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結:西漢十五位帝王,十五位皇帝,有四位原配嫡子;有三位繼配嫡子(包括嫡孫);有二位庶孫嫡子;有六位庶子(包括庶孫)。
新朝:
1,王莽 新王朝 公元9—23年首都長安(公元前45年——公元23年),公元9年—23年在位,15年。國號“新”,史稱“新朝”。年號為“始建國”。公元14年改元“天鳳”,公元20年又改元“地皇”。嫡庶不詳,生母不詳 應該為嫡子。
漢元帝皇后王政君,六十余年為天下母,輔佐了四個皇帝。外戚王莽以姑母王政君為憑借,最初裝出恭謹勤勞的樣子,不知疲倦地工作。后來他廣結名士和將相大臣,深得人心,凡是來投奔他的,不論地方遠近,出身貴賤,他一概收用,讓他們做官。為了收買人心,他把從自己封邑里收來的錢和糧,都拿出來贈送給賓客,而自己家里卻過著十分儉樸的生活,朝野上下皆贊王莽。漢哀帝死后,王莽官居大司馬,以太后名義執掌軍政大權,立漢平帝,并把自己的女兒嫁給漢平帝做皇后,漸漸在朝中大權獨攬。公元5年(元始五年)十二月,漢平帝死后,王莽指使同黨向太皇太后王政君上書,要求讓他代天子臨朝。王政君無奈,只好順從這一要求,由王莽攝政,稱為“攝皇帝”。公元6年,王莽改年號為居攝元年。三月,王莽立年僅兩歲的劉嬰為皇太子,號稱“孺子嬰”,以效仿周公攝政舊事,為代漢做準備。此后數年間,關于王莽代漢稱帝的符命圖讖頻繁出現。公元8年(居攝三年),梓潼人哀章制作銅匱,內藏《天帝行璽金匱圖》與《赤帝行璽某傳予黃帝金策書》,偽托漢高祖遺命,令王莽稱帝。于是王莽便到高帝祠廟接受銅匱,然后戴上王冠覲見太皇太后,坐在未央宮前殿,即天子位,定國號為“新”。 王莽做了十五年皇帝,欲有所作為,動引經義,對周禮等三代政治為理想,變法大肆改革,號為新政.西漢后期社會危機深重,政治動蕩,人心思變,整個社會流行所謂漢室當“更受命”之說。這種思潮為王莽篡漢創造了一個輿論上的思想準備。但是,王莽篡漢以后的改革思想和謀求私利的野心常常結合在一起,使改革的內容十分混亂,其結果是更加激化了社會矛盾,終于導致了綠林、赤眉農民大起義,王莽的新王朝被推翻。
玄漢王朝 23年—25年首都長安
更始帝 劉玄23年—25年在位3年字圣公,南陽蔡陽(今湖北棗陽縣西南)人。劉玄原本是西漢皇族,祖父為蒼梧太守劉利,父劉子張,母何氏,漢光武帝劉秀的族兄。
1,劉 玄 嫡 子 父親劉子張,母親何氏 小宗入大宗沒有追尊生父母。
2,劉盆子 嫡庶不詳 父親劉萌,母不詳 小宗入大宗沒有追尊生父母。
東漢:
1,漢光武帝劉秀 原配嫡子 父親劉欽,母樊嫻都(公元前6年——公元57年),25年—57年在位,共32年。原名劉繡,字文叔,漢高祖劉邦的九世孫。參加綠林起義軍后,在昆陽以少勝多,打敗王莽,25年劉秀稱帝。病死,終年63歲.小宗入大宗沒有追尊生父母。
2,漢明帝劉莊 嫡子(28年——75年),57年—公元75年在位,共18年。初名劉陽,劉秀的第四子。明帝時在洛陽建白馬寺,這是佛教傳入我國建立的第一個佛寺。病死,終年48歲,葬于顯節陵。朝代故事:班超出使西域。 大家都知道這個莊哥的出身比較復雜糾結,首先他老媽陰麗華是劉秀的原配,但是劉秀隱瞞原配又以正妻禮迎娶了郭圣通,并得到社會的公認,郭圣通又生下了嫡長子劉疆,所以郭圣通得以立為皇后。劉莊正經的當了十二年的庶次子,直到郭皇后被廢,陰麗華由原配淪為小妾再升為繼后,劉莊才變成嫡長子.(劉莊之前的太子劉疆和劉莊相反,當了十七年嫡子又淪為庶子,又被迫讓位,)
3,漢章帝劉炟 庶子 (56年——88年),75年—88年在位,共13年。明帝第五子,章帝喜歡儒術,并且實行與民修養的政策,人口迅速增長,在位時班超出使西域。章帝還是一位書法家,尤善草書,被后世稱“章草”。病死,時年31歲.生母賈貴人,嫡母馬皇后。由嫡母撫養得以為嗣。所以即位后尊崇嫡母家族而忽視生母家族。
4,漢和帝劉肇 庶子(78年——105年),88年—105年在位,共17年。漢章帝第四子,10歲即位,由竇太后臨朝稱制,外戚竇憲掌實權。后來殺掉竇憲自己掌權。病死,終年27歲生母梁貴人,嫡母竇皇后。嫡母害生母奪而撫養,嫡母死后才追尊生母為恭懷皇后。(劉肇之前的太子劉慶是肅宗的庶三子,被嫡母竇皇后設計廢掉,生母宋貴人自殺。)永元四年壬辰年六月二十三日(92年8月14日),漢和帝聯合宦官鄭眾將竇氏一網打盡,但是也由此進入宦官專權時期。元興元年乙巳年十二月二十二日(105年2月13日),漢和帝郁郁而終。漢和帝在位時期,科技、文化有了很大發展,蔡倫改進了造紙術,班固、班昭寫了《漢書》。甘英出使大秦。另外,和帝初年竇憲滅亡了北匈奴,在世界歷史上也是一件大事。
5,漢殤帝劉隆 庶子(庶次子)生母不詳,嫡母陰氏(原配)、鄧綏(繼配)東漢第五位皇帝:劉隆(105年—106年9月21日),即漢殤帝。漢和帝次子,養于民間,登基時離出生剛滿百天,是繼位年齡最小的皇帝,不久夭折,謚號孝殤皇帝。前任皇帝為和帝,后任皇帝為安帝。元興元年(105)十二月的一天夜里,東漢朝廷正在進行著一場令人啼笑皆非的即位典禮。一個出生滿100多天的嬰兒被母親抱著,坐上了龍椅。這個小皇帝就是和帝的小兒子劉隆。 劉隆登基時剛好出生滿100天,是為漢殤帝,改元“延平”。朝政由外戚鄧氏掌控。
可憐一個嬰兒皇帝,只做了8個月的皇帝。當延平元年八月辛亥日,漢殤帝得了場大病就死在襁褓之中了。死后葬于康陵。漢殤帝是中國帝王中即位年齡最小、壽命最短的皇帝。他被史家稱為“八月皇帝”或“百日皇帝”。
6,東漢第六位皇帝:東漢孝安皇帝劉祜(94年-125年),東漢第六位皇帝(106年—125年在位),在位19年。孝安皇帝劉祜是漢章帝的孫子、當年被廢太子清河王劉慶的兒子,母左小娥。106年,他被外戚鄧氏擁立為帝,改元永初。庶孫庶子(庶長子)漢章帝庶孫,廢太子清河孝王劉慶庶長子,嫡母耿氏,生母左小娥;嫡祖母竇氏,親祖母宋貴人。即位后追尊父親為孝德皇,生母左小娥為孝德后,親祖母宋貴人為敬隱后,嫡母耿姬為甘陵大貴人。
7,漢少帝劉懿 生于安帝元初二年乙卯(公元115年)東漢第七位皇帝(125年三月——十一月在位)。庶孫,父親濟北惠王劉壽,嫡祖母竇氏,親祖母申貴人。母不詳。漢少帝北鄉侯劉懿(?—125年), 濟北惠王劉壽的兒子,東漢前少帝,在一般看法里不認為是漢朝皇帝之一。漢安帝去世后,閻太后為了把持國政,在閻顯支持下,迎立劉懿為帝。少帝在位時,閻顯兄弟把持朝政,作威作福。但少帝即位二百余日后就因病去世,之后宦官孫程等人合謀誅殺閻顯兄弟和江京,并迎立濟陰王劉保為帝,是為漢順帝。
8,漢順帝劉保 庶子東漢第七位皇帝:漢順帝劉保(114年——144年),125年—144年在位,共19年。安帝的兒子。順帝是由宦官扶持上臺的,朝政為宦官把持。政治日益腐敗。他下令宦官可以養義子,并且可以世襲封爵。后來宦官與外戚相互勾結,政治更加腐敗。病死,時年30歲.嫡母閻皇后,生母李宮人。作為老爹唯一的兒子被立為太子,然后被嫡母設計廢掉,之后通過政變被宦官們擁立。即位追尊生母為恭愍皇后。父劉祜,母李貴人。漢安帝死后,閻皇后無子,便先廢了安帝的獨子濟陰王劉保,然后找個幼兒劉懿為皇帝,想自己垂簾聽政,掌握朝政大權。劉懿做了七個月的皇帝就死了,宦官王康、孫程等十九人便發動宮廷政變,趕走閻太后,將時年十一歲的劉保擁立為帝,改元“永建”,那十九位擁立劉保的宦官也全部封侯。由于漢順帝的皇位是靠宦官得來的,所以將大權交給宦官。
9,漢沖帝劉炳 庶子(庶長子) 嫡母梁皇后,生母虞美人。漢靈帝追尊虞美人為憲園貴人。東漢第八位皇帝:漢沖帝劉炳(公元143年—公元145年2月15日),漢族,(公元144年八月庚午—公元145年正月戊戌在位),在位不足半年,卒年僅3歲。漢順帝死后,兩歲的太子劉炳于八月庚午登基,是為漢沖帝,改元“永嘉”,順帝的皇后梁氏被尊為皇太后。沖帝在位時,由外戚梁氏把持朝政,梁冀飛揚跋扈,朝廷腐敗,民不聊生。沖帝在位期間九江發生暴亂。公元145年正月戊戌(初六)日(2月15日),3歲的沖帝病死,死后葬于懷陵,謚號孝沖皇帝。謚法曰“幼小在位曰沖”。
10,漢質帝劉纘 庶玄孫嫡子 漢肅宗庶玄孫,千乘貞王劉伉曾孫(嫡庶不詳),樂安夷王劉寵孫(嫡庶不詳),渤海孝王劉鴻嫡子,生母陳夫人。東漢第九位皇帝:漢質帝劉纘(138年—146年7月26日),一名劉續,漢族。于145年即位,在位時間不到1年,便被梁冀毒死,謚號孝質皇帝.劉纘8歲即位,在位一年,去世時年僅9歲。
11,漢桓帝劉志 庶曾孫庶子 漢肅宗庶曾孫,河間孝王劉開嫡孫(生母申貴人),平原王劉翼庶子,祖母趙夫人,嫡母馬夫人,生母匽明。劉志即位后追尊父親劉翼為孝崇皇,生母匽明為博園貴人(梁太后死后劉志又尊母親為孝崇后),尊嫡母馬氏為孝崇博園貴人 ;追尊祖父劉開為孝穆皇,祖母趙氏為孝穆后。東漢第十位皇帝:漢桓帝劉志(132年—167年),他是漢章帝曾孫,在位21年。祖父河間孝王劉開,父蠡吾侯劉翼。率初元年質帝崩,梁太后與兄大將軍粱冀定策,迎立為帝,時年十五。太后臨政。初由外戚梁冀掌握朝政。延熹二年與宦官單超等合謀誅滅梁氏,政權由是落入宦官之手。九年,朝中官員、太學生員與外戚聯合反對宦官當權,他下詔逮捕李膺等二百余人,禁錮終身,史稱“黨錮之禍”。劉志一生崇尚佛、道,沉湎女色。信任宦官,察舉非人,時人譏為“舉秀才,不知書;舉孝廉,父別居”。東漢王朝自此江河日下,瀕于滅亡。
