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市民反映廣州地區(qū)銀行房貸利率近日“一周一個價”,更有市民批評銀行趁政策緊縮大發(fā)橫財。對此國有銀行均表示首套房貸款利率上浮20%至30%不等,短期內不可能下調。同時銀行稱按揭貸款利潤率非常低,不存在“房貸暴利論”。分析人士認為,市場房貸利率上浮與“一貸難求”凸顯了目前房地產潛在風險。
繼媒體報道建行在北京上調首套房貸利率以后,近日上海、廣州等地都傳來首套房商貸利率上浮的消息,而廣州銀行房貸利率更是“一周一價”,首套房貸款利率上浮達20%至30%。銀行緊縮信貸的措施越來越嚴厲,值得關注。中國社科院研究員易憲容認為,“目前房價有下跌趨勢,房貸風險高,銀行根據風險調利率,上浮房貸利率在情理之中。”在商言商,雖說銀行有權防范金融風險、增加利潤,差別化房貸政策有利于遏制投機炒房,沒有多少人反對銀行提高二套房貸款利率。但是銀行罔顧國家法定貸款利率標準,隨意大幅上調首套房貸款利率,增加初次購房者的經濟負擔,頗有趁火打劫之嫌,還會誤傷本來就捉襟見肘的剛需族。甚至可以說是澆滅了他們的購房希望之火。
我們不妨以首套房貸款100萬20年為例來算筆賬,銀行上調基準利率1.05倍為7.40%,現行基準利率7.05%,兩者對比差額,借款人每月要多還款211.87元,貸款20年累計總利息增加50847.88元。如果首套房貸款利率上浮30%,貸款利率將達9.165%,每月還款額度將由7783.03元提高到9103.65元。借款人每月比基準利率要多還1320.62元。貸款20年累計總利息將增加316948.8元之多,銀行或許會賺得盆滿缽滿,但是購房人的負擔將更為沉重。
對此,銀行方面稱,按揭貸款利潤率非常低,不存在“房貸暴利論”。果真如此嗎?法定存貸款利率是央行等相關部門經過認真核算確定的。每次存款利率上調,貸款利率也相應上調。銀行沒上調存款利率,卻大幅上調貸款利率。不說是暴利,對貸款人來說,至少是不公平交易。如果說銀行上調二套、多套房貸款利率可以調控房價的話,銀行挾房價調控政策提高首套房貸利率,而且是“一周一價”,實際上是不折不扣的霸王條款,從情理還是法律上都講不通。
至于銀行為了防范潛在金融風險,理由也不充分。眾所周知,購房人支付了首付款,而且首付比例在不斷提高,即便房價下降,金融風險也并沒有那么夸張。為此,銀行應修正霸王貸款條款,不能用“合法”的名義打劫剛需購房者。央行與銀監(jiān)會也應給銀行樹立界樁,不能讓銀行隨心所欲上調貸款利率。
從根本上講,要管住高昂的房價,銀行調整信貸政策只是一個方面(銀行上調首套房貸款利率實際上是“搭車發(fā)財”)。問題的關鍵在于,地方政府要不折不扣執(zhí)行中央房價調控政策。相關部門還要改革績效評價機制,糾正唯GDP馬首是瞻的短視政績觀,通過科學考核評價的力量,促使地方政府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減少對房地產財政的依賴,落實房地產調控政策,加大公租房、廉租房等保障住房建設、供給力度,為房價理性回歸提供動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