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長征醫院感染科主任醫師
瑞慈醫療集團首席醫療官 繆曉輝
乙型肝炎病毒是如何引起肝臟炎癥的?患有慢乙肝的朋友可能會這樣理解:病毒如何導致炎癥,不是我要關心的重要問題,我只關注如何把乙肝治好。持有這種想法不見得為錯,但需知慢乙肝是一個慢性病,病程很長,治療用藥的時間也會很長,甚至要終身治療,如果延誤診治或處理不當,可能會導致嚴重后果。所以,多少知道一點乙肝“發炎”的機制是有好處的。
首先談肝炎。肝炎是一個龐大的概念,指的是各種各樣的原因導致肝臟“發炎”了。然而引起肝臟炎癥的因素很多,從致病因素看,包括化學性、物理性、生物性和免疫性等;從疾病診斷看,包括了病毒性肝炎、藥物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脂肪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
其次說病毒性肝炎。這個概念是不是很簡單?大家是不是認為由病毒感染引起的肝炎就叫病毒性肝炎?否也!病毒性肝炎是特指甲、乙、丙、丁、戊五種肝炎病毒感染所致的肝炎,也就說其他多種病毒感染后也可以引起肝臟的炎癥,但卻不叫病毒性肝炎。
再說乙型病毒性肝炎。它是五型病毒性肝炎中的一種,這型肝炎有急慢性之分,有輕重之分,有病期之分。這些“之分”有什么意義呢?那就是炎癥的發生機制不同、炎癥的輕重不同、處理方式不同、預后不同。舉幾個例子吧!比如急性乙型肝炎,它是自限性的,絕大多數是可以自愈的,只有不到5%的患者會發展為慢性,而且急性乙型肝炎是不需要抗病毒治療的。再比如慢乙肝的分期,它可分為免疫耐受期、免疫激活期、低水平復制期、再激活期共四個期。在免疫耐受期,由于自身抗病毒的免疫力還沒有覺醒,病毒與人體尚能和平相處,大多數感染者的肝臟是沒有炎癥的;而在免疫激活期病情則大不同,機體抗乙肝病毒的免疫功能突然發揮作用,肝臟的炎癥反應可能會很劇烈,嚴重者甚至會發展為肝衰竭(過去稱重型肝炎)。如果病毒在體內持續復制,炎癥持續存在,日積月累,肝臟就可能從炎癥壞死發展到纖維化,再發展為肝硬化甚至肝癌。可見,慢性乙型肝炎不僅在發炎的機制上與急性肝炎不同,臨床表現不同,臨床結局更是相差甚大。
最后聊慢乙肝“發炎”的確切機制和意義。不少人誤以為,乙肝病毒侵犯了肝臟細胞之后,在細胞內繁殖,從而搶奪細胞內的營養,破壞肝細胞的機構,最后使得肝細胞死亡,同時引發肝臟的炎癥。其實這種從“常識”上理解的炎癥機制不適用于慢乙肝,慢乙肝患者的肝細胞死亡和肝臟炎癥,并非病毒直接攻擊所致。慢乙肝的炎癥起源于人體自身的免疫識別和免疫損傷。簡單地說,在慢乙肝的免疫激活期(大概在20~30歲之間),人體免疫系統突然發現窩藏在肝細胞內的乙肝病毒并不是自家人,于是發起了針對肝細胞(而不是乙肝病毒)的免疫攻擊,這就如同攻打碉堡里的敵人,需要把碉堡和敵人連窩端。可想而知,這種攻擊所帶來的損傷要比直接殺滅病毒大得多。當然,打仗時把敵人的碉堡給炸了絲毫不足為惜,可窩藏著乙肝病毒的肝細胞卻不是真正的碉堡,那是患病者的自家“房子”,以毀了“房子”來殺滅病毒是要付出很大代價的,有時甚至是致命的,比如前述肝衰竭,就是肝臟免疫炎癥反應過強的最嚴重后果。
顯然,這種免疫攻擊導致的肝臟的炎癥損傷是為間接損傷,是傷及無辜的結果。盡管這種損傷是間接的,但起因仍然是乙肝病毒,因此,如果要減輕肝損傷,防止肝衰竭、肝硬化或肝癌的發生,單純地通過控制炎癥并不能根本上解決問題,也不能從源頭上消除損傷、阻止疾病進展。說得具體一點:臨床上對于慢乙肝病人的采取降酶、保肝、抗炎等治療,雖然有一定輔助作用,但都是治標之舉,只有有效地抑制肝細胞內的病毒復制,肝臟的免疫損傷過程才會被終止,炎癥才能被控制,甚至在已經發到肝硬化等后期病變時,也可以使疾病緩解,或防止疾病加重。
結論:慢乙肝病人,抗病毒治療為主,控制炎癥為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