12,漢靈帝劉宏 庶玄孫嫡子 漢肅宗庶玄孫,河間孝王劉開嫡曾孫,解瀆亭侯劉淑嫡孫,劉萇嫡子,生母董氏,祖母夏氏,曾祖母趙夫人。劉宏即位后追尊祖父劉淑為孝元皇,祖母夏夫人為孝元皇后。父親劉萇為孝仁皇,稱生母董氏為慎園貴人。竇太后失勢后劉宏迎接生母董氏入宮,尊為孝仁皇后,世稱永樂太后。東漢第十一位皇帝:漢靈帝劉宏(156年—189年),168年—189年在位。漢靈帝與其前任漢桓帝的統治時期是東漢最黑暗的時期,諸葛亮的《出師表》中就有蜀漢開國皇帝劉備每次“嘆息痛恨于桓靈”的陳述。謚號孝靈皇帝(“靈”為貶義謚號,表示“亂而不損”)劉宏本封解瀆亭侯,為承襲其父劉萇的爵位。母董夫人。他是漢章帝的玄孫,漢桓帝的堂侄。在朝政腐敗和天災的雙重壓迫之下,叛亂有了廣大的市場,張角煽動百姓,聚眾造反。巨鹿(今河北平鄉縣)人張角兄弟三人以“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為口號舉事,史稱“黃巾之亂”,這次暴亂所向披靡,給病入膏肓的東漢王朝以沉重打擊。雖然被平定,但是破壞極大。從此東漢王朝名存實亡。 公元189年,漢靈帝去世,終年34歲。
13,漢廢帝劉辯 繼配嫡子(嫡長子) 生母何皇后,前母宋皇后。劉辯(176年-190年3月6日),(光熹元年四月十三戊午日至昭寧元年九月初一甲戌日,即公元189年5月15日-189年9月28日在位)。他是東漢第十三位皇帝,是漢靈帝劉宏與何皇后的嫡長子。 14,漢獻帝劉協 庶子(庶長子) 嫡母宋皇后、何皇后,生母王美人。生母被嫡母所殺。即位后追尊生母為靈懷皇后。漢朝最后一個皇帝漢獻帝簡介——漢獻帝劉協(公元181年4月2日---234年4月21日),字伯和,又字合。漢族,祖籍沛縣(今江蘇沛縣),生于洛陽(今河南洛陽)。漢靈帝第三子,漢朝最后一任皇帝,公元189-220年在位。初封陳留王,公元189年,董卓廢劉辯,立劉協為皇帝。董卓被王允和呂布誅殺后,董卓部將李傕等攻入長安,再次挾持了他,后來逃出長安。公元196年,曹操控制了劉協,并遷都許昌,“挾天子以令諸侯”。公元220年,曹操病死,劉協被曹丕控制,隨后被迫禪讓于曹丕。公元234年,劉協病死,享年54歲。葬于禪陵(今河南省焦作市修武縣北小風村),謚號孝獻皇帝。
小結:漢朝是一個強大的帝國,創造了輝煌的文明,和之后的唐朝合稱為“強漢盛唐”。漢帝國和同時期的羅馬帝國與印度的孔雀王朝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文明。漢朝統治時期所確立的社會與政治制度,一直延續到20世紀。到現在,中國人仍然稱呼自己為“漢人”,而中華民族中以華夏族為主的中原部族集團亦慢慢被統稱為“漢族”,其文字系統亦稱為“漢字”。
東漢十四帝
原配嫡子一名
繼配嫡子二名
庶子(包括庶孫庶曾玄孫)九名
庶孫(包括玄孫)嫡子二名
蜀漢:
1,昭烈帝劉備 嫡庶不詳。漢景帝劉啟庶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后代。父親劉弘,母不詳。小宗入大宗沒有追尊生父母。
2,后主劉禪 庶子(庶長子) 生母甘夫人,嫡母有N個。
(劉備在娶糜夫人之前有好幾個正妻,不是過世就是失散。甘夫人是劉備33歲193年在小沛屯兵時所納之妾;196年呂布偷襲劉備擄走他的妻子,劉備避走廣陵海西,商人糜竺就把妹妹嫁給劉備并捐贈士卒以及金銀作為軍資;之后198年和200年兩年中呂布和曹操又把劉備的妻子各擄走一次,這個妻子不知是不是糜夫人?209年因為吳蜀聯盟,49歲的劉備又娶了東吳的孫夫人,此時糜夫人和甘夫人應該都已經離世。211年劉備進軍益州,聯盟破裂,孫夫人被接回東吳算是離婚吧。212年之后劉備又娶了益州降臣吳懿的寡居在家的妹妹(前夫是劉瑁)。219年劉備稱漢中王,立吳夫人為王后,糜夫人以及其他無名嫡妻沒有得到追封。221年劉備稱帝又立吳王后為皇后,222年才追封死后葬在南郡的甘夫人為皇思夫人,并遷葬回蜀,未及到劉備就已死,諸葛亮請追封為昭烈皇后與劉備合葬。)劉禪即位后尊嫡母吳皇后為皇太后。
曹魏:
1,魏文帝曹丕 繼配嫡子(嫡長子)生母武宣皇后卞氏。曹操原配丁夫人,離異后卞氏被立為繼室。
2,魏明帝曹睿 原配嫡子(嫡長子)生母甄洛,養母繼配皇后郭女王。即位后追尊生母為文昭皇后。
3,魏廢帝曹芳 養子 生父母不詳
4,魏廢帝曹髦 庶孫 嫡庶不詳 曹丕庶孫,父東海定王曹霖,親祖母仇昭儀,母不詳。
5,魏元帝曹奐 庶孫庶子 曹操庶孫,燕王曹宇庶子,親祖母環夫人。母不詳。
孫吳:
1,吳大帝孫權 原配嫡子(嫡次子)生母武烈皇后吳氏。
2,吳廢帝孫亮 第四繼配嫡子(嫡長子) 生母潘皇后。
汗,這個也挺復雜的,孫權原配謝氏,繼配徐氏,再繼配步氏,再再繼配王氏,第四繼配潘氏,這個孫權夠花騷的哦。孫亮先是庶七子,生母做了皇后自然升格為嫡子。(孫亮之前有兩個太子:宣太子孫登,母不詳,先被謝夫人撫養,謝夫人失寵死后又被徐夫人收養,并得立為太子,孫登挺有才人也不錯就是挺可惜病死了;廢太子孫和,生母是老爹的第三繼配夫人王氏,因為姐姐和老媽的關系不睦受連累被廢掉。)
3,吳景帝孫休 庶子(庶六子) 生母王氏,即位后追尊生母為敬懷皇后。
4,吳末帝孫皓 庶孫庶子(庶長子) 孫權庶孫,親祖母王氏(和孫休他媽同姓)是孫權的第三繼配夫人,由于孫權女兒的中傷,王氏失去了本該屬于她的皇后之位,甚至連累兒子太子孫和被廢,孫和也由嫡子變成庶子。孫皓是孫和庶長子,嫡母張氏,生母何姬。孫皓即位后追尊祖母為大懿皇后,父親為文皇帝,生母為昭獻皇后,并沒有追封嫡母。
小結:
三國帝王11位
原配嫡子二名
繼配嫡子二名
庶子(包括庶孫)五名
嫡庶不詳一名
養子一名
漢朝(前202—公元220年),分為西漢和東漢,是繼秦朝之后強盛的大一統帝國。前202年高祖劉邦建國,定都長安。文景之治后,漢武帝劉徹進一步推動大一統事業,在“昭宣中興”時達到極盛。公元九年,王莽篡奪政權,西漢結束。 25年,皇族劉秀稱帝,建立東漢,定都洛陽。開創了光武中興和明章之治,萬國來朝。漢朝是一個強大的帝國,創造了輝煌的文明,和之后的唐朝合稱為“強漢盛唐”。漢朝時期,民族融合空前發展,對外交流頻繁,國力和經濟較為強盛。且文化的統一,為中華民族兩千年的社會發展奠定了基礎,為中華文明的延續和挺立千秋做出了巨大貢獻。漢朝共歷400多年。220年禪位于魏王曹丕,東漢結束。
西晉:
1,司馬炎 原配嫡子(嫡長子)生母文明皇后王元姬。
2,司馬衷 原配嫡子(嫡次子)生母武元皇后楊艷。
3,司馬熾 庶子 生母王媛姬,嫡母武元皇后楊艷。 即位追尊生母為武懷皇太后。
4,司馬鄴 庶孫庶子 司馬炎庶孫,吳王司馬晏庶子。母不詳。
東晉:
1,晉元帝司馬睿 原配嫡子 生母瑯邪王妃夏侯元姬。小宗入大宗沒有追尊生父母。
2,晉明帝司馬紹 庶子(庶長子) 生母荀氏,嫡母元敬皇后虞孟母。 生母不得寵愛又得罪嫡母,被趕出府再嫁馬某。司馬紹即位后封生母為建安君,司馬衍追尊祖母為豫章郡君。
3,晉成帝司馬衍 原配嫡子(嫡長子)生母明穆皇后庾文君。
4,晉康帝司馬岳 原配嫡子(嫡次子) 生母明穆皇后庾文君。
5,晉穆帝司馬聃 原配嫡子(嫡長子) 生母康獻皇后褚蒜子。
6,晉哀帝司馬丕 庶子(庶長子) 生母周貴人,嫡母成恭皇后杜陵陽。即位尊生母為皇太妃。死后追謚章太妃。
7,晉廢帝司馬奕 庶子(庶次子) 生母周貴人,嫡母成恭皇后杜陵陽。
8,晉簡文帝司馬昱 庶子(庶六子) 生母鄭阿春,嫡母元敬皇后虞孟母。即位追號生母為會稽太妃,司馬曜追尊祖母為簡文宣太后。
9,晉孝武帝司馬曜 庶子(庶四子) 生母李陵榮,嫡母順皇后王簡姬。即位尊生母為淑妃,進貴人、夫人、皇太妃,又尊為皇太后。司馬德宗尊為太皇太后。
10,晉安帝司馬德宗 庶子(庶長子)生母陳歸女,嫡母定皇后王法慧。即位追尊生母為安德皇太后。
11,晉恭帝司馬德文 庶子(庶次子)生母陳歸女,嫡母定皇后王法慧。
兩晉小結:
兩晉15位帝王
原配嫡子六名
庶子(包括庶孫)九名
庶出獲勝
晉朝嫡庶觀念比前代加強。
東晉更有個奇怪的現象,司馬睿司馬昱父子在子嗣上都很艱難,最后都不得不選擇庶子。而其他幾位都是年紀輕輕就掛了,自然也沒有庶子出生的機會。
桓楚:
1,悼武帝桓玄 庶 子 桓溫庶子,嫡母司馬興男,生母馬氏。桓玄篡權,追贈馬氏為豫章公太夫人。即位后,追尊嫡母南康公主為宣皇后,沒有追贈生母馬氏。
漢趙:
1,光文帝劉淵 原配嫡子 生母呼延氏
2, 劉 和 原配嫡子 生母呼延皇后
3,昭武帝劉聰 庶 子 生母張氏,嫡母呼延皇后、單皇后。奪位后尊嫡母單皇后為皇太后,生母為帝太后,逼死嫡母后尊生母為皇太后,死謚光獻皇后。
4,隱帝劉 粲 原配嫡子 生母武元皇后呼延氏。
5, 靳 準 嫡庶不詳 父母不詳
6, 劉 曜 嫡 子 生母胡氏 即位后追尊生父為宣明皇帝,生母為宣明太后。
成漢:
1,武帝李雄 嫡子(嫡三子) 生母羅氏 建國后尊生母為太后。
2,哀帝李班 嫡子 生母羅氏 在位五個月即被殺,沒有追尊父母。以嬸母任皇后為皇太后。
3,幽公李期 庶子 嫡母任皇后,生母冉宮人 奪位后尊嫡母為皇太后,沒有追尊生母。
4,昭文帝李壽 嫡子 生母昝氏 奪位后追尊父親李驤為獻皇帝,生母為皇太后。
5,末主李勢 庶子 嫡母閻皇后,生母李宮人 即位后尊嫡母為皇太后,沒有追尊生母。
西蜀:
1,譙縱 嫡庶不詳 父母不詳
后趙:
1,明帝石勒 嫡子 生母王氏 建國后追封父親石周曷朱為世宗元皇帝,生母為元昭太后。
2,廢帝石弘 庶子 嫡母劉氏,生母程氏 即位后尊嫡母為皇太后,石虎擅權,劉太后密謀除之事泄被殺,石虎又封程氏為皇太后,石虎篡位后石弘母子均被殺。
3,武帝石虎 嫡庶不詳 母不詳
4,石世 第四繼配嫡子 石世和孫亮身份差不多,老爹石虎原配郭氏被石虎自己毆死,繼配崔氏也被石虎殺,再繼配鄭櫻桃因兒子而被廢,再再繼配杜珠也因兒子被廢,石世的生母劉氏是第四繼配,劉氏出身最貴,父親是漢趙末代皇帝劉曜。石世即位后尊生母為皇太后,在位33天被廢殺,母子同死。
5,石遵 第二繼配嫡子 生母鄭櫻桃 其實這個鄭櫻桃挺彪悍的,出身微賤卻很受石虎寵愛,甚至害死了原配郭氏和繼配崔氏登上正妻寶座,當了八個月皇后因為太子兒子被廢而失去后位。小兒子石遵奪位后尊生母為皇太后,石遵在位183天被冉閔廢殺,母子同死。
