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宋詞是中國文學成就無比燦爛光華的高點,古往今來,留下多少中秋詠月名作。八月十五的夜晚,一輪銀月高懸,萬家燈火通明。星采分馳,與月色交相呼應,萬里碧空,將明月襯托無暇。古來無數(shù)文人墨客,都對中秋之夜,有著一種非常深厚的情懷。無論今夜是否皓月當空,都值得我們欣賞那些中秋佳作,通過美妙絕倫的詩句,把這個夜晚裝點成人世間最美的風景。
大圖模式 《望月懷遠》
唐·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張九齡被貶官,心中愁苦,可是眼前的景致凄美。詩人望見明月,立刻想到遠在天邊的親人,此時此刻心情一致,同望月亮。意境幽靜秀麗,情感真摯,語言鏗鏘,特別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為千古佳句,意境雄渾豁達,成為了中秋節(jié)最美的一輪月亮。
大圖模式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鋪了一層霜雪;蕭森的樹陰里,鴉雀先后進入了夢鄉(xiāng)。由于夜深,秋露打濕了庭中桂花。今天晚上人們都在仰望皎潔明亮的月亮,卻不知道秋天的思念之情落在了誰家? 明月、桂樹、秋思,都是寄托相思,卻又凄美異常。
大圖模式 《八月十五日夜玩月》
唐·劉禹錫
天將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凈,秋澄萬景清。
星辰讓光彩,風露發(fā)晶英。
能變人間世,翛然是玉京。
劉禹錫的境界豁達,有詩豪之名,對于中秋夜月有著“玩”的心態(tài)。月華灑落大地,人間遍野清輝。天空澄凈,秋高氣爽,滿天繁星的光彩都讓給了月色,月光下的風和露更是發(fā)出耀人的光芒。劉禹錫的筆下沒有半點離愁,只有皎潔的月光,美好的夜晚。讓人們看到了一束美好的月光,照亮了千古中秋長夜,也照亮了我們的人生。
大圖模式 《中秋》 唐 李樸
皓魄當空寶鏡升,云間仙籟寂無聲。
平分秋色一輪滿,長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從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靈槎擬約同攜手,更待銀河徹底清。
明月形如寶鏡,月夜靜謐如仙境,平分秋色,云衢照明。中秋的月亮是團圓的象征,中秋之夜是明亮而祥和的,秋月明凈,人間圓滿。如果能夠同游銀河,這恐怕就是人生最美好的愿望了。清輝漫空的月色,漫步銀河這是詩人最美好的想象。
大圖模式 《一剪梅·中秋元月》
南宋·辛棄疾
憶對中秋丹桂叢,花也杯中,月也杯中。今宵樓上一尊同,云濕紗窗,雨濕紗窗。
渾欲乘風問化工,路也難通,信也難通。滿堂唯有燭花紅,歌且從容,杯且從容。
中秋佳節(jié)縱然無月也是美景,別人的中秋都要賞月,而辛棄疾的中秋之夜卻無月可賞。桂花飄香、飲酒賞月、花月怡人。而“今宵”卻是“云濕紗窗,雨濕紗窗”,雨夜無月,格外孤寂。但是這樣朦朧的夜晚,同樣美麗動人,昏暗的天空,看不清的明月,濕冷的窗,只有堂內“燭花紅”,高歌飲酒,也是別有一番趣味。
大圖模式 《念奴嬌·過洞庭》
宋·張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無一點風色。玉鑒瓊田三萬頃,著我扁舟一葉。素月分輝,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
應念嶺表經(jīng)年,孤光自照,肝膽皆冰雪。短發(fā)蕭騷襟袖冷,穩(wěn)泛滄溟空闊。盡挹西江,細斟北斗,萬象為賓客。扣舷獨嘯,不知今夕何夕。
賞月最好的地方當屬湖上,看著明月升起,感受著湖面的波光粼粼。張孝祥、把自己放在澄澈空闊的湖光月色之中,那湖水與月色是透明的,自己的心地肝膽也是透明的,他覺得自己同大自然融為一體了。他以主人自居,請萬象為賓客,與大自然交朋友,同樣豪放曠達,出神入化。這樣的中秋夜勢必會特別難忘,人的氣魄和月的清輝相互融合,心胸開闊,氣象萬千。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