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啼鵲噪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風吹曠野紙錢飛,古墓累累春草綠?!边@是詩人白居易的《寒食野望吟》。此詩可見,中唐時期,清明上墳就有燒紙錢的習俗了。每逢清明,或其它一些死者的紀念日,人們總要為死去的親人燒紙錢。人們相信,紙錢就是死者另一個世界里的錢,多燒一些紙錢,死者在那個世界里才會有錢用。但燒紙錢究竟是誰發明的、又始于何時呢?傳說東漢蔡倫,改進造紙術,發明了寫字的紙張,時人謂之“蔡侯紙” 。一些讀書人爭相購買,“蔡侯紙 ” 成了熱門貨。
蔡倫老家湖南耒陽的嫂子慧娘聽到這一消息,覺得這是一個發財的好機會,忙對丈夫蔡信說:“你弟弟發明了造紙術,何不去把技術學來,將來我們可以賺大把大把的錢!”蔡信聽從妻子的吩咐,打點行李即日赴京。他見到了弟弟蔡倫,蔡倫毫無保留地把技術傳授給他??刹绦偶庇谙胭嶅X,一些關鍵性的技術未弄明白就匆忙回來了?;氐嚼霞?,他和妻子商量,騰出了幾間房子,立即辦起了造紙坊。誰知他的技術沒有學到家,一些工藝操作方法走了樣,造了一批又一批紙,都因質量太差,無人問津。店前常常是門可羅雀,每日里夫妻倆只好對著一屋子的廢紙發愁。
眼見就得關門大吉了,蔡信急得缺了主意。慧娘見狀,眉頭一皺,對著丈夫說:“不用急,明天我裝死,你照我的主意行事?!钡诙欤勰锿蝗弧氨┎∩硗?nbsp;”,蔡信假惺惺地哭嚎叫人收殮入棺。第三天出殯時,沿途街坊鄰居都來看熱鬧。他一邊哭一邊燒那些賣不出去的紙。哭著,燒著,忽然棺材里發出叫聲:“快開大門,我回來了!”抬棺材的人呆若木雞,好半天才回過神兒來,忙放下棺木,將棺蓋揭開,只見一個女人跳出棺來,可不是慧娘是誰?那慧娘搖頭晃腦,高聲唱道:“陽間錢路通四海,紙在陰間是錢財,不是丈夫把錢燒,誰肯放我回家來!”她告訴眾人:“我到了陰間,閻王見我是新鬼,叫我去推磨,我體質弱,推不動,正好丈夫送來了錢,她拿丈夫送的紙錢買通了眾小鬼,小鬼們都爭著替她推磨——有錢能使鬼推磨啊!后來我又把大把大把的錢賄賂閻王,閻王就恕我的無罪,說我陽壽未盡,叫我還陽回了!”夫妻倆合演的這一出雙簧,可讓鄰居們信以為真!眾人見紙錢竟有讓人死而復生的妙用,都想為自己死去的親人贖罪,紛紛掏錢買紙去燒。一傳十,十傳百,不出幾天,蔡信家囤積的紙張就賣光了。
由于慧娘還陽的這一天是農歷七月十五日,因此每逄這一天,人們都會給祖先焚香燒紙祭奠。當晚,家家戶戶在家門口擺供品,燒紙錢、花衣,插香火、蠟燭。這些紙錢是特制的,將草紙染上顏色,加蓋個金錢印,卷成圓筒狀或折成元寶形;花衣表示布匹、衣服、鞋襪等;將這些東西與香燭一起焚燒,表達對已故親人的思念之情,讓其在陰間“享用 ”。這些祭奠物品也表示向陰間發放了“錢財”,施舍給那些沒有親人的孤魂野鬼。滿街點燃的香火蠟燭,是指引鬼魂來享受祭品、回歸地府的通道。久而久之,燒紙的習俗就這一習俗一直流傳至今,而成為祭奠逝者最經常、最普遍的方式。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