6,石鑒 庶子 母不詳
7,石袛 庶子 母不詳
冉魏:
1,悼武天王冉閔 嫡子 生母王氏 建國后追尊生父冉瞻為烈祖高皇帝,尊生母為皇太后。
前涼:
1,昭王張寔 嫡子(嫡長子) 生母不詳
2,成王張茂 嫡子(嫡次子) 生母不詳
3,文王張駿 庶子(庶長子) 嫡母賈夫人,生母不詳。
4,桓王張重華 庶子(庶次子) 嫡母嚴氏,生母馬氏,即位后尊嫡母嚴王后為大王太后,生母馬氏為王太后。
5,哀王張耀靈 庶子(庶長子)嫡母裴王后,生母不詳 伯父張祚與親祖母馬氏以及嫡母裴氏私通,張祚篡位,與嫡母一起被殺。
6,威王張祚 庶子(庶長子)嫡母嚴王后,生母不詳。
7,沖王張玄靚 庶子(庶次子)嫡母裴王后,生母郭氏 即位后嫡母已死,尊生母郭夫人為王太妃,親祖母馬氏為太王太后。叔父又篡位,母子同死。
8,悼公張天錫 庶子(庶幼子) 嫡母嚴王后,生母劉氏,即位后尊生母劉美人為王太妃。
后涼
1,懿武帝呂光 嫡子(嫡長子)生母不詳 建國后,追尊父親呂婆樓為景昭王,生母為昭烈妃。
2,隱王呂紹 嫡子(嫡長子)生母石皇后
3,靈帝呂篡 庶子(庶長子)嫡母石皇后,生母趙淑媛。篡位后尊生母為太后。
4,建康公呂隆 嫡子(嫡長子)生母衛氏。篡位后追尊生父呂寶為文皇帝,尊生母為太后。
南涼:
1,武威王禿發烏孤 嫡庶不詳 生母不詳
2,康王禿發利鹿孤 嫡庶不詳 生母不詳
3,景王禿發偄檀 嫡庶不詳 生母不詳
北涼:
1,段業 嫡庶不詳 父母不詳
2,武宣王沮渠蒙遜 嫡子 生母車氏 篡位后尊生母為太后。
3,哀王沮渠牧犍 庶子 嫡母孟皇后,生母不詳
4,沮渠無諱 庶子 嫡母孟皇后,生母不詳
5,沮渠安周 庶子 嫡母孟皇后,生母不詳
西涼:
1,武昭王李嵩 嫡子 生母不詳
2,李歆 繼配嫡子(嫡次子)前母辛氏,生母尹氏。即位后尊生母為太后。
3,李恂 庶子 嫡母尹氏,生母不詳。
前燕:
1,文明帝慕容皝 嫡子(嫡長子) 生母段夫人
2,景昭帝慕容儁 嫡子(嫡長子,這個不確定,沒有明確史料)生母文明皇后段氏。
3,幽帝慕容暐 嫡子(嫡次子)生母皇后可足渾氏。(之前有獻懷太子慕容曄是慕容暐的母兄,早死。)
西燕:
1,慕容泓 庶子 父親慕容儁,嫡母皇后可足渾氏,生母不詳。
2,慕容沖 嫡子(嫡三子)父親慕容儁,生母皇后可足渾氏。是慕容暐母弟。
3,段隨 嫡庶不詳 父母不詳
4,慕容顗 庶孫 嫡庶不詳 慕容皝庶孫,慕容桓之子,生母不詳。
5,慕容瑤 嫡孫 嫡庶不詳 慕容儁嫡孫,慕容沖之子,生母不詳。
6,慕容忠 庶孫 嫡庶不詳,慕容儁庶孫,慕容泓之子,生母不詳。
7,慕容永 庶曾孫 嫡庶不詳,慕容涉歸庶曾孫,慕容運之孫,父母不詳。
后燕:
1,慕容垂 庶子,嫡母文明皇后段氏,生母蘭淑儀。建國后撤銷嫡母尊號,追尊生母為文昭皇后。
2,慕容寶 原配嫡子(嫡次子) 生母成昭皇后段氏。生母被慕容儁夫妻所殺。慕容垂建國后追尊發妻為成昭皇后,嫡長子慕容令為獻莊太子。
3,蘭汗 嫡庶不詳 父母不詳
4,慕容盛 庶子(庶長子)嫡母惠德皇后段氏,生母丁氏(有資料說丁氏原是獻莊太子慕容令之正妻,令死和慕容寶生慕容盛,所以慕容盛還追尊伯父慕容令為獻莊皇帝)。即位后尊嫡母為皇太后,生母為獻莊皇后。惠德皇后薨,又尊丁氏為皇太后。丁氏和小叔子慕容熙私通在慕容盛死后廢掉太子定立慕容熙為帝,丁氏由于吃醋被慕容熙殺。
5,慕容熙 庶子 嫡母成昭皇后段氏,繼配嫡母小段氏、可足渾氏、成哀皇后段元妃(他爹慕容垂四個正妻,原配發妻成昭皇后段氏被慕容儁夫妻殺害;慕容垂又娶妻子的妹妹小段氏為繼配;慕容儁皇后可足渾氏逼他以妻為妾另娶妹妹長安君為正妻,慕容垂父子投奔前秦拋棄了可足渾氏;仍以小段氏為正妻,建國后小段氏沒有出現過,慕容垂又娶小段氏的侄女段元妃為正妻,后來立為皇后);生母段貴嬪。由于慕容熙是借助嫂子丁太后的力量當上皇帝,所以即位后沒有立即尊生母為太后,而是繼續以丁太后為皇太后,直到逼丁太后自殺后,慕容熙才尊生母段氏為太后。
南燕:
1,慕容德 庶子 慕容皝庶子,嫡母文明皇后段氏,生母公孫氏。
2,慕容超 庶孫嫡子(嫡長子) 慕容皝庶孫,慕容納嫡子,生母段氏。即位后尊嬸母獻武皇后段季妃為皇太后,與嬸母鬧翻之后,遣使請秦主姚興送還他的母親妻子,尊生母為皇太后。
北燕:
1,惠懿帝高云 嫡庶不詳 生母不詳
2,文成帝馮跋 嫡子(嫡長子) 生母張氏 篡位后尊生母為皇太后,追尊父親馮安為宣皇帝。
3,昭成帝馮弘 嫡子(嫡次子) 生母皇太后張氏。
前秦:
1,景明帝苻健 嫡子(嫡長子)生母姜氏 建國后尊生母為皇太后,追尊父苻洪為太祖惠武帝。
2,厲王苻生 嫡子(嫡次子)生母明德皇后強氏 即位尊生母為皇太后。(之前有母兄獻哀太子苻萇戰死。)
3,宣昭帝苻堅 嫡子(嫡長子)生母茍氏 奪位后尊生母為文德皇太后,追尊父親苻雄為文桓帝。
4,哀平帝苻丕 庶子(庶長子)嫡母茍皇后,生母不詳。
5,高帝苻登 嫡庶不詳 父親苻敞,生母不詳。
6,末帝苻崇 嫡庶不詳 生母不詳
后秦:
1,武昭帝姚萇 嫡子 母親沒有留下姓氏 建國后尊父親姚弋仲為景元皇帝,尊母親為德皇后。
2,文桓帝姚興 嫡子(嫡長子) 生母虵皇后 即位后尊生母為皇太后。
3,末主姚泓 嫡庶不詳 嫡母張皇后、齊皇后,生母不詳
西秦:
1,宣烈王乞伏國仁 嫡庶不詳 生母不詳
2,武元王乞伏乾歸 嫡庶不詳 生母不詳
3,文昭王乞伏熾盤 嫡子 生母邊皇后
4,末王乞伏暮末 嫡庶不詳 生母不詳
胡夏:
1,武烈帝赫連勃勃 嫡子 生母符氏,建國后追尊父親劉衛辰為桓皇帝,廟號太祖,生母苻氏為桓文皇后。
2,秦王赫連昌 庶子 嫡母沒奕氏、梁氏,生母不詳
3,秦王赫連定 庶子 嫡母沒奕氏、梁氏,生母不詳
五代十國小結:
亂世八十帝
嫡子(包括原配、繼配、嫡孫)34名
庶子(包括庶孫)30名
嫡庶不詳16名
在亂世一切禮法都被拋棄,都是槍桿子里出政權強留弱去適者生存的狀態,談嫡庶好像笑話
在亂世所有的世家大族都面臨破家的威脅,在生命不保的狀態還有誰在乎禮法!
劉宋:
1,武帝劉裕 原配嫡子(嫡長子)生母趙安宗,繼母蕭文壽。生母難產而死,父親趙翹續娶蕭文壽撫養長大。建國后追尊父親為穆帝,追尊生母為孝穆皇后。尊繼母為皇太后。
2,廢帝劉義符 庶子(庶長子)嫡母武敬皇后臧愛親,生母張闕。即位后尊生母為皇太后,被廢后生母也降為營陽王太妃。
3,文帝劉義隆 庶子(庶三子)嫡母臧愛親,生母胡道安,生母被老爹劉裕賜死。即位后追尊生母為章皇太后。
4,元兇劉 劭 原配嫡子(嫡長子)生母文元皇后袁齊媯。
5,孝武帝劉駿 庶子(庶次子)嫡母文元皇后袁齊媯,生母淑媛路惠男。即位后尊生母為崇憲皇太后。死后被劉彧追謚昭皇太后。
6,前廢帝劉子業 原配嫡子(嫡長子)生母文穆皇后王憲嫄。即位后尊生母為皇太后。
7,明帝劉彧庶子(庶十子)嫡母文元皇后袁齊媯,生母婕妤沈容姬。即位后追謚生母為宣皇太后。
8,劉子勛 庶子(庶長子)嫡母文穆皇后王憲嫄,生母淑媛陳氏。起兵時尊生母為皇太后,兵敗母子同死。
9,后廢帝劉昱 庶子(庶長子)嫡母明恭皇后王貞風,生母貴妃陳妙登。陳妙登曾被賜給大臣李道兒,或疑為劉昱是李家子。即位后尊嫡母為皇太后,生母為皇太妃。劉昱被殺后生母降為蒼梧王太妃。
10,順帝劉準 庶子(庶三子)養母昭容陳法容,有資料說劉準是劉休范之子,被殺母取子養之。即位后尊養母為皇太妃,劉準被廢后降為汝陰王太妃。
嘖嘖嘖,看看南宋的三個原配嫡子除了劉裕是開國帝,其他兩個都是不得好死的呀
蕭齊:
1,高帝蕭道成 原配嫡子(嫡長子)生母宣孝皇后陳道止
2,武帝蕭 賾 原配嫡子(嫡長子)生母高昭皇后劉智容
3,鬱林王蕭昭業 原配嫡子(嫡長子)蕭賾嫡長孫,蕭長懋嫡長子,親祖母武穆皇后裴惠昭,生母文安皇后王寶明。即位尊生母為皇太后。王寶明在庶子蕭昭文被廢后遷出宮,后來又被蕭衍弄進宮稱宣德太后,齊亡才死,文安皇后是蕭梁上的謚號。
4,海陵王蕭昭文 庶子(庶長子)嫡母文安皇后王寶明,生母許宮人。即位后是個傀儡,并沒有追尊生母。
5,明帝蕭鸞 庶孫嫡子 原配嫡子(嫡次子)宣帝蕭承之庶孫,始安貞王蕭道生嫡子。嫡祖母宣孝皇后陳道止,親祖母恭太后王氏,生母懿皇后江氏。篡位后追謚父親為景皇,生母為懿皇后,親祖母為恭太后。
6,東昏侯蕭寶卷 原配嫡子(嫡長子)生母明敬皇后劉惠端。
7,和 帝蕭寶融 原配嫡子(嫡三子)生母明敬皇后劉惠端。
蕭齊7帝只有一個庶出,嫡出完勝。
蕭梁:
1,武帝蕭衍 原配嫡子(嫡三子)生母文獻皇后張尚柔
2,蕭正德 庶孫 嫡庶不詳(出繼蕭衍,出繼子應為庶子)蕭順之庶孫,蕭宏三子,生母不詳。曾出繼嫡伯父蕭衍為嗣子,蕭衍生子又回歸本支。
3,簡文帝蕭綱 庶子(庶三子)嫡母武德皇后郗徽,生母貴嬪丁令光。即位追謚生母為穆太后。
4,蕭棟 繼配嫡子(嫡長子)蕭衍庶曾孫,蕭統嫡孫,蕭歡嫡子;生母王氏是蕭歡繼配,祖母蔡氏,親曾祖母丁令光,嫡曾祖母武德皇后郗徽。即位追謚祖母為敬皇后,尊生母為皇太后。被廢后母子同死。
5,蕭紀 庶子(庶八子)嫡母武德皇后郗徽,生母葛修容。
6,元帝蕭繹 庶子(庶七子)嫡母武德皇后郗徽,生母修容阮(石)令嬴。即位追謚生母為文宣太后。
7,閔帝蕭淵明 嫡孫庶子 蕭順之嫡孫,(蕭順之嫡長子)蕭懿庶子,祖母文獻皇后張尚柔,生母不詳。蕭衍侄子。
8,敬帝蕭方智 庶子(庶八子)嫡母徐昭佩(嫡長子蕭方等戰死后被丈夫蕭繹休棄逼自殺),生母貴妃夏王豐。即位尊生母為皇太后,梁亡降為江陰王太妃。
9,蕭莊 嫡孫 嫡庶不詳 蕭繹嫡孫,武烈太子蕭方等之子,祖母徐昭佩,生母不詳。即位后追謚父親為顯宗武烈帝。
很明顯,蕭梁是庶出的多
侯漢:
1,太始帝侯景 嫡庶不詳,生母不詳,父親侯標,建國后追謚父親為元帝。
蕭西梁:
1,宣帝蕭察 庶子(庶次子)嫡母敬皇后蔡氏,生母寶林龔氏,建國后追謚嫡母為昭德皇后,尊生母為皇太后,之后為太皇太后,死謚元皇太后。
2,明帝蕭巋 庶子(庶長子) 嫡母宣靜皇后王氏,生母貴嬪夏氏。即位尊嫡母為皇太后,生母為皇太妃。生母死謚孝皇太妃。
