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市場套利機會不斷涌現。然而,要想成功套利,了解交易的基礎知識是前提條件。今天我們對“申購”和“場內申購”的區別做深入比較。
基金申購的途徑有兩種:
第一種,最常見的是場外申購。這個場外申購的“場外”是指交易所外,即并非通過交易所系統提交申購申請。比較常見的場外申購基金包括四個渠道:銀行、證券公司、第三方基金銷售公司以及基金公司官方網站。這里特別提一下證券公司。證券公司也是場外基金申購的一個重要渠道,但這里一定注意:雖然在證券公司申購基金從操作上看也是登錄股票賬戶,但是實際上登錄后的操作所走的系統,和股票賬戶的系統是完全不一樣的,這種差別也體現著菜單上進入的流程完全不一樣,如下圖:
如上圖中橫向菜單里,分別有股票、基金、理財和服務四個菜單。如果點擊股票,就意味著接下來的所有交易都是“場內”交易,也就是走交易所系統。而如果點第二個“基金”,那么走的就是基金系統,也就是場外交易,和銀行申購基金基本是一樣的道理。
所以場內和場外,根本就是兩條道路。
第二種,是場內申購基金。場內申購基金,是你通過交易所的系統,申購了某個基金公司的基金份額。這里特別強調一點:只有少數基金可以場內申購,比如我們昨天和大家分享的LOF基金,就是其中的一種。這個區別大家可以再看一下圖:
上圖中,我們在橫向菜單中,有股票、港股通、基金和理財等項目。如果選擇基金,就是意味著你進入了“場外”市場,而選擇“股票”就是進入了高大上的“場內”市場。但是,場內的品種也很多,你要申購基金,一定要找到相應的子項目,這個子菜單的名字一般叫“場內基金”或者“交易所基金申贖”。不同證券公司不同,比較常見的是放在“其它業務”或專門的“場內基金”菜單下面。
所以,只要你通過“股票”菜單進入,找到帶有“場內申購”或者是“交易所基金申贖”的類似字樣的菜單功能,那么就是屬于第二種基金申購,即場內申購。場內申購的最大優勢在于,在你申購確認后,你既可以選擇直接在場內“賣出”,又可以選擇“贖回”,至于是賣出還是贖回,就看賣出價格高還是贖回凈值高。
假如你選擇了第一種場外申購(官網直銷、第三方平臺代銷、銀行代銷、證券公司代銷),那么你要想以場內價格賣出,你需要先從場外系統轉托管到場內系統。這個轉托管程序很復雜,如果是在銀行買的,你去銀行柜臺辦,如果是在證券公司基金賬戶買的,需要去證券公司柜臺辦理。只有轉托管完成后,才能在股票賬戶“賣出”。
說到這,最關鍵一點就是大家要找好入口,一條路是通往“場內”,另一條路是通往“場外”。
實踐中,我們也發現不少券商的“場內申購”功能不直觀,給投資者造成了不少困擾。分級基金套利過程中發現部分券商手機委托軟件沒有分級基金拆分合并功能,有的券商分級溢價套利需要T 3才能完成。
因此,我們近期會留意各家券商的功能服務差別,進行綜合評估分析,供大家參考。
凈值:在交易日,基金公司每天收盤后都會公布“凈值”,相當于告訴你這基金最新值多少錢,可以看做是基金的真實“價值”。多數基金你買了后,是無法轉賣給別人的,而是只能向基金公司申請贖回。說白了,申購基金是“入伙”,贖回基金是“退伙”,申購贖回都是按照凈值結算。
價格:有些基金不僅僅可以申購贖回,還可以在市場上買賣(與其他投資者之間的交易,基金規模不會因此變化)。買賣,就一定有價格,這個就是基金的“交易價格”。
當價格和凈值不相等,兩者的價差達到一定程度時,套利的機會就出現了。
基金的交易價格高于基金凈值(價值)時,那就是溢價。既然溢價了,咱們應該以相對便宜的價格申購基金,獲得基金凈值(價值),然后再以更高的交易價格賣出(像股票那樣掛單賣出,賣給其他投資者),這樣就把交易價格高于基金凈值(價值)的這部分差價給吃了。
基金的交易價格低于基金凈值(價值)時,那就是折價。既然折價了,咱們應該以相對便宜的價格買入基金(想股票那樣掛單買入,從其他投資者那買入),然后再以更高的凈值(價值)贖回,這樣就把基金凈值(價值)高于交易價格的這部分差價給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