的月活達到了1.4億,而大眾點評也達到了1.02億,這兩個億級的垂直入口為美團外賣帶來了良好的流量。
新餓了么要想在三四線城市有大的突破,與口碑的深度合作就尤為重要。
根據Trustdata發布的《2016年本地生活服務O2O白皮書》顯示,2016年,口碑的線下交易達到了1500萬筆/每天,超過了新美大。
而根據最新一期阿里巴巴的財報顯示,口碑的日交易量達到了2000萬筆,已經是第一大規模的本地生活服務O2O平臺。本季度的交易額達到人民幣920億元(140億美元),較前一季度的750億元人民幣增長23%,與上一財年同期相比增長197%。目前,入駐口碑平臺的商家數超過250萬家。而且有大量的KA商家直接選擇口碑而沒有選擇美團,而這些商家正是餓了么需要的。
關鍵問題在于,口碑網的點評與支付寶直接捆綁,背后有芝麻信用分,點評的可信度要比同行要高得多。這一點,知名主持人孟非在怒斥某平臺點評造假時也已經說過。
所以,與有線下基因的口碑進行深度合作,是新餓了么能夠在三四線城市戰勝美團的關鍵,這光靠錢來砸是很難做到的,背后需要大量的時間積累和品牌的積累。
可以預見的是,如果新餓了么與口碑進行更加深度的合作,其市場份額再度得到較好的提升是可期的。
3、與阿里系產品進行深度對接
美團的三駕馬車是其多年發展以來,嘗試了很多類別之后留存下來的,在這些方面有著很深的基礎。除了外賣之外,美團的團購和酒旅業務也都是比較成熟的業務,具有較強的競爭力。而這些方面,是餓了么+百度外賣很難覆蓋到的,但如果要與美團全面競爭,這些方面又沒法不去競爭。
所幸阿里巴巴已經在同樣的賽道上進行了廣泛的布局。口碑網已經做到了團購+點評的解決方案,從效果上來看,跟新美大是一樣的,后續比的是雙方的深耕能力和補貼能力。這方面,缺錢的新美大并不占優勢。
而酒旅業務來看,目前攜程系的去哪兒以及攜程的份額最大,新美大和飛豬的份額差距較大,同時也意味著這部分雙方其實都還有比較大的提升空間。
實際上,雙方的火拼是非常激烈的,在各自曬出的成績單中,雙方似乎不相上下,根據新媒體作者于小京的報道:
截至2017年6月,美團旅行官方曬出的成績單顯示,其高星酒店覆蓋1.5萬家、高星用戶超1000萬,每月新用戶增長占比60%。
而阿里巴巴則號稱在2016年,飛豬為高星酒店拉新會員達600萬,預計今年飛豬將幫助高星酒店拉新會員1000萬。
不過,美團的數據遭到了攜程以及大量媒體的曝光,不論是今年初美團點評宣布“雙平臺酒店間夜量超1.3億”,還是6月美團宣稱五一期間“120萬住宿日訂單”,均被質疑數據造假。有媒體報道稱,這與對投資人公布的數據存在差異,“把鐘點房、刷單量、未驗證的和退款率等都計入了間夜量,刷單高峰期約40%的酒店間夜是刷出來的。”
同樣令人尷尬的是對于其當下給予厚望的高星酒店的“定義”,根據此前《北京商報》的報道,目前美團所謂高星酒店的平均間夜價僅為360元,甚至將150元價格的酒店劃定為“高檔酒店”,這與國家旅游局公布的全國五星級酒店超過600元的均價有著超過50%的差距。
此外,與新美大在外賣領域收取的服務費較貴一致的是,美團向簽約酒店收取8%-10%傭金,而飛豬僅收取2%-8%的軟件服務費。
所以,在酒旅方面雖然雙方仍然有向上的空間,但飛豬的數據健康度顯然更高,后續的持續性高增長能力會更強。
實際上,阿里能夠整合進來的資源遠不止于口碑和飛豬,在板塊方面,阿里的大金融板塊,大文娛板塊,大健康板塊,甚至新零售板塊,未來都有能夠與餓了么+百度外賣進行對接的機會,這種跨界的混搭很有可能會產生出O2O領域內更有意思的玩法。比如說,盒馬鮮生的線下體驗,線上購物的方式,就可以把外賣+生鮮配送結合在一起,將集中在飯點的外賣配送員的空余時間充分利用起來。
再比如,阿里體系內廣泛布局的AI技術和AR/VR技術,以及線上線下的大數據能力,也將會為未來的線下體系賦能,餓了么+百度外賣將會成為線下巨大市場中的一小部分而已。
黃雀在后
在大家討論餓了么并購百度外賣,美團成立“對決阿里作戰小組”的同時,不能忘了騰訊。如果說,百度將自己打造成技術賦能平臺,未來參與線下的方式很有可能是以技術平臺的方式參與,甚至很有可能與阿里巴巴進行長期合作;那么騰訊則會主要依靠自己加上合作伙伴來滲透。
在合作伙伴方面,美團的O2O和京東的新零售,將會是騰訊線下的重要布局。但這兩家畢竟都不是控股的,變數很大,王興和劉強東很顯然都不是聽話的人。
所以,騰訊一直在悄悄的做他的小程序。
小程序兼顧了線上與線下,尤其對于線下商家而言是非常友好的,即用即走以及“附近的小程序”,讓線下的交易場景可以更方便的通過小程序來完成。商家無需開發獨立的APP,而買家無需安裝更多的APP,在小程序里面就可以用了。
小程序以類似APP的形式,將每個店鋪的內容進行更加充分的展示,這與美團、點評或口碑中商家的少量展示是不一樣的。
小程序是不是會火,這個目前還看不出來,但如果小程序火了,將直接與新美大,阿里,甚至京東競爭,成為一個整合線上線下的更大的平臺,當然,也會將騰訊金融做的更大。
無怪乎阿里巴巴哪怕照抄,也要把小程序給做出來,新增一個小程序可能不會成功,但如果不做,被對手做成功了,到時候再想趕超就很難了。
而同樣害怕或者想布局的,還包括百度和小米,百度直達號,小米直達服務相繼出爐。不過,以百度線下這么多年展示出來的能力來看,其獨立運作要想取得較大的市場份額難度很大。
不管如何,線下市場的大混戰即將開始,餓了么收購百度外賣只是冰山一角,新零售作為主戰場也已經拉開了序幕。阿里,騰訊,百度,京東,小米等巨頭已經悉數登場,以朱嘯虎和王剛為首的投資者也開始押寶這個賽道,這場線下的大混戰由于其市場規模比線上要龐大的多,戰爭將會比當年的電商戰爭更加慘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