3,孝靖帝蕭琮 庶子(庶長子)嫡母張皇后,生母不詳。
都是庶庶一家親啊。
陳:
1,武帝陳霸先 嫡子(嫡次子)生母安皇后董氏。建國后追尊父親陳文贊為景皇帝,廟號太祖,母親董太夫人安皇后。追謚發妻錢氏為昭皇后,世子陳克為孝懷太子。
2,文帝陳茜 嫡庶不詳(應為嫡長子)父親陳道譚,生母不詳。即位尊嬸母陳霸先繼配章要兒為皇太后。
3,廢帝陳伯宗 原配嫡子(嫡長子)生母安德皇后沈妙容,即位尊生母皇太后。被廢后沈妙容被陳頊尊為皇嫂文皇后。陳亡入長安。
4,孝宣帝陳頊 嫡庶不詳(應為嫡次子)父親陳道譚,生母不詳。即位仍以嬸母陳霸先繼配章要兒為皇太后。
5,后主陳叔寶 繼配嫡子(嫡長子)陳頊的原配發妻是錢氏,被蕭繹強壓為妾室,另娶蕭繹的外甥女柳敬言為正妻。陳頊篡位后立柳敬言為皇后,錢氏為貴妃。陳叔寶即位尊為皇太后。陳亡入長安。
北魏:
1,道武帝拓跋珪 原配嫡子(嫡長子)生母獻明皇后賀氏。建國后追謚父親拓跋實為獻明皇帝,尊生母為皇太后。
2,明元帝拓跋嗣 庶子(庶長子)嫡母道武皇后慕容氏,生母貴人劉氏。北魏有子貴母死制度,拓跋嗣被立太子之時生母即被賜死。即位后追謚生母為宣穆皇后。
3,太武帝拓跋燾 庶子(庶長子)嫡母昭哀皇后姚氏(生前因鑄金人不成不愿據后位而實據后位,死后被拓跋嗣追謚昭哀皇后),生母貴嬪杜氏,保姆竇氏。即位后追謚生母為密皇后,尊保姆為保太后,死謚惠太后。
4,隱帝拓跋余 庶子(庶六子) 嫡母太武皇后赫連氏,生母左昭儀閭氏,被宗愛立后尊嫡母為皇太后。
5,文成帝拓跋濬 嫡子(嫡長子)太武帝庶孫,恭宗拓跋晃嫡長子;嫡祖母太武皇后赫連氏,親祖母貴嬪賀氏,生母郁久閭氏,保姆常氏。即位后追謚父親為恭宗景穆皇帝,生母為恭皇后,親祖母為敬哀皇后。尊嫡祖母為太皇太后,保姆為保太后,后來改為皇太后,死謚昭太后。
6,獻文帝拓跋弘 庶子(庶長子) 嫡母文明皇后馮氏,生母貴人李氏(被賜死)。即位追謚生母為孝元皇后。尊嫡母為皇太后。
7,孝文帝元宏 庶子(庶長子) 父親沒有正妻,生母夫人李氏(被賜死)。即位追謚生母為思皇后,尊嫡祖母為太皇太后。
8,宣武帝元恪 庶子(庶次子)嫡母廢后馮清、幽后馮潤,生母貴人高昭容(被馮潤殺)。即位追謚生母為文昭皇后。(之前有庶長兄太子元恂,被立為太子后生母林貴人被賜死,追謚貞皇后;元恂被廢殺,生母也被追廢庶人。)
9,孝明帝元詡 庶子(庶長子)嫡母順皇后于氏(與嫡長子元昌都被高英暗害)、崇憲皇后高英(生嫡次子),生母充華胡氏。即位后尊嫡母高英為皇太后,生母為皇太妃,幾個月后胡氏斗垮高英逐其出宮,自為皇太后。亡魏的兇手呀,死謚靈皇后。
10,元姑娘 庶女(庶長女) 嫡母胡皇后,生母充華潘外憐。
11,元釗 庶曾孫 嫡庶不詳 元宏庶曾孫,京兆王元愉嫡孫,臨兆王元寶琿之子,生母不詳,親祖母楊氏,嫡祖母于氏,親曾祖母袁貴人,嫡曾祖母馮清、馮潤。被立后叔祖母胡氏仍為皇太后,同被殺。
12,孝莊帝元子攸 庶孫嫡子(嫡次子) 拓跋弘之庶孫,彭城王元勰嫡子,生母彭城王妃李媛華,親祖母潘貴人。即位后追尊生父為肅祖文穆帝,生母為文穆皇后;還追尊嫡兄長無上王元劭為孝宣帝,嫂子李氏為文恭皇后。
13,前廢帝元曄 庶孫 曾祖父恭宗拓跋晃,祖父南安惠王拓跋楨(生母劉椒房),父扶風王元怡排第三,元曄是元怡次子,嫡庶不祥。
14,烈宗節閔帝元恭 庶孫嫡子 拓跋弘之庶孫,親祖母孟椒房;父廣陵惠王元羽,生母王妃王氏。即位后追尊生父為先帝,生母為先太妃。
15,后廢帝元朗 庶玄孫 高祖父拓跋晃,曾祖父章武敬王拓跋太洛(其實是南安惠王拓跋楨,元彬過繼給拓跋太洛)(太洛生母慕容椒房)、祖父章武王元彬、父章武王元融(長子)、母親是程氏。因為在位時間短并沒有追尊生父母。
16,顯宗孝武帝元修 庶孫庶子 孝武帝元弘第五子廣平文穆王元懷的第三子,生母李氏,嫡母馮氏。親祖母貴人高昭容,嫡祖母廢后馮清、幽后馮潤。即位后追尊生父元懷為武穆帝,嫡母為武穆皇后,生母為皇太妃。
據說北魏時效法劉阿豬的做法,立子殺母,以免外戚專權。所以北魏的太子之母是最苦逼的。
北魏立皇后也有一個慣例,鋳金人成功得立皇后,不成就是上天不允許她做皇后。北魏的皇后沒有自愿生孩子的吧,最少從北魏十六帝中看,沒有皇后自愿生繼承人。
唯有拓跋晃的老婆作為太子妃生了嫡長子拓跋浚,還遭遇了拓跋燾那個間歇性抓狂的家伙,所以夫妻倆沒等上位就領盒飯了。
再后來就是一個元恪,因為母親的緣故對舅舅家恩寵超越諸王,而他的皇后嫡妻于氏生下嫡長子母子同被高家所害,于氏的死為高家讓位,直到后來的高胡之爭胡氏勝出終于把元家江山搞壞
東魏:
1,孝靜帝元善見 庶曾孫嫡子 孝文帝元宏第四子清河文獻王元懌的嫡長孫,清河文宣王元亶嫡子,生母王妃胡智(靈太后的堂侄女),親祖母王妃羅氏,親曾祖母羅夫人,嫡曾祖母馮清、馮潤。
西魏:
1,文帝元寶炬 繼配嫡子(嫡三子)元宏庶孫,元愉嫡三子,嫡母于氏,生母楊氏。生母原為妾,以身份低假作李氏女,父母很有愛,嫡母之姐是元恪原配皇后于氏,很是打壓楊氏,甚至毀容囚禁,楊氏生下長子元寶月后在于父的干涉下才被釋放,之后元愉攜帶楊氏自立于信都之南,稱帝,以楊氏為皇后,事敗自縊,楊氏生下女兒元明月后也被殺。元寶炬兄妹五人小時沒少吃苦,靈皇后胡氏赦免并恢復宗室身份,追封元愉為臨洮王,楊氏為臨洮王妃。元寶炬即位后,追謚元愉為文景皇帝,楊氏為文景皇后。
2,廢帝(烈宗孝閔帝)元欽 原配嫡子(嫡長子)生母文皇后乙弗氏,繼母柔然公主郁久閭氏,生母因為繼母而被廢殺。即位后追尊生母為文皇后,與父親合葬。
3,恭帝拓跋廓 原配嫡子(嫡四子)生母文皇后乙弗氏,繼母柔然公主郁久閭氏
北齊:
1,文宣帝高洋 原配嫡子(嫡次子)生母武明皇后婁昭君,繼母郁久閭氏(這個柔然公主在高歡死后遵照柔然風俗又嫁給高澄,生一女)。建國后追尊父親高歡為高祖神武帝,嫡長兄高澄為世宗文襄帝。尊生母為皇太后。
2,廢帝高殷 原配嫡子(嫡長子)生母昭信皇后李祖娥。即位后尊生母為皇太后,尊祖母婁昭君為太皇太后。被廢后生母降為昭信皇后。
高殷被殺后李祖娥被迫和高湛私通,生下一女溺死,高湛怒而殺死李祖娥的小兒子太原王高紹德,又把李祖娥打個半死扔到水渠里漂流,李祖娥并沒死,獲救后出家為尼。
3,孝昭帝高演 原配嫡子(嫡三子)生母武明皇后婁昭君。篡位后復尊生母為皇太后。(高演曾立自己的嫡長子高百年為皇太子,高百年之母是順成皇后元氏,因為高演怕兒子遭遇侄子高殷的下場,所以直接廢掉兒子以弟弟高湛為繼承人,仍沒保住兒子性命)
4,武成帝高湛 原配嫡子(嫡五子)生母武明皇后婁昭君。老媽仍舊是皇太后。
5,后主高緯 繼配嫡子(嫡長子)生母胡皇后,嫡母柔然鄰和公主叱地連(五歲嫁給八歲的長廣公高湛,十三歲死于晉陽)。即位后老爹高湛自稱太上皇,老媽胡皇后就是太上皇后。高湛死后,高緯才尊老媽為皇太后。北朝有名的淫蕩亂政太后,北齊滅亡后領著兒媳婦們去青樓做了小姐。
6,幼主高恒 第二繼配嫡子(嫡長子)生母穆黃花。高恒老爹高緯的原配發妻是斛律皇后,名將之女,因為高緯自毀長城殺害岳父一家,皇后被廢。高緯又娶了親表妹胡氏為皇后,結果,表妹和她那個淫蕩的婆母兼姑媽不是一路的,在胡太后的授意下胡皇后也被廢,當時身為弘德夫人的穆黃花閃亮登場,做了第三位皇后,但當上皇后時已經失寵,那時候高緯已經迷上了馮小憐,如果不是北周入侵,穆黃花也要成為昨日黃花。高緯倉皇退位,自居上皇,穆黃花被兒子尊為太上皇后,25日北齊滅亡。穆黃花和婆母一起去青樓坐臺了。
北周:
1,孝閔帝宇文覺 原配嫡子(嫡長子)生母文皇后元氏是北魏的馮翊公主,孝武帝元修之妹。即位后追尊父親宇文泰為太祖文王,生母為王后。
2,明帝宇文毓 庶子(庶長子)生母姚氏,嫡母文皇后元氏。追尊父親宇文泰為太祖文帝,嫡母為文皇后。
3,武帝宇文邕 庶子(庶三子)生母叱奴氏,嫡母文皇后元氏。即位后尊生母為皇太后,死后謚號宣太后。
4,宣帝宇文赟 庶子(庶長子)生母李娥姿,嫡母阿史那皇后。即位后尊嫡母阿史那皇后為皇太后,后改為天元皇太后、天元上皇太后。尊生母李娥姿為太后,后改為天元帝太后、天皇太后、天元圣皇太后。宇文闡即位后尊嫡祖母阿史那氏為太皇太后,尊親祖母為太帝太后。北周滅亡,李娥姿出家為尼,法名常悲。阿史那氏死于隋開皇二年,謚號武成皇后。
5,靜帝宇文闡(又名衍) 庶子(庶長子)生母朱滿月,嫡母楊麗華。生母出身微賤,因為生了長子的原因被封為天元帝后,后又改稱為“天皇后”、“天大皇后”,宇文衍即位后尊稱生母為帝太后。嫡母為皇太后。北周滅亡,楊麗華成為大隋朝的樂平公主;朱滿月出家為尼,法號法凈。
隋
1,文帝楊堅 原配嫡子(嫡長子)生母元明皇后呂苦桃 。篡位后追尊父親楊忠為太祖武元皇帝,生母為元明皇后。
2,明帝楊廣 原配嫡子(嫡次子)生母文獻皇后獨孤伽羅。阿摩很有名了,干掉了嫡長兄楊勇又做掉老爹登上帝位。
3,恭帝楊侑 嫡孫嫡子(嫡長子)生母太子妃韋氏。即位后由于是傀儡沒有追尊父母。
4,廢帝楊浩 嫡孫嫡子(嫡長子)父親秦孝王楊俊是楊堅的嫡三子,生母是秦王妃崔氏,因為崔氏對楊俊下毒藥被廢賜死,楊浩差點失去繼承王位的機會。被宇文化及擁立也是個傀儡并沒有追尊父母。
5,恭帝楊侗 嫡孫庶子(庶次子)生母小劉良娣,嫡母韋氏。即位后尊父親元德太子楊昭為世宗孝成皇帝,尊生母為圣感皇太后。
李唐:
1,高祖李淵 原配嫡子(嫡長子) 生母元貞皇后獨孤氏,建國后追尊父親李昞為世祖元帝,生母為元貞皇后
2,太宗李世民 原配嫡子( 嫡次子) 生母太穆皇后竇氏(李世民之前有隱太子李建成,是李二的嫡長兄,李二干掉大哥上位)
3,高宗李治 原配嫡子(嫡三子) 生母文德皇后長孫觀音婢(小九之前又有嫡長兄廢太子李承乾)
