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分散、被動為主、降低成本、保持恒心、不懂不做,是投資的基本原則。
投資是一件長期的事情,是一個無限的游戲,因此投資不是賭博,而是在管理好資產的波動范圍和風險的同時能有更好的收益或收益率,這就是投資的目的,所以對于大部分人來說,構建一個"投資組合,多元分散",就是在管理最大回撤的基礎上,獲得長期回報。
著名的投資大師、耶魯捐贈基金的掌門”大衛斯文森"說過
我們在市場上不管做什么,本質上都是在做這三件事:資產配置、市場擇時和產品選擇。
所以,我們投資時,要么就是資產配置,要么就是在擇時,要么就是在選擇具體的投資標的,不可能有其它情況了,這三種行為經多位學者研究(Brinson,Hood,and Brian D.Singer),
長期來看,投資組合回報的波動性有91.5%是被資產配置決定,其它兩項因素可以忽略不計。
也就是說,資產配置決定的是90%以上的收益波動幅度,而不是收益本身。
投資的目的是,”在管理最大回撤的基礎上,獲得長期回報",而完成這個目標的方法是做好大類資產的配置方法",在配置之前要先熟悉了解各大類資產的特點。
其中最常用的大類資產有,股票、房產、債券、黃金、大宗商品。
股票
股票的收益分險是成正比的,是長期收益最高的資產,也是回撤最高的資產之一。
從《全球投資回報年鑒》2018版,可以看出美國股票從1900~2017年的長期收益率每年是9.6%。
中國的資本市場用代表整個A股的萬得全A指數,從1994~2019年初,指數從380點左右增長到了3400點左右,年化收收益率也是 9.5%左右。
所以基本可以認為,股市的長期收益率在8%~10%的區間之內, 回撤率在40~60%之間。
美國股市長期名義和實際收益率(實際收益率=名義收益率-通貨膨脹率)
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股市收益率(藍色:發達國家;黃色:發展中國家)
歷史幾次"股災“下各國股市回撤程度(分別為:一戰、大蕭條、二戰、石油危機、互聯網泡沫、次貸危機)
債券
債券是用來穩定大后方的,種類也有很多,主要是指各國政府的長期國債,由各國政府背書,基本可同等于市場上可以找到的風險最小的資產了。
其中美國國債10年期收益,總體來說在2%~4%左右,在1979年石油危機中,在2年內累計回撤了20%。
美國10年期國債指數回撤率
黃金
亂世出黃金,其實并不完全準確,只能按概率來理解,有比較嚴重的金融危機或者戰爭危機來臨的時候,黃金可以起到一定的避險作用,但不意味著它在危機時價格一定會漲。
戰爭對黃金價格影響不明顯
大宗商品
大宗商品基本可以歸為能源、金屬、農產品三大類,如石油、天然氣、銅、小麥、玉米、糖等。
這么多產品想全部了解也不太可能,但可以簡單地所有品種都投一些。
大宗商品主要是對抗通脹不錯的標的,長期價格是上漲的。
有人認為,如巴菲特,任何不能產生現金流的東西都不叫資產,只能叫籌碼,因為你總是期待有人以更高的價格把你手工的東西買走。
全球資產配置(1973~2017)
上圖可看出,黃金總體回報率在6.9%左右,大宗商品在5~6%之間,黃金最大的回撤率曾超過60%,而大宗商品最大回撤達超過80%。
房地產
我們都知道,過去20來年,中國的房價漲了很多倍,但從全球來看,房子這個品類長期的收益率是多少?
2017年,有幾位學者統計了全球主要發達國家房產的長期收益率,包括房子升值和房租計入,不排除通脹因素的話,基本在8~10%之間,和股票是類似的。
波動和回撤率,房產與股票也很相近,房產會稍稍大一些。
Real rates of return on equity and housing
另外在這介紹另一種工具,在沒有足夠資金,也可以配置房地產資產,叫做”房地產信托基金(REITS)
貨幣基金
貨幣基金,具有穩定收益、高安全性、高流動性,有準儲蓄的特征。
如阿里巴巴余額寶,3~6個月的家庭開銷可存余額寶,消費用花唄,還可得一部分比銀行高的利息收入。
現了構建投資組合的整體目標,也了解大類資產的特性,我們從收益、波動、配置的復雜度,三個維度來聊聊經典的四種資產配置方法。
很多人一直在思考,有沒有一種投資策略,在任何經濟環境下都能保護投資者,讓我們獲得安全感、穩定、長期的回報,同時又非常的簡單,哪怕最不懂投資的人也能使用,經過很多年的研究,《為什么最周密的投資計劃通常會失敗》的作者 “布朗"提出了"永久組合"的資產配置方法,解答了這個問題,該方案經過時間的洗禮,目前仍然被認為是經典的資產配置方法之一。
組合構成
組合是將資金分成四等份
該組合是一個相當平衡的組合,甚至是"中庸"的組合,整體的思路是不追求高回報,但追求長期的穩定以及過程的順利。
25%的股票負責整體的收益
25%的國債負責穩定的收益
25%現金&25%黃金負責在極端的市場環境下提供保護。
永久組合,歷史的表現如何?
