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意違約是指合同當事人在完全有能力履行合同義務的情況下,故意不去履行義務的行為,以達到合同無法履行的目的。
在房產交易領域,惡意違約發生最典型的是先賣后抵、一房多買兩種情況。
1.先賣后抵
房屋買賣合同簽訂后,出賣人未告知受買人又將該房屋抵押給第三人。
2.一房多賣
房屋買賣合同訂立后,出賣人又將該房屋賣給第三人。
除了這兩種常見情況外,房產交易領域的惡意違約情況還有賣方拖延交付房屋、拖延房屋過戶手續、拒絕接受買房人交付的購房款、毫無理由地退還購房款等。
因惡意違約行為導致商品房屋買賣合同目的不能實現的,要承擔違約責任。
1.一般惡意違約
《合同法》第107條規定,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規定的,應當承擔繼續履行、采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
2.先買后抵、一房多賣
惡意違約導致合同解除的后果處理上,除適用《合同法》規定的違約責任形式外,還適用《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解釋》第8條規定:先賣后抵、一房多賣導致商品房買賣合同目的不能實現的,買方可以請求解除合同,要求賣方返還已付購房款及利息、賠償損失,并可以請求賣方承擔不超過已付款一倍的賠償責任。
案例:2015年10月,張女士通過中介機構出售了一套房產,售價370萬元。買賣雙方及中介公司一起簽訂了《房地產買賣中介合同》,并約定于2015年11月30日前簽訂合同,辦理過戶手續,如一方無正當理由不履行合同或毀約的,違約方應承擔違約金20萬。合同簽訂當日,買方向張女士支付了5萬元定金,之后又向張女士支付70萬購房款用于辦理解押手續。
在買方先行依約支付75萬購房款后,張女士反悔,要求買方至少加價10萬元,理由是房價一直在漲。因買方不同意,張女士單方面違約,拒絕繼續履行合同。雙方因多次協商無果后,2015年11月4日,買方向法院提起訴訟,提出三點訴訟請求:被告張女士繼續履行《房地產買賣中介合同》,被告向原告支付違約金20萬元,本案訴訟費、保全費由被告承擔。
法院判決:2016年3月23日,法院作出一審判決:原告買方和被告張女士繼續履行《房地產買賣中介合同》,原告與本判決生效之日起三日內向被告支付剩余房款;被告在原告付款后5日內協助原告辦理房屋權屬變更登記,并在權屬登記變更5日內將房屋交付原告;被告張女士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10日內一次性向原告支付違約金20萬元;案件受理費、保全費由被告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