4,中宗李顯 繼配嫡子(嫡三子) 生母就是著名滴武則天,老爹李治的原配發妻是廢后王氏。(李顯之前陣亡好幾個太子,其中有李治的庶長子李忠【生母后宮劉氏】,因為被王廢后收養而成為皇太子,又因為遭遇阿武而被廢殺;接班太子是阿武的親兒子,當時的嫡長子李弘成為李治朝的第二位皇太子,當然,遭遇強大的老媽自然也陣亡了,被老爹追尊為孝敬皇帝,還讓那個風流的李小三做了李弘的嗣子;第三位就是嫡次子章懷太子李賢,大家都知道也陣亡了,這才輪到李顯這個二貨。李顯被立為太子后他的繼配嫡長子李重照【即李重潤】一出生就被立為皇太孫,面對阿武也只有被廢,后來被殺,李顯復位追封兒子為懿德皇太子。)
5,睿宗李旦 繼配嫡子(嫡四子) 生母也是著名滴武則天,老爹李治的原配發妻是廢后王氏。
6,殤帝李重茂 庶子(庶三子)嫡母恭皇后趙氏【和思皇后】、繼嫡母韋庶人,生母不詳。被嫡母韋氏立為皇帝后尊嫡母為皇太后。(李重茂之前有庶次兄節閔太子李重俊,反抗嫡母韋氏失敗被殺。)
7,玄宗李隆基 庶子(庶次子)嫡母肅明皇后劉氏,生母竇德妃。李小三的嫡母生母都被阿武所殺,連尸體都沒找到。李旦復位立李小三為太子后,追謚太子生母竇德妃為昭成皇后,同時追謚原配發妻劉氏為肅明皇后。李小三即位后又追尊生母為皇太后。(李三之前有嫡長兄李成器在老爹第一次在位時被立為皇太子,隨著老爹被廢也降為皇孫。李旦二次登基,李成器讓太子位于李小三,死后被李小三尊為讓皇帝。)
8,肅宗李亨 庶子(庶三子)嫡母王皇后,生母楊貴嬪,另李隆基追謚武惠妃為貞順皇后。即位后尊生母為元獻皇后,追廢貞順皇后稱號。(李亨之前有廢太子庶次兄李瑛,因為遭遇武惠妃而被廢殺。)
9,代宗李豫 庶子(庶長子)嫡母韋氏、皇后張氏,生母吳氏。韋氏因為李林甫的陷害和李亨離婚,張皇后為繼室,和李輔國相斗被殺。李豫即位后追尊生母為章敬皇后。
10,德宗李適 庶子(庶長子)嫡母崔氏、貞懿皇后獨孤氏,生母沈媛,就是那個傳說中的沈珍珠。崔氏是楊貴妃姐姐的閨女,因為楊家失勢而失寵早死。所生嫡子李邈也失去被立為太子的機會并早死,被老爹追封為昭敬太子。獨孤氏為貴妃,獨寵專房,死后追謚為皇后。李適生母沈珍珠在安史之亂中失蹤,李適即位后四處找媽未果,又不承認生母已死,就遙尊生母為皇太后。后來追謚為睿真皇后。
11,順宗李誦 庶子(庶長子)也算是嫡子吧,因為他老媽王氏也做了三天皇后。生母是昭德皇后王氏。
12,憲宗李純 庶子(庶長子)嫡母蕭氏,生母王良娣。蕭氏的母親郜國公主是肅宗之女,所以,蕭氏不但是德宗的兒媳婦也是他的表妹,她是順宗李誦的表姑兼嫡妻。因為郜國公主的問題蕭氏被公公兼表哥李適所殺,追謚惠。而李誦即位后忙著改革就是著名的永貞革新,幾個月失敗后被迫退位,李純即位后尊老爹為太上皇,尊生母王氏為太上皇后。李誦死后又尊王氏為皇太后,死謚莊憲皇后。
13,穆宗李恒 嫡子(嫡長子)生母懿安皇后郭氏。郭氏為李純正妃卻因為出身顯赫而沒有被立為皇后,李恒即位尊生母為皇太后。之后敬宗文宗武宗即位尊郭氏為太皇太后。再之后宣宗即位,復位皇太后。因其生母鄭氏和郭太后不睦,郭太后暴卒,死謚懿安皇后。(李恒之前有庶長兄惠昭太子李寧,早死。)
14,敬宗李湛 庶子(庶長子)李恒沒有嫡妻,生母恭僖皇后王氏。即位后尊生母為皇太后,尊祖母郭太后為太皇太后。王氏死謚恭僖皇后。
15,文宗李昂 庶子(庶次子),生母貞獻皇后蕭氏。即位后尊生母為皇太后,長兄之母恭僖皇后號為寶歷皇太后,祖母郭氏依舊太皇太后。蕭氏死謚貞獻皇后。
16,武宗李炎 庶子(庶五子) 生母宣懿皇后韋氏。即位后追謚生母為宣懿皇后。兩兄之母寶歷太后、積慶太后。祖母依舊太皇太后。
17,宣宗李忱 庶子(庶十二子)嫡母懿安皇后郭氏,生母宮人鄭氏。被宦官擁立為帝,尊生母為皇太后,嫡母太皇太后郭氏復位皇太后,因為鄭氏為庶郭氏為嫡,宣宗母子難免有隙,之后郭太后暴卒,鄭太后獨尊。之后為太皇太后,死謚孝明皇后。
18,懿宗李漼 庶子(庶長子)生母晁美人。即位后追謚生母為元昭皇后。尊祖母鄭氏為太皇太后。
19,僖宗李儇 庶子(庶五子)生母王貴妃。即位后追謚生母為惠安皇后。
20,昭宗李曄 庶子(庶七子)生母王宮人。即位后追謚生母為恭憲皇后。
21,李裕 嫡子(嫡長子)生母何皇后。作為太子被劉季述立為皇帝,二月被廢降位德王。
22,哀帝李柷 嫡子(嫡次子)生母何皇后。即位后尊生母為皇太后,后被朱溫所殺,追廢庶人。
大唐自德宗百年都沒有立過皇后,唯有一個何皇后做了亡國皇后。大唐以嫡開國以嫡亡國,庶出占據帝國中斷。
歷史上有個怪現象,一個王朝矯枉過正的話,必然反噬。像后漢劉秀擔心后族專政臨死前努力打壓陰麗華,劉莊也在竭力遏制母族和妻族的勢力,但是后漢還是沒有避免外戚專權的局面。像北魏,也是擔心主少母族擅權,結果呢,前面剛廢除立子殺母的舊例后面靈皇后就發威了。同樣,李唐開國之初幾代都是嫡出之子為了太子之位血雨腥風,李小三吸取歷史教訓堅決把皇子們圈養起來,導致國家有事皇子一點用都沒有;而國初的女主亂政也讓李家后人嚇得不敢再立皇后,直接導致李唐百年之中沒有嫡子,成為庶出的天下。
武周:
1,武瞾 繼配嫡女(嫡次女)嫡母相里氏,生母楊氏。 阿武準備登基時追謚父親魏王武士彠為周忠孝太皇,生母楊氏為周忠孝太后。登基后尊周忠孝太皇謚號孝明高皇帝,廟號太祖。楊氏謚號孝明高皇后。
燕:
1,雄武帝安祿山 私生子 生父姓康,生母阿史德氏,是突厥女巫師。阿史德氏嫁給安延偃。安祿山才姓安。
2,哀帝進刺王安慶緒 嫡子(嫡次子)生母康夫人。因為老爹寵愛段夫人,而且唐朝皇帝封段氏為國夫人,視為平妻。安祿山起兵后,安慶緒的嫡長兄和生母在長安為質被殺。而老爹稱帝后立段夫人為皇后,還妄想立少子安慶恩,所以鋌而走險弒父自立。又被史思明所殺,史思明追謚康夫人為哀皇后。
3,應天帝史思明 嫡庶不詳 父母不詳
4,末帝史朝義 庶子(庶長子)嫡母辛皇后,生母不詳。弒父自立,殺嫡母以及嫡弟太子史朝英。
后梁:
1,太祖朱溫 嫡子(嫡三子)父親朱誠,生母王氏。建國后追尊父親為烈祖文穆帝,追謚生母為文惠皇后。
2,廢帝朱友珪 庶子(庶次子)嫡母張惠,生母不詳,是亳州營妓。
3,末帝朱友貞 嫡子(嫡長子)生母賢妃張惠。生母為老爹嫡妻,早亡,梁國立被追封賢妃。朱友貞即位后追謚生母為元貞皇后。
后唐:
1,莊宗李存勖 庶子(庶長子)嫡母劉氏,生母曹氏。李存勖建國后追尊父親李克用為太祖武帝,尊嫡母為皇太妃,尊生母為皇太后。曹氏對于劉氏很抱歉,劉氏死后沒多久曹氏也死掉,追謚貞簡皇后。
2,明宗李嗣源 養子嫡子 是李克用的養子,生父李霓,生母劉氏,即位后追謚生父為德祖孝成帝,追謚生母為孝成懿皇后。
3,閔帝李從厚 原配嫡子(嫡次子)生母昭懿皇后夏氏,繼母和武顯皇后曹氏。即位后尊繼母為皇太后。
4,廢帝李從珂 養子 李嗣源養子,生父王某,生母魏氏;養母曹皇后。篡位后尊生母為宣憲皇后,尊養母為皇太后,國亡與養母同自焚死。石敬瑭追謚曹皇后為和武顯皇后。
后晉:
1,高祖石敬瑭 嫡子 生母何氏 建國后追尊父親石紹雍為獻祖孝元帝,生母為孝元懿皇后。并尊老爹的小老婆劉氏為太妃,后來又尊為皇太妃、皇太后。
2,出帝石重貴 養子 生父石敬儒,生母安氏。即位后尊伯母(或者堂伯母)李皇后為皇太后,庶祖母皇太后劉氏為太皇太后,生母安氏為皇太妃,追謚生父為宋王。國亡后與生母伯母一起流浪北國而死。
后漢:
1,高祖劉知遠 嫡子 父親劉琠,生母安氏。建國后追謚生父為顯祖章圣帝,生母為章懿皇后。
2,隱帝劉承祐 嫡子(嫡次子)生母李皇后。即位后尊生母為皇太后。后漢被后周取代,郭威尊李太后為德圣皇太后。
后周:
1,太祖郭威 養子 養父郭簡,生父常某,生母王氏,改嫁郭簡。建國后追謚養父為慶祖章肅帝,生母為章德皇后。郭威嫡妻柴氏,病死;再娶楊氏,病死;復娶張氏,被后漢隱帝所殺;后娶董氏,即位封貴妃。追謚柴為圣穆皇后,楊淑妃,張貴妃。前后四娶,皆再醮婦,呵呵,也讓人不解啊。
2,世宗郭榮 養子 養父兼姑父郭威,養母兼姑母圣穆皇后柴氏,生父柴守禮,母不詳。因為從小跟著姑父,即位后沒有尊崇生父。
3,恭帝郭宗訓 繼配嫡子(第四子) 嫡母貞惠皇后劉氏(后漢隱帝所殺),生母宣懿皇后符氏,繼母兼姨母小符氏。即位尊繼母為皇太后。周亡被尊為周太后,恭帝暴死,小符氏出家,號玉清仙師。
前蜀:
1,高祖王建 嫡庶不詳 父母不詳。
2,后主王衍 庶子(庶十一子)嫡母順德皇后周氏,生母徐賢妃,姨媽是有名的花蕊夫人徐淑妃。即位未幾嫡母死,追謚順德皇后。尊生母為順圣太后,姨媽為翊圣太妃。國亡母子同死。(王衍之前有廢太子庶次兄王宗懿,因為侮辱老爹的寵臣而被廢殺,小十一因為老媽有寵才得以為嗣。)
楊吳:
1,太祖楊行密 嫡庶不詳 母不詳。
2,烈祖楊渥 庶子(庶長子)嫡母朱夫人(因為兄長和丈夫反目而被休掉改嫁他人),生母史夫人。即位后尊生母為太夫人。
3,高祖楊渭 庶子(庶次子)嫡母朱夫人,生母史夫人。即位后尊生母為太妃。
4,睿帝楊溥 庶子(庶四子)嫡母朱夫人,生母王夫人。即位后尊生母為太妃,稱帝后追尊父兄為帝,并尊生母為皇太后。
吳越:
1,太祖錢繆 嫡子(嫡長子)生母水丘氏。建國后追謚生母為趙國太玄夫人。
2,世宗錢元瓘 庶子(庶七子) 嫡母莊穆夫人吳氏,生母昭懿夫人陳氏。
3,成宗錢弘佐 庶子(庶五子)嫡母田夫人(?是錢七的發妻,婚姻有政治因素,錢七算是人質,后來婚姻解除田夫人不知下落)、繼母恭穆夫人馬氏,生母仁惠夫人許新月。(之前有庶四兄孝獻世子錢弘僔,錢弘倧母兄)
4,忠遜王錢弘倧 庶子(庶七子)嫡母恭穆夫人馬氏,生母鄜氏。即位后尊生母為魯國夫人。
5,忠懿王錢弘俶 庶子(庶九子)嫡母恭穆夫人馬氏,生母恭懿夫人吳漢月。即位后尊生母為順德太夫人,死謚恭懿夫人。
王閩:
1,太祖王審知 嫡子(嫡三子)生父王恁,生母董氏。王氏兄弟發跡后追贈父親為太尉、光州刺史,尊生母為秦國太夫人。
2,嗣主王延翰 庶子(庶長子)嫡母任內明,生母不詳。
3,惠宗王延鈞 庶子(庶次子)嫡母任內明,生母黃氏。稱帝后追謚嫡母為皇后,尊生母為皇太后,王繼鵬篡位尊親祖母為太皇太后。
4,康宗王繼鵬 嫡子(嫡次子)生母明惠皇后劉德秀。
5,景宗王延義 庶子 嫡母任內明,生母不詳。