我們用25%美國標普500指數基金、25%美國國債、25%的黃金指數、25%的短期貨幣市場基金來實現永久組合的配置,計算1973年到2017年這45年的歷史回報。
年化回報:8.15%
最大回撤:12.42%
夏普比率:0.5
永久組合和其它組合的對比又是什么呢?
我們以"新全球資產配置"的徐楊老師的測算,進行核算,來對比下相應組合的差異及優缺點。
投資組合對比(圖一)
組合對比的規律
標普500組合長期的回報是最高的,如果有閑置的資金,可不可以全買股指基金,獲得最大的收益?
當然可以,但是股災來臨的時候,你是否能扛得住?
當然"永久組合“只是一個入門的基礎,也可以說是基礎的配方,然后根椐自己對投資的理解和掌握,以及周邊環境的變化,逐步調整相應的資產比例,達到一個滿意的效果。
"全天候投資"是橋水基金最有名的投資策略,目的就是應對各種各樣的市場情況。
達里奧經過長時間的思考,對于市場環境,只有兩個重大因素需要考慮,“經濟增長"和"通貨膨脹",這兩個因素即可以上升也可以下降,兩大因素組合,形成四種特定的環境。
1、經濟增長,通貨膨脹升高
2、經濟增長,通貨膨脹降低
3、經濟下降,通貨膨脹升高
4、經濟下降,通貨膨脹隆低
針對不同的環境,找到不同的投資策略,就可以創造出一種相對均衡,長期表現良好,也不會遭受難以承受的損失的組合。
組合構成
美國大盤股:18%
美國小盤股:3%
其它發達國家股票:6%
新興發展國家股票:3%
十年期美國債券:15%
三十年美國債券:40%
大宗商品:7.5%
黃金:7.5%
大類資產股票進行了細化,占比30%
大類資產債券進行了細化,占比55%
大類商品、黃金各占7.5%
這個配置方案比之前的永久組合更激進一些,股票占比更高。
組合的歷史表現
從1973~~2013年的歷史回報,主要指標如下
年化回報:9.5%
最大回撤:14.59%
波動率:8.24%
夏普比率:0.51
投資組合對比圖二
全天候組合的年化回報率與60/40組合靠近,但波動率、最大回撤率都要小的很多,15%的回撤率與30%的回撤率還是要舒服很多。
全天候組合詳細數據
組合再平衡
隨著市場的變化,我們的投資組合比例就會變動,有可能會有漲的、跌的,偏離了最初的設定,哪如何處理?
這就要涉及組合管理與資產配置中另一個重要的概念,”再平衡",再平衡的背后有個基本的理論依據。
“均值回歸”理論,資產的價格最終都會回歸到平均水平
行為金融學上有一個原理,大部分喜歡追漲買跌,再平衡就是“高點賣出"、"低點買入",實際上是一個相反的舉動,這樣長期堅持也會有一些超額回報。
當投資組合中,某個資產漲的比較快,在組合里比重增大,對它的預期就是接下來的回報會下降;如果一個資產之前跌了很多,接下來很可能會上升。
再平衡的過程就是賣出上漲的資產,買入下跌資產的過程。
再平衡的頻率,不論是一個月、3個月、或6個月還是12個月,差距都不是很大,建議12個月平衡一次就可以,還可以降低交易成本。
個人的投資組合
滬深300指數基金 --10%
中證500指數基金 --5%
海外ETF基金 --5%
股票 --20%
一線城市房產 --30%
數字貨幣 -20%
余額寶 -10%
投資組合都是慢慢優化和完善的,甚至可以說永遠沒有【完美】的一天,都是邊學邊做,后續我們再來學習其它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