6,天德帝王延政 庶子 嫡母任內明,生母不詳。
7,朱文進 嫡庶不詳 父母不詳
馬楚:
1,武穆王馬殷 嫡子吧 母不詳 建國后追封三代,父馬元豐尊為景莊王。
2,衡陽王馬希聲 庶子(庶長子) 嫡母某夫人(馬希振之母),生母袁德妃。以生母有寵而得即位。嫡長兄被迫出家。
3,文昭王馬希范 庶子(庶三子) 嫡母某夫人,生母陳夫人。
4,廢王馬希廣 庶子(庶六子) 嫡母某夫人,生母陳夫人。以文昭王母弟而得越次即位,才引起內亂。因為不愿對兄弟下死手而失敗被殺。
5,恭孝王馬希萼 庶子庶四子) 嫡母某夫人,生母不詳。在母弟的攛掇下殺弟奪位。
6,后主馬希崇 庶子(庶八子) 嫡母某夫人,生母不詳,馬希萼母弟。
南漢:
1,烈宗劉隱 嫡子(嫡長子)生母武皇后韋氏。
2,高祖劉巖 庶子(庶長子)嫡母韋氏,生母段氏(被韋氏所殺)。稱帝后追謚生父劉謙為代祖圣武皇帝,嫡母為武皇后,嫡長兄為烈宗襄皇帝。沒有追封生母和嫂子。
3,殤帝劉玢 庶子(庶三子)嫡母馬皇后,生母趙昭儀。即位后尊生母為皇太妃。
4,中宗劉晟 庶子(庶四子)嫡母馬皇后,生母不詳。
5,后主劉鋹 庶子(庶長子)母不詳。
北漢:
1,世祖劉旻 嫡子(嫡次子)父親后漢顯祖章圣帝劉琠,生母后漢章懿皇后安氏,嫡長兄后漢高祖劉知遠。
2,睿宗劉承鈞 嫡庶不詳(次子) 母不詳
3,少主劉繼恩 嫡子 養子 養父兼舅父劉承鈞,生父薛釗(自殺),生母是劉旻之女。
4,英武帝劉繼元 嫡子 養子 養父兼舅父劉承鈞,生父姓何,系生母在老公薛釗自殺后再嫁。因為郭皇后和自己嫡妻段氏有矛盾,段氏病死,劉繼元懷疑是養母害死,即位后殺死養母兼舅母郭皇后,并屠殺外公劉旻諸子。追封嫡妻為皇后,另立繼配馬氏為皇后。
后蜀:
1,高祖孟知祥 嫡庶不詳 父母不詳。
2,后主孟昶 庶子(庶五子)嫡母李皇后,生母李貴妃。即位后尊生母為皇太后。國亡入汴京,母子同死。
荊南:
1,武信王高季興 嫡庶不詳,父母不詳
2,文獻王高從誨 庶子(庶長子)嫡母不詳,生母張夫人。
3,貞懿王高保融 三子 嫡庶不詳 母不詳
4,貞安王高保勖 十子 嫡庶不詳 母不詳
5,德仁王高繼沖 長子 嫡庶不詳 母不詳
南唐:
1,烈祖李昇 嫡子(嫡長子)生母劉氏。建國后追謚生父李榮為慶宗孝德帝,生母為德恭皇后。追謚養父徐溫為義祖武帝,養母李夫人為明德皇后。
2,元宗李璟 繼配嫡子(嫡長子)嫡母王氏,生母宋福金。即位后尊生母為皇太后,死謚元敬皇后。
3,后主李煜 嫡子(嫡次子)生母光穆皇后鐘氏。即位后尊生母為圣尊后,死謚光穆。(之前有文成太弟李景遂、嫡長兄文獻太子李弘冀)。
北宋:
1,太祖趙匡胤 嫡子(嫡次子)生母昭憲太后杜氏。篡位后追謚父親趙弘殷為宣祖武昭帝,尊生母杜氏為皇太后,死謚昭憲。(趙匡胤嫡妻賀氏,早死,宋立追封孝惠皇后;繼配王氏,宋第一皇后,死謚孝明皇后;第三位正妻是孝章皇后宋氏。)
2,太宗趙炅 嫡子(嫡三子)生母昭憲太后杜氏。(趙炅嫡妻尹氏,早死,趙炅奪位追封淑德皇后;繼配符氏,也早死,追封懿德皇后;第三正妻是明德皇后李氏。)
3,真宗趙恒 庶子(庶三子)嫡母淑德皇后尹氏、懿德皇后符氏、明德皇后李氏;生母李賢妃。即位后尊嫡母李皇后為皇太后;追尊生母為元德皇太后。(趙恒嫡妻潘氏,作為韓王正妃早死,被追為章懷皇后;繼配郭皇后,死謚章穆皇后;之后就是由妃扶正的章獻皇后劉娥。)
4,仁宗趙禎 庶子(庶三子)嫡母章懷皇后潘氏、章穆皇后郭氏、章獻皇后劉娥;養母楊淑妃,生母李宸妃。劉娥奪子讓楊淑妃撫養,趙小六只知道大娘娘小娘娘而不知有生母,即位后尊劉娥為皇太后,養母楊淑妃為皇太妃。劉太后崩謚章獻皇后,尊楊太妃為皇太后,死謚章惠皇后。才知道生母的存在,追謚生母為章懿皇后。(趙小六嫡妻郭皇后【宋代第一位被廢的皇后】,繼配慈圣皇后曹氏。)
5,英宗趙曙 庶子 養子 養父仁宗趙小六,養母仁宗曹皇后;生父是趙炅庶四子商恭靖王趙元份的第三子濮安懿王趙允讓,嫡母譙國太夫人王氏(濮安王正妃)、襄國太夫人韓氏(濮安王繼妃),生母仙游縣君任氏。即位后尊養母為皇太后,之后開始長達四年之久的濮議,最后曹太后讓步,趙十三才得以追謚生父為濮安懿皇,嫡母生母三夫人并稱后。隨著趙十三之死追封之事也不了了之,宋神宗詔令三個祖母并稱王夫人。
6,神宗趙頊 嫡子(嫡長子)生母宣仁皇后高滔滔。即位后尊生母高滔滔為皇太后,養祖母曹太后為太皇太后。
7,哲宗趙煦 庶子(庶六子)嫡母欽圣皇后向氏,生母婕妤朱氏。即位后尊祖母高滔滔為太皇太后,尊嫡母向皇后為皇太后,尊生母為皇太妃。
8,徽宗趙佶 庶子(庶十一子)嫡母欽圣皇后向氏,生母美人陳氏。即位后追謚生母陳氏為欽慈皇后,仍尊嫡母向氏為皇太后,兄長哲宗之母朱氏為皇太妃,哲宗劉皇后為元符皇后,后尊為崇恩宮太后,死謚昭懷皇后;哲宗廢后孟氏為元祐皇后,不久復廢。朱氏死謚欽成皇后,
9,欽宗趙桓 嫡子(嫡長子)生母顯恭皇后王氏,繼母顯肅皇后鄭氏。即位后尊繼母為太上皇后。國亡北遷死北地,被南宋追謚顯肅皇后。
南宋:
1,高宗趙構 庶子(庶八子)嫡母顯恭皇后王氏、顯肅皇后鄭氏,生母韋賢妃。北宋國亡皇室北遷,趙構即位,尊伯父哲宗廢后孟氏為隆佑太后【死謚昭慈皇后】;遙尊生母為宣和皇后,嫡妻邢秉懿為皇后【死謚懿節皇后,后改憲節皇后】聽說爹死了之后又遙尊生母為皇太后,后歸宋,死謚顯仁皇后。
2,趙旉 庶子(庶長子)嫡母憲節皇后邢秉懿、憲圣皇后吳氏,生母潘賢妃。以伯祖母孟太后之名得立,未幾被廢。
3,孝宗趙昚 嫡子(嫡次子 養子 養父趙構,養母憲圣皇后吳氏、張賢妃;生父趙子偁,生母張氏。即位尊養父趙構為太上皇,吳皇后為太上皇后;追謚生父為秀王,謚安僖,尊生母為秀王夫人。趙構死,始尊太上皇后為皇太后。
4,光宗趙惇 嫡子(嫡三子)生母成穆皇后郭氏,繼母成恭皇后夏氏、成肅皇后謝氏。尊父親為壽皇,祖母吳氏為壽圣皇太后,父死始尊祖母為太皇太后。尊繼母謝氏為壽成皇后,父死始尊為皇太后。(之前有嫡長兄莊文太子趙愭早死。)
5,寧宗趙擴 嫡子(嫡長子)生母就是那個驕橫不孝的慈懿皇后李鳳娘。因為爹媽的不孝被大臣們推上帝位,尊爹媽為太上皇和太上皇后,尊祖母謝氏為太皇太后,并給曾祖母吳太皇太后加尊號。(趙擴嫡妻恭淑皇后韓氏,繼配是由貴妃扶正的楊桂枝即恭圣皇后。)
6,理宗趙昀 嫡子(嫡長子) 養子 養父趙擴,養母恭圣皇后楊桂枝。生父趙希瓐,生母全氏。被養母立后尊養母為皇太后。尊生父為榮王,生母為慈憲夫人。(理宗之前有景獻太子趙詢,也是宗室子,早死。之后是宗室子趙竑被立,因為得罪史彌遠被楊桂枝合謀廢為濟王,才輪到理宗上位。)
7,度宗趙禥 庶子(庶長子) 養子 養父(親伯父)理宗,養母謝道清,生父嗣榮王趙與芮,嫡母錢氏,生母齊國夫人黃氏。即位后尊養母謝道清為皇太后,尊生母為齊國夫人。
8,恭帝趙顯 嫡子(嫡次子)生母全皇后。即位尊祖母謝道清為太皇太后,生母全皇后為皇太后。國破被俘,祖孫母子同北遷,全太后出家為尼。
9,端宗趙昰 庶子(庶長子)嫡母全皇后,生母楊淑妃。被立后尊生母為皇太后。
10,末帝趙昺 庶子(庶五子)嫡母全皇后,生母俞修容。被立后仍以楊淑妃為皇太后,沒有來及尊自己生母。被迫跳海,楊太后也同死。
兩宋也有個奇怪現象,男子的命特別硬,熬死不少老婆,呵呵
還有一個就是皇帝的子嗣都很不旺,大概都旺到那個趙小佶身上了
太祖諸子只活了倆
太宗諸子也是沒剩幾個,但比他哥強
等到真宗仁宗父子更慘,生一個折一個
才有了英宗的入繼
神宗也是沒長大幾個兒子
更別提哲宗有兒子輪不到趙小佶
高宗呢也是絕嗣
孝宗只剩下唯一一個還是大不孝
光宗寧宗父子也是光桿到絕嗣
才有理宗度宗啊
西夏:
1,景宗嵬名元昊 嫡子(嫡長子)生母衛幕夫人。建國后追謚生父李德明為太宗光圣帝,生母衛幕夫人為惠慈敦愛皇后。有說是元昊毒殺生母,稱帝后尊老爹的妾室訛藏屈懷氏為皇太后。(元昊嫡妻衛幕氏,舅舅的閨女,因為生子不像元昊而被殺;繼配索氏,聽說元昊戰死的消息而高興,結果元昊卻回來了,嚇的自殺;第三位多拉氏,早死;第四位密克默特氏,因為兒子阿哩謀殺老爹元昊母子同死;第五位憲成皇后野利氏,因為家族衰落被老公的情人沒藏氏陷害,被廢,兒子李寧令哥為太子,元昊為太子娶妻沒移氏,卻奪媳婦冊封為新皇后,李寧令哥在沒藏氏兄沒藏訛龐的挑唆下兵變,削了老爹的鼻子出逃,與被廢的生母都被沒藏訛龐所殺;元昊第六位妻子就是遼國的興平公主,夫妻關系不好郁郁而終;第七位就是那位原本是太子妃的沒移氏,號稱新皇后。涼祚他媽只是編外的情人小三。)
2,毅宗嵬名諒祚 私生子 生母宣穆惠文皇后沒藏氏。生母是老爹的情人,老爹猝死,作為唯一活著的兒子涼祚童鞋得立,老媽家族執政,尊生母為皇太后,繼續和侍衛官私通,被另一個情人所殺。(涼祚嫡妻是舅舅沒藏訛龐的閨女,因為權力斗爭,涼祚勾搭上了舅舅的兒媳婦梁氏得到沒藏氏家族的廢立計劃才獲勝殺死母與妻的家族另立梁氏為新皇后。夏國初年的歷史真可以拍狗血劇了。)
3,惠宗嵬名秉常 繼配嫡子(嫡長子)生母恭肅章憲皇后梁氏。即位后尊生母為皇太后,開始由梁氏家族執政時期,秉常不能親政,連嫡妻也是舅舅的閨女,年輕輕的就郁郁而終。
4,崇宗嵬名乾順 嫡子(嫡長子)生母昭簡皇后梁氏。即位后尊生母為皇太后,終于鏟除母族親政,生母被遼皇賜毒藥毒殺。(李乾順的嫡妻是遼國的成安公主耶律南仙,因為遼國被金國所滅而絕食自殺;繼配就是那個有名的任皇后,因為他爹有名額)
5,仁宗嵬名仁孝 庶子(庶長子)嫡母任皇后,生母曹貴妃。即位后尊嫡母為皇太后,生母為國母。太后之父任得敬得封楚王仍不滿足逼仁孝分國,遭到金國的鎮壓,任家才覆滅。(仁孝嫡妻罔氏,因為仁孝寵愛羅氏,羅氏讒害罔氏,被廢打入冷宮死;羅氏扶正為繼后。)
6,桓宗嵬名純祐 繼配嫡子(嫡長子)生母章獻皇后羅氏。即位尊生母為皇太后。傳說純祐是老媽伙同堂兄李安全廢殺。是真是假已經沒有答案,反正純佑死后他媽羅太后也沒有在見諸文字。
7,襄宗嵬名安全 庶孫嫡子 李乾順庶孫,越王李仁友嫡子,母不詳。
8,神宗嵬名遵頊 庶孫 生父齊王李彥宗
9,獻宗嵬名德旺 嫡庶不詳 生母不詳 (之前有長兄太子李德任,因為與父政見不同被廢。)
10,末帝嵬名睍 嫡庶不詳 生母不詳
金:
1,太祖完顏旻 嫡子(嫡次子)生母翼簡皇后拿懶氏。(嫡妻圣穆皇后唐括氏,繼配欽憲皇后紇石烈氏)
2,太宗完顏晟 嫡子(嫡四子)生母翼簡皇后拿懶氏。
3,熙宗完顏亶 嫡孫嫡子(嫡長子)完顏旻嫡長子完顏宗峻之嫡子,祖母圣穆皇后唐括氏,生母蒲察氏。即位后追謚曾祖父完顏劾里缽為世祖圣肅帝,曾祖母拿懶氏為翼簡皇后;祖母唐括氏為圣穆皇后;追謚父親宗峻為徽宗景宣帝,生母蒲察氏為惠昭皇后;追謚養父兼伯父宗干生母裴滿氏為光懿皇后;尊繼祖母欽憲皇后紇石烈氏為慶元宮太皇太后;叔祖母太宗欽仁皇后唐括氏為明德宮太皇太后。【完顏亶被立繼承人之前有諳班勃極烈完顏杲(斜也,系太祖太宗母弟,世祖嫡五子)】
4,廢帝完顏亮 庶孫庶子(庶次子)完顏旻庶孫,嫡祖母圣穆皇后唐括氏、欽憲皇后紇石烈氏,親祖母光懿皇后裴滿氏;生父完顏宗干是完顏旻的庶長子,嫡母徒單氏,生母大氏。篡位后追尊生父為德宗睿明帝。尊嫡母為永壽宮太后,生母為永寧宮太后。生母死謚慈憲皇后。因為嫡母反對他伐宋,亮哥怒而弒母。金世宗謚徒單氏為哀皇后,后來降伯父德宗為遼王,徒單氏、大氏都降為遼王妃。
5,世宗完顏雍 庶孫庶子(庶長子)完顏旻庶孫,嫡祖母圣穆皇后唐括氏、欽憲皇后紇石烈氏,親祖母德妃仆散氏,生父完顏宗堯,嫡母蒲察氏,生母李氏。奪位后追謚親祖母仆散氏為宣獻皇后,追謚生父完顏宗堯為睿宗簡肅帝,嫡母蒲察氏為欽慈皇后,生母李氏為貞懿皇后;嫡妻烏林答氏為昭德皇后(后改明德皇后)。
6,章宗完顏璟 嫡孫嫡子(嫡長子)完顏雍嫡孫,祖母明德皇后烏林答氏;生父是祖父的嫡長子宣孝太子完顏允恭,生母太子妃徒單氏。即位后追尊生父為顯宗光孝皇帝,尊生母為皇太后,死謚孝懿皇后。
7,廢帝完顏永濟 庶子 嫡母明德皇后烏林答氏,生母李元妃。即位后追尊生母為光獻皇后,永濟被廢,生母也被削號。
8,宣宗完顏珣 嫡孫庶子(庶長子)完顏雍嫡孫,完顏允恭庶長子,嫡母孝懿皇后徒單氏,生母昭華劉氏。即位后追尊生母為皇太后,追謚昭圣皇后。
9,哀宗完顏守緒 庶子(庶次子)嫡母某氏【守忠之母】,繼母兼姨母王皇后【元妃】,生母王淑妃。即位后尊繼母為仁圣宮皇太后,生母為慈圣宮皇太后,生母死謚明惠皇后。國亡后哀宗自殺,繼母姨母和后妃們被俘不知所終。(之前有嫡長兄莊獻太子完顏守忠,【守忠子】沖懷太孫完顏鏗均早亡。)
10,【昭宗】末帝完顏承麟 嫡庶不詳 父母不詳。
劉齊:
1,劉豫 嫡子 父不詳,生母翟氏。被金太宗立為傀儡齊帝后,追謚祖父劉忠為齊徽祖毅文皇帝,父親為齊衍祖睿仁皇帝,尊生母為皇太后,立妾室錢氏為皇后。又被金國廢除,俱遷金國不知所蹤。
遼:
1,太祖耶律億 嫡子(嫡長子)生母宣簡皇后蕭巖母斤。建國后追謚父親耶律撒剌的德祖宣簡帝,生母為宣簡皇后。
2,太宗耶律德光 嫡子(嫡次子)生母淳欽皇后述律平。被母親擁立為帝,尊母親為皇太后。(之前有母兄太子耶律倍,因為與生母政見不同而被放棄,德光即位后投奔后唐,后被唐帝所殺。)
3,世宗耶律阮 嫡子庶孫(庶長子)耶律億嫡孫,人皇王耶律倍庶長子,祖母淳欽皇后述律平,嫡母人皇王妃蕭氏(遼興宗追謚端順皇后),生母蕭氏(遼興宗追謚柔貞皇后)。奪位后尊生母為皇太后,并軟禁祖母和叔叔。(世宗兩后并立,嫡妻蕭撒葛只,入侵中原得到后唐宮人甄氏,即位后就立甄氏為皇后,后來在貴族的抗議下才又立發妻為皇后,兩后并立。)
4,穆宗耶律璟 嫡子(嫡長子)生母靖安皇后蕭溫。
5,景宗耶律賢 嫡子(嫡長子)生母懷節皇后蕭撒葛只。
6,圣宗耶律隆緒 嫡子(嫡長子)生母睿智皇后蕭綽。即位尊生母為承天皇太后,由母攝政。(隆緒發妻蕭氏,因罪降為貴妃,繼配蕭菩薩哥封齊天皇后,被蕭耨斤所害,死謚仁德皇后。)
7,興宗耶律宗真 庶子(庶長子)嫡母兼養母仁德皇后蕭菩薩哥,生母元妃蕭耨斤。即位后尊嫡母為皇太后,生母為皇太妃。生母自立為皇太后,害死仁德皇后,母子生隙,甚至要廢掉宗真立他弟弟重元,宗真怒而反擊,軟禁生母才親政。(宗真發妻是表妹蕭三蒨,也是因罪降為貴妃,繼配仁懿皇后蕭撻里。)
8,道宗耶律洪基 繼配嫡子(嫡長子)生母仁懿皇后蕭撻里。即位后尊生母為皇太后,尊祖母蕭耨斤為太皇太后,死謚欽哀皇后。(洪基嫡妻懿德皇后蕭觀音,被陷害而死;繼后蕭坦思,因罪降為惠妃后來廢庶人。)
9,天祚帝耶律延禧 嫡子(嫡長子)洪基嫡孫,太子耶律濬嫡子,祖母宣懿皇后蕭觀音,生母太子妃蕭氏。即位后追謚祖母蕭觀音為宣懿皇后;父親昭懷太子耶律濬為順宗順圣帝,生母太子妃蕭氏為貞順皇后;尊繼祖母蕭坦思為太皇太妃。
10,梁王耶律雅里 延禧次子 母不詳 嫡庶不詳
11,英宗耶律術烈 宗真的孫子 父母不詳,嫡庶不詳
北遼:
1,宣宗耶律淳 嫡孫嫡子 宗真嫡次子宋衛國王耶律和魯干之子,祖母仁懿皇后蕭撻里,母不詳。
2,蕭普賢女 父母不祥,耶律淳的皇后,丈夫死后為皇太后稱制,兵敗投奔延禧,被殺。
西遼:
1,德宗耶律大石 父母不詳 建國后追尊祖父為嗣元皇帝,祖母為宣義皇后。冊封發妻蕭氏為昭德皇后。
2,感天太后蕭塔不煙 父母不詳 是大石的繼配皇后,丈夫死時兒子年幼,遂以皇后身份稱制攝政七年。
3,仁宗耶律夷列 繼配嫡子 生母蕭塔不煙,即位后由母攝政。
4,承天太后耶律普速完 仁宗的妹妹,仁宗死,兒子年幼,由妹妹攝政。被公爹蕭斡里剌所殺。
5,末主耶律直魯古 仁宗次子 被女婿乃蠻王子曲楚律所囚禁,亡國。
蒙元:
1,太祖孛兒只斤鐵木真 嫡子(嫡長子)父親也速該,母親柯額侖。建國后尊生母為皇太后,沒有追謚生父。也速該后來被曾孫忽必烈追謚為烈祖神元皇帝,柯額侖被追謚宣懿皇后。(鐵木真有很多皇后,嫡妻弘吉刺孛兒帖,就是穆宗圣宗太宗睿宗的生母,死謚光獻皇后。之后的元朝弘吉刺氏出了不
少皇后都是這位孛兒帖帶的福蔭。孛兒帖正位第一斡兒朵,第一斡兒朵除了孛兒帖有皇后職稱的還有忽魯倫皇后 、闊里桀擔皇后 、脫忽思皇后 、帖木倫皇后 、亦憐真八剌皇后 、不顏忽禿皇后;第二斡兒朵:忽蘭皇后、古兒別速皇后、亦乞列真皇后、脫忽思皇后【與第一斡兒朵第四人同名】; 第三斡兒朵:也遂皇后、也速干皇后、忽魯哈剌皇后、阿失侖皇后、禿兒哈剌皇后、察合皇后【西夏公主,李安全之女】、阿昔迷失皇后、完者忽都皇后;第四斡兒朵: 公主皇后【金國公主,完顏永濟四女】、合答安皇后、斡者忽思皇后、燕里皇后。有二十三個皇后啊啊啊啊啊!)
2,太宗孛兒只斤窩闊臺 嫡子(嫡三子)生母光獻皇后弘吉刺孛兒帖。即位尊生母為皇太后。(窩闊臺有六個皇后,第四和第五皇后失去名字。大皇后嫡妻孛剌合真;二皇后昂灰,是憲宗蒙哥的養母;三皇后忽帖尼;六皇后昭慈皇后乃馬真脫列哥那,定宗貴由的生母。在窩闊臺酗酒死后由乃馬真攝政
稱制,直到她兒子即位。)
3,定宗孛兒只斤貴由 嫡子(嫡長子)生母昭慈皇后乃馬真脫列哥那。(貴由嫡妻蔑兒乞烏兀兒黑迷失,早逝;稱帝后第一皇后和第二皇后失名;第三皇后斡兀立海迷失后,在貴由死后抱著窩闊臺訂的繼承人失列門稱制,蒙哥奪位,下令處死企圖暗害他的海迷失后,后來忽烈追謚海迷失后為欽淑皇后。)
4,憲宗孛兒只斤蒙哥 嫡孫嫡子(嫡長子)鐵木真嫡孫,托雷嫡長子,生母克烈唆魯禾帖尼;被三伯父窩闊臺強行收養,養母昂灰皇后。即位后追尊生父為睿宗英武皇帝,尊生母為皇太后,死謚莊圣皇后。(蒙哥嫡妻貞節皇后弘吉刺忽都臺,弘吉刺也速爾皇后,出卑皇后,明里忽都魯皇后,火里差皇
后)
5,世祖孛兒只斤忽必烈 嫡孫嫡子(嫡次子)鐵木真嫡孫,托雷嫡次子,生母克烈唆魯禾帖尼。(忽必烈嫡妻帖古倫,還有昭睿皇后弘吉刺察必,弘吉刺南必皇后,塔刺海皇后,奴罕皇后,伯要兀真皇后,闊闊倫皇后)
6,阿里不哥 嫡孫嫡子(嫡幼子)鐵木真嫡孫,托雷嫡幼子,生母克烈唆魯禾帖尼。
7,成宗孛兒只斤鐵木耳 嫡孫嫡子(嫡三子)忽必烈嫡孫,生父明孝太子真金,祖母昭睿皇弘吉刺察必,生母弘吉刺闊闊真。即位后追謚父親為裕宗明孝帝,尊生母為皇太后,死謚裕圣皇后。(嫡妻貞慈皇后弘吉刺失憐答里;繼后伯岳吾卜魯罕。)
8,武宗孛兒只斤海山 嫡曾孫嫡子(嫡長子)忽必烈嫡曾孫,真金嫡孫,生父是真金嫡次子答剌麻八刺,生母弘吉刺答己,祖母弘吉刺闊闊真。即位追謚生父為順宗昭圣皇帝,尊生母為皇太后。(嫡妻宣慈皇后弘吉刺真哥,速哥失里皇后)
9,仁宗孛兒只斤愛育黎拔力八達 嫡曾孫嫡子(嫡次子)忽必烈嫡曾孫,真金嫡孫,生父是真金嫡次子答剌麻八刺,生母弘吉刺答己,祖母弘吉刺闊闊真。即位仍尊生母為皇太后。(嫡妻莊懿皇后阿納失失里,答里麻失里皇后)
10,英宗孛兒只斤碩德八刺 嫡子(嫡長子)生母莊懿皇后阿納失失里。即位后尊生母為皇太后,尊祖母皇太后弘吉刺答己為太皇太后,死謚昭獻皇后。(嫡妻莊靜皇后亦啟烈速哥八剌,牙八忽都魯皇后,朵而只班皇后。)
11,晉宗孛兒只斤也孫鐵木耳 嫡曾孫嫡子(嫡長子)忽必烈嫡曾孫,真金嫡長子梁王甘麻刺之嫡長子,生母弘吉刺普顏怯里迷失,祖母弘吉刺闊闊真。稱帝后追謚生父為顯宗光圣皇帝,追謚生母為宣懿皇后。(弘吉剌八不罕皇后, 亦憐真八剌皇后,忽剌皇后,也速皇后,撒答八剌皇后,卜顏怯里迷失
皇后,失烈帖木兒皇后,鐵你皇后,弘吉刺必罕皇后,弘吉剌氏速哥答里皇后)
12,興宗孛兒只斤阿速吉八 嫡子(嫡長子)生母弘吉剌八不罕皇后。即位后尊生母為皇太后。天歷之變后失蹤,生母和老爹的所有后妃都被天歷功臣燕帖木兒納為妻妾。
13,文宗孛兒只斤圖帖睦爾 庶子(庶次子)嫡母宣慈皇后弘吉刺真哥,生母唐兀妃子。稱帝后追謚生母為文獻皇后。(嫡妻弘吉刺卜答失里皇后)
14,明宗孛兒只斤和世瓎 庶子(庶長子)嫡母宣慈皇后弘吉刺真哥,生母亦乞烈妃子。稱帝后追謚生母為仁獻皇后。(嫡妻乃馬真八不沙皇后,貞裕徽圣皇后罕祿魯邁來迪皇后,按出罕皇后,月魯沙皇后,不顏忽魯都皇后,野蘇皇后,脫忽思皇后 )
15,寧宗孛兒只斤懿璘質班 嫡子(嫡長子)生母乃馬真八不沙皇后。被叔父立為繼承人,即位后尊嬸母弘吉刺卜答失里皇后為皇太后,由嬸母攝政。由于自己的生母被叔父嬸母所害,而他在位僅僅53天,故沒有追謚生母。(嫡妻弘吉刺答里也忒迷失皇后。)
16,惠宗孛兒只斤妥歡帖木兒 庶子(庶長子)生母罕祿魯邁來迪。即位后尊嬸母弘吉刺卜答失里皇后為太皇太后。完全掌權后廢除嬸母的稱號,追謚生母為貞裕皇后。(嫡妻欽察伯岳吾答納失里皇后,繼后弘吉刺伯顏忽都皇后,第三位高麗奇皇后,蒙古名字完者忽都。)
大明:
1,太祖朱元璋 嫡子(嫡幼子)父親朱五四(世珍)生母陳氏,建國后追謚老爸為仁祖淳帝,生母為淳皇后。
2,惠帝朱允炆 嫡孫庶子(庶長子)朱元璋嫡孫,懿文皇太子朱標庶長子,祖母孝慈皇后馬氏,嫡母常氏,生母呂氏。即位后追謚父親為興宗孝康帝,追謚嫡母為孝康皇后。尊生母為皇太后。靖難之后,呂太后和小兒子住在朱標陵,稱皇嫂懿文太子妃。(或者說呂氏是朱標的繼室,常氏死后扶正的,
所以才會立朱允炆為皇太孫,要不解釋不了重視嫡庶的朱大麻子為啥舍棄常氏生的小兒子朱允熥不立而立朱允炆。)
3,成祖朱棣 庶子 嫡母孝慈皇后馬氏,生母不詳。 關于朱棣的身份歷來眾說紛紜,朱棣自己說自己是孝慈皇后的兒子,但實際不是,只不過是為自己能夠篡位多些合法性而已。有學者證明說他生母是高麗人碽妃,但又被推翻,已經說不清楚朱棣的生母是誰了。
4,仁宗朱高熾 嫡子(嫡長子)生母仁孝文皇后徐氏。
5,宣宗朱瞻基 嫡子(嫡長子)生母誠孝昭皇后張氏。即位后尊生母為皇太后。
6,英宗朱祁鎮 庶子(庶長子)嫡母恭讓章皇后胡善祥,養母孝恭章皇后孫氏,生母不詳。即位后尊養母為皇太后,尊祖母張太后為太皇太后。
7,代宗朱祁鈺 庶子(庶次子)嫡母恭讓章皇后胡善祥、孝恭章皇后孫氏,生母吳賢妃。即位后尊孫太后為上圣皇太后,尊生母為皇太后。英宗復辟,吳太后重降為宣廟賢妃,死謚榮思賢妃。南明弘光追謚孝翼皇后。
8,憲宗朱見深 庶子(庶長子)嫡母孝莊睿皇后錢氏,生母周貴妃。即位后尊嫡母為慈懿皇太后,尊生母為圣慈皇太后。
9,孝宗朱祐樘 庶子(庶三子)嫡母孝貞純皇后王氏,養母廢后吳氏(朱見深嫡妻),生母紀宮人。即位后追謚生母紀氏為孝穆皇后,尊嫡母王氏為皇太后,尊祖母皇太后周氏為太皇太后,死謚孝肅皇后。
10,武宗朱厚照 嫡子(嫡長子)生母孝成敬皇后張氏。即位尊嫡祖母王太后為太皇太后,死謚孝貞純皇后。尊生母張皇后為皇太后。
11,世宗朱厚熜 庶孫嫡子(嫡次子)朱見深庶四子興王朱祐杬之子,嫡祖母孝貞純皇后王氏,親祖母邵貴妃,生母蔣氏。即位后尊親祖母邵貴妃為壽安太后,死謚孝惠皇后;追謚父親為興獻帝,廟號睿宗,尊生母為興國皇太后,后上尊號圣母章圣皇太后,死謚慈孝獻皇后。尊伯母為昭圣慈壽皇太后,稱圣母,因為張太后與蔣太后不和,張太后不得禮遇,由生母變為伯母郁郁而死。尊堂嫂夏皇后為莊肅皇后,死謚孝靜毅皇后。
12,穆宗朱載垕 庶子(庶三子)嫡母孝潔肅皇后陳氏、廢后張氏、孝烈皇后方氏,生母杜康妃。即位后追謚生母為孝恪皇后。
13,神宗朱翊鈞 庶子(庶次子)嫡母孝懿莊皇后李氏、孝安皇后陳氏,生母李貴妃。即位后尊嫡母陳皇后為仁圣皇太后,尊生母為慈圣皇太后(死謚孝定太后)。
14,光宗朱常洛 庶子(庶長子)嫡母孝端顯皇后王氏,生母王恭妃。在位時間太短了,什么都沒來及干就死在床上。
15,熹宗朱由校 庶子(庶長子)嫡母孝元貞皇后郭氏,生母王才人,養母李選侍(西李)。即位后追謚親祖母王皇貴妃為孝靖太后;追謚嫡母恭靖太子妃郭氏為孝元貞皇后;追謚生母王才人為孝和太后。后由魏忠賢授意封李選侍為康妃。
16,思宗朱由檢 庶子(庶五子)嫡母孝元貞皇后郭氏,生母劉淑女(得罪老公被杖殺),養母西李,因為生女轉而由東李撫養。即位后追謚生母為孝純太后。尊嫂子張皇后為懿安皇后。明亡張皇后自殺,由南明追謚孝哀悊皇后。
南明:
1,安宗朱由崧 庶孫嫡子(應該是嫡長子吧,不知道生母是誰)朱翊鈞庶孫,福忠王朱常洵長子;嫡祖母孝端顯皇后王氏,親祖母皇貴妃鄭氏,生母不詳。即位后追謚親祖母為孝寧皇后,生父為恭宗孝帝,福王妃姚氏為孝誠恭皇后。并遙尊福王妃鄒氏為恪貞仁壽皇太后。追謚嫡妻黃氏為孝簡皇后,繼妻李氏為孝義皇后。還追復明惠帝一系以及明代宗一系的謚號。
2,紹宗朱聿鍵 嫡子(嫡長子) 朱元璋第二十三子唐王朱桱八世孫。祖父唐端王朱碩熿,父為唐王世子朱器墭,生母毛氏。即位后追謚生父為裕宗宣帝,生母毛氏為宣皇后。并追贈祖父曾祖父高祖父及祖母們。
3,昭宗朱由榔 庶孫庶子(庶長子) 朱翊鈞庶孫,桂端王朱常瀛第四子(庶長子),嫡祖母孝端顯皇后王氏,親祖母李敬妃,嫡母呂氏,繼嫡母王氏,生母馬氏。即位后追謚親祖母為孝敬皇后,追謚父親為禮宗端帝,追謚嫡母呂氏為孝欽端皇后。尊繼嫡母王氏為慈圣皇太后,死謚孝正太后;尊生母為
慈寧皇太后(后加尊號昭圣),國亡自殺未死。
4,文宗朱聿?? 嫡子(嫡三子)明紹宗之母弟。
清:
1,努爾哈赤 嫡子(嫡長子)塔克世長子,生母喜塔臘氏額穆齊,繼母納喇氏懇哲。發跡后并沒有追尊父母,由福臨追謚塔克世為顯祖宣帝,喜塔臘氏額穆齊為宣皇后。
2,皇太極 繼配嫡子(嫡四子)嫡母佟佳氏,繼嫡母富察袞代,生母葉赫那拉孟古哲哲。即位后追謚生母為孝慈武皇后,并沒有追封老爹的嫡妻和繼妻。只不過是為了抬高自己的地位而已。
3,福臨 庶子(庶九子)嫡母孝端文皇后博爾濟吉特哲哲,生母莊妃博爾濟吉特布木布泰。即位后尊嫡母為母后皇太后,生母為昭圣皇太后。
4,玄燁 庶子(庶三子)嫡母廢后博爾濟吉特氏、孝惠章皇后博爾濟吉特氏,生母佟康妃。即位后尊祖母昭圣皇太后布木布泰為太皇太后,死謚孝莊文皇后。尊嫡母孝惠章皇后為母后皇太后;尊生母為慈和皇太后,死謚孝康章皇后。
5,胤禛 庶子(庶九子)嫡母孝誠仁皇后赫舍里氏、孝昭仁皇后鈕祜祿氏,孝懿仁皇后佟佳氏(養母),生母德妃烏雅氏。即位后尊生母為仁壽皇太后,未上徽號即死,追謚孝恭仁皇后。
6,弘歷 庶子(庶四子)嫡母孝敬憲皇后烏喇那喇氏,生母熹妃鈕祜祿氏。即位后尊生母為崇慶皇太后,死謚孝圣憲皇后。
7,顒琰 庶子(庶十一子)嫡母孝賢純皇后富察氏、皇后烏喇納喇氏,生母令皇貴妃魏佳氏。即位后奉父命追贈生母為孝儀純皇后。
8,旻寧 嫡子(嫡長子)生母孝淑睿皇后喜塔臘氏,繼母孝和睿皇后鈕祜祿氏。即位后尊繼母為恭慈皇太后。
9,奕詝 繼配嫡子(嫡長子)嫡母孝穆成皇后鈕祜祿氏、孝慎成皇后佟佳氏,生母孝全成皇后鈕祜祿氏,養母靜皇貴妃博爾濟吉特氏。即位后尊養母靜皇貴妃為皇考康慈皇貴太妃,臨死時才尊為皇太后,死謚孝靜成皇后。
10,載淳 庶子(庶長子)嫡母孝德顯皇后薩克達氏、孝貞顯皇后鈕祜祿氏,生母懿貴妃葉赫那拉氏。即位后尊嫡母為母后皇太后(慈安),尊生母為圣母皇太后(慈禧)。
11,載湉 庶孫嫡子(嫡次子)旻寧庶孫,醇賢親王奕譞嫡次子,嫡祖母孝穆成皇后鈕祜祿氏、孝慎成皇后佟佳氏、孝全成皇后鈕祜祿氏;親祖母莊順皇貴妃烏雅氏,生母葉赫那拉婉貞。被姨媽慈禧選中作為伯父的嗣子,小宗入大宗,又多兩位嗣母慈安慈禧。即位后倆嗣母仍舊皇太后,尊皇嫂為嘉順皇后。
12,溥儀 庶曾孫嫡子(嫡長子)旻寧庶曾孫,醇賢親王奕譞庶孫,醇親王載灃嫡長子;嫡祖母葉赫那拉婉貞,親祖母側福晉劉佳氏,生母瓜爾佳幼蘭。被伯祖母兼姨婆慈禧選中作為堂伯父載淳和親伯父載湉的嗣子,嗣母孝定景皇后。即位后尊嗣母為隆裕皇太后,稱兼祧母后。
清:
1,努爾哈赤 嫡子(嫡長子)塔克世長子,生母喜塔臘氏額穆齊,繼母納喇氏懇哲。發跡后并沒有追尊父母,由福臨追謚塔克世為顯祖宣帝,喜塔臘氏額穆齊為宣皇后。
2,皇太極 繼配嫡子(嫡四子)嫡母佟佳氏,繼嫡母富察袞代,生母葉赫那拉孟古哲哲。即位后追謚生母為孝慈武皇后,并沒有追封老爹的嫡妻和繼妻。只不過是為了抬高自己的地位而已。
3,福臨 庶子(庶九子)嫡母孝端文皇后博爾濟吉特哲哲,生母莊妃博爾濟吉特布木布泰。即位后尊嫡母為母后皇太后,生母為昭圣皇太后。
4,玄燁 庶子(庶三子)嫡母廢后博爾濟吉特氏、孝惠章皇后博爾濟吉特氏,生母佟康妃。即位后尊祖母昭圣皇太后布木布泰為太皇太后,死謚孝莊文皇后。尊嫡母孝惠章皇后為母后皇太后;尊生母為慈和皇太后,死謚孝康章皇后。
5,胤禛 庶子(庶九子)嫡母孝誠仁皇后赫舍里氏、孝昭仁皇后鈕祜祿氏,孝懿仁皇后佟佳氏(養母),生母德妃烏雅氏。即位后尊生母為仁壽皇太后,未上徽號即死,追謚孝恭仁皇后。
6,弘歷 庶子(庶四子)嫡母孝敬憲皇后烏喇那喇氏,生母熹妃鈕祜祿氏。即位后尊生母為崇慶皇太后,死謚孝圣憲皇后。
7,顒琰 庶子(庶十一子)嫡母孝賢純皇后富察氏、皇后烏喇納喇氏,生母令皇貴妃魏佳氏。即位后奉父命追贈生母為孝儀純皇后。
8,旻寧 嫡子(嫡長子)生母孝淑睿皇后喜塔臘氏,繼母孝和睿皇后鈕祜祿氏。即位后尊繼母為恭慈皇太后。
9,奕詝 繼配嫡子(嫡長子)嫡母孝穆成皇后鈕祜祿氏、孝慎成皇后佟佳氏,生母孝全成皇后鈕祜祿氏,養母靜皇貴妃博爾濟吉特氏。即位后尊養母靜皇貴妃為皇考康慈皇貴太妃,臨死時才尊為皇太后,死謚孝靜成皇后。
10,載淳 庶子(庶長子)嫡母孝德顯皇后薩克達氏、孝貞顯皇后鈕祜祿氏,生母懿貴妃葉赫那拉氏。即位后尊嫡母為母后皇太后(慈安),尊生母為圣母皇太后(慈禧)。
11,載湉 庶孫嫡子(嫡次子)旻寧庶孫,醇賢親王奕譞嫡次子,嫡祖母孝穆成皇后鈕祜祿氏、孝慎成皇后佟佳氏、孝全成皇后鈕祜祿氏;親祖母莊順皇貴妃烏雅氏,生母葉赫那拉婉貞。被姨媽慈禧選中作為伯父的嗣子,小宗入大宗,又多兩位嗣母慈安慈禧。即位后倆嗣母仍舊皇太后,尊皇嫂為嘉順皇后。
12,溥儀 庶曾孫嫡子(嫡長子)旻寧庶曾孫,醇賢親王奕譞庶孫,醇親王載灃嫡長子;嫡祖母葉赫那拉婉貞,親祖母側福晉劉佳氏,生母瓜爾佳幼蘭。被伯祖母兼姨婆慈禧選中作為堂伯父載淳和親伯父載湉的嗣子,嗣母孝定景皇后。即位后尊嗣母為隆裕皇太后,稱